萧琮
萧琮(558年—607年),字温文,为后梁明帝萧岿之子,后梁第三位、亦是末代皇帝。
萧琮 | |||||||||
---|---|---|---|---|---|---|---|---|---|
统治 | 585年—587年 | ||||||||
出生 | 558年 西梁宣帝大定二年 | ||||||||
逝世 | 607年(48—49岁) 隋炀帝大业三年 | ||||||||
| |||||||||
政权 | 西梁 |
生平
萧琮最早封东阳王,后被立为皇太子。萧琮博学有才,善于弓马,个性倜傥不羁。585年即位为西梁皇帝,改年号为广运。萧琮即位之后,隋文帝设立江陵总管监视萧琮的行为;587年,因萧琮的叔父萧岩等人带了一部分居民逃入陈朝,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当年10月26日废除西梁国,萧琮亦被废为莒国公。西梁也因此灭亡。
萧琮在隋朝时仍然受到器重[1],隋炀帝即位后,因为萧琮是自己的妻兄,对萧琮更厚待,又封萧琮为梁公、内史令,萧琮的亲族也有不少被提拔入朝廷为官。当时有童谣说:「萧萧亦复起」,导致隋炀帝对萧琮的猜忌,最后萧琮被免职,不久后在家中过世。萧琮死后被赠左光禄大夫,侄萧钜续封为梁公。
参考资料
- 《隋书·高祖纪下》:〔开皇十四年〕冬闰十月甲寅,诏曰:「齐、梁、陈往皆创业一方,绵历年代。既宗祀废绝,祭奠无主,兴言矜念,良以怆然。莒国公萧琮及高仁英、陈叔宝等,宜令以时修其祭祀。所须器物,有司给之。」
- 《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伪谥其从父琮为孝靖帝,祖岩为河间忠烈王,父璇为文宪王。
-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追谥从父琮为孝靖帝,祖岩河间忠烈王,父璇文宪王。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唐纪一》:萧铣即皇帝位,置百官,准梁室故事。谥其从父琮为孝靖皇帝,祖岩为河间忠烈王,父璇为文宪王,封董景珍等功臣七人皆为王。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中国江陵地区君主 | ||
---|---|---|
前任: 父亲梁明帝 萧岿 |
南朝 · 西梁皇帝 585年6月-587年10月26日 |
末任 原因:西梁灭亡 |
— 名义上的 — 中国南方君主 585年-587年 |
继任: 隋文帝 杨坚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