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
蔡明亮(1957年10月27日—)是一位出生于婆罗洲砂拉越的台湾电影导演,其电影在国内外各大重要影展获得重大奖项,是在国际间享有高知名度的电影作者,为台湾电影代表人物之一[1],曾在欧洲三大国际影展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包括以《爱情万岁》(1994)与《郊游》(2013)于威尼斯影展分别获得金狮奖与评审团大奖,以及以《河流》(1997)于柏林影展获得银熊奖、《日子》(2020)获得泰迪熊奖评审团奖,《脸》(2009)成为罗浮宫首度典藏电影,创下艺术电影的标竿与典范。共四度入围威尼斯影展、三度入围坎城影展、三度入围柏林影展、八度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
蔡明亮 | |||||||||||||||||||||||||||
---|---|---|---|---|---|---|---|---|---|---|---|---|---|---|---|---|---|---|---|---|---|---|---|---|---|---|---|
![]() | |||||||||||||||||||||||||||
导演 | |||||||||||||||||||||||||||
罗马拼音 | Tsai Ming-Liang | ||||||||||||||||||||||||||
英文名 | Tsai Ming-Liang | ||||||||||||||||||||||||||
昵称 | 蔡导、亮亮 | ||||||||||||||||||||||||||
国籍 | ![]() ![]() | ||||||||||||||||||||||||||
永久居留权 | ![]() | ||||||||||||||||||||||||||
民族 | 汉族 | ||||||||||||||||||||||||||
籍贯 | 广东揭阳河婆镇尖田尾 | ||||||||||||||||||||||||||
出生 | ![]() | 1957年10月27日||||||||||||||||||||||||||
职业 | 电影导演 | ||||||||||||||||||||||||||
教育程度 |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 | ||||||||||||||||||||||||||
出道地点 | ![]() | ||||||||||||||||||||||||||
|
生平
早年生活
蔡明亮于1957年出生于砂拉越古晋市,祖籍为广东揭阳,他在七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家里经营面摊生意。1960年大弟出生搬去与外公外婆同住,外公外婆家靠近市区,经常轮流带蔡明亮去看电影,经常一天看2部片。1968年课业成绩不好而被爸爸带回家,离开外公外婆家,从此经常躲在蚊帐里幻想,幻想跟外公一起逃到深山,而且每次的幻想剧情都不一样,有时幻想情节还会感动了自己流下了眼泪;这影响了他日后作品对于封闭空间的感度与表现都极为敏锐。1971年就读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因为学校近市区,所以再度搬去与外公外婆同住。1972年,蔡明亮在国二时外公罹患阿兹海默症,因此他全心全力地照顾外公,留级一年;他也开始投稿创作,最常投的是国际时报,从此,渐渐开始养成写作的习惯,第一篇采用的文章叫「静静的沙劳越河」,被刊在『诗华日报』上。 1974年,高二的蔡明亮组织了话剧社、投稿电台广播剧,确信自己对戏剧的着迷。1976年,高中毕业,做了两个月的水泥工人、『诗华日报』收帐人员、中文家教…等。 1977年,来台湾发展,先在师大语文中心修中文课,同时准备考试决定念自己喜欢的戏剧。
1978年,考进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开始大量地看电影。 1979年,大二,王小棣老师带给他的「生活剧场」概念,在他日后的电视作品中表现无遗;渐渐地发现自己热爱电影更甚戏剧。 1981年,大四下学期当电影场记,首次接触电影制作。 1982年,和同学成立「小坞剧场」团员四个人,完成第一部舞台剧「速食酢酱面」。因「小坞剧场」的舞台剧「九重葛」获邀参加第三届「实验剧展」,算是获得了正式的肯定。 中国文化大学影剧系毕业。 1983年,编导舞台剧「黑暗里打不开的一扇门」,全片四十分钟没有任何对白;李幼新曾推崇此剧是台湾剧场界最早触碰到男同性恋题材先驱之一。 在王小棣的推介下,着手撰写电影剧本《小逃犯》(1984),因被要求先完成另一个剧本,关在旅馆28天后完成第一个电影剧本《风车与火车》(1983)。 1984年,编导舞台剧「房间里的衣柜」。 与小野合编电影剧本《策马入林》(1984)。 1985年,「小坞剧场」推出张国祥的「倒数670」、于光中的「阳光的季节」。 与于光中合编电影剧本《阳春老爸》(1985)。 完成电影剧本《好小子Ⅲ:苦儿流浪记》(1987),堪称蔡明亮最怪异的编剧作品;结识唐威,这是之后他为唐威写作电视剧本的因缘起始,也为他日后成为电影导演铺了路。 1986年,「小坞剧场」活动暂告停止。 1987年,完成电影剧本《黄色故事》第一段(1987),电影编剧生涯暂告一个段落,与恩师王小棣合作转往电视圈继续发展。 1989年,开始了电视圈的工作。编写电视连续剧「不了情」,创下高收视率,因此,获得了执导电视单元剧「海角天涯」(华视)的机会,开始了电视剧导演的工作。「海角天涯」被英国影评人东尼雷恩赞誉为:「这是我1989年所看过全世界最好的电视视频之一」。 1990年,编导电视单元剧「小市民的天空」系列中的「我的英文名字叫玛莉」、「丽香的感情线」、「阿雄的初恋情人」。
1991年,「丽香的感情线」获得金钟奖最佳导播,这是蔡明亮的第一个「金钟奖」。编导电视单元剧「小市民的天空」系列中的「给我一个家」。「小市民的天空」系列中蔡明亮总共拍了4部,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给我一个家」。拍摄电视单元剧「小孩」,结识李康生—蔡明亮电影中的男主角,也打开了执导电影的机会,往人生重要的另一个阶段走去。
1992-1998
中影副总经理徐立功主动洽谈拍电影,第一部电影导演处女作《青少年哪吒》就在这个机缘下被完成,且在上映前就先获得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佳视频」。 当蔡明亮拍摄《小孩》(1991)时,偶然地在西门町一个青少年聚集的电动游乐场中发现了从来没有受过任何表演训练的李康生,1992年蔡明亮完成了以李康生为主角首部电影长片《青少年哪吒》,在国际上获得许多奖项,包括获得东京影展铜奖、法国南特影展处女作最佳视频奖、意大利都灵影展最佳视频奖,在金马奖也入围最佳导演与最佳原着剧本奖。从这部片开始,蔡明亮开始创作以李康生饰演「小康」这个角色的电影。
1994年,蔡明亮以《爱情万岁》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费比西奖、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1997年以《河流》获得柏林影展评审团特别银熊奖;1998年电影《洞》在筹措资金的阶段,就预卖给法国高矮公司,成为他们在电视上所放映以「西元2000年来临的那一刻」为主题的十部视频其中之一,完成受法国电视台「2000年见闻」计划之托的《洞》,首次进入第51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这段时期,蔡明亮接连以三部电影在威尼斯、柏林与坎城影展获奖,奠定其在国际影坛上的艺术地位。 蔡明亮因有感于作品《洞》未受评审尊重,宣布退出本届金马奖竞赛。
1995年,蔡明亮受邀担任第45届柏林影展评审。
1999-2009
2000年,蔡明亮联合李康生与其他独立电影工作者成立了「汯呄霖电影」,开始自行制作与行销电影,而除了制作电影之外,尚有纪录片和广告视频等业务。2001年,《你那边几点》获选为第54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片,在这部片里他首度将部份场景设在巴黎,并与法国演员尚-皮耶·李奥合作。2002年以纪录短片《与神对话》描绘台湾庙会文化,获邀参加法国马赛纪录片影展。
2002年,蔡明亮租下即将关门的永和福和戏院,隔年他完成在戏院里面拍摄的《不散》[2],进入第60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元、也和李康生的第一部导演处女作《不见》一起入围了第四十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蔡明亮也在同年获中华民国导演协会票选为「年度最佳导演」。
2004年,《不散》代表台湾参加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蔡明亮获法国文化部颁发文艺骑士荣誉勋章,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台湾导演。
2005年,《天边一朵云》在柏林影展正式竞赛单元中首映,虽然获得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亚佛雷德鲍尔奖与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但因电影内的裸露与性爱场景,在台湾引起争议。蔡明亮也在今年受邀担任瑞士卢卡诺影展评审。
2006年,德国慕尼黑电影博物馆举办「蔡明亮电影回顾展」,共放映十二部作品。 2006年,他回到马来西亚拍摄的《黑眼圈》再度进入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单元,但在金马奖评审团批评他的电影「太过沉浸个人风格」,「电影应该要感动人,还要考虑到票房与观众的接受度」后,蔡明亮愤而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将永远退出金马奖竞赛,同时不再角逐已被提名的女配角及音效奖。本来受邀为金马国际影展开幕片也宣布临时撤片。。[3] 蔡明亮也被釜山影展选为「年度电影大师」,新作《脸》也顺利入围PPP电影企画案。
罗浮宫在2006年自200多位导演候选名单中,选出蔡明亮拍摄典藏于罗浮宫艺术作品为主题的电影;2009年,蔡明亮以达文西名画「圣施洗约翰」及背后的故事「莎乐美」为主题完成电影《脸》,由台湾、法国、荷兰、比利时四国合制,第三度进入坎城影展正式竞赛单元,此为罗浮宫典藏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2007年,丹麦国家电影数据馆举办专题「台湾制造」,放映蔡明亮六部电影作品。蔡明亮也以设备艺术作品「是梦」与其他五位艺术家一起代表台湾参加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伦敦第二届台湾电影节举办「蔡明亮电影回顾展」,并受邀出席与英国影迷座谈。
2010-现今

2011年,执导由李康生、杨贵媚和陆弈静主演的舞台剧《只有你》,在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演出。
2013年,蔡明亮以《郊游》第四度进入第70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单元[4],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5],同年在第50届金马奖还获得第二座最佳导演奖[6]。蔡明亮在威尼斯受访时表示《郊游》可能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片作品,未来将专注于拍摄「更像艺术品」的电影或短片[7] ;他同时也不认同台湾戏院制度,因此《郊游》最后并未在台湾上院线,而是在北师美术馆举办特展放映[8]。
2014年,他获颁法国艺术与文学军官勋位[9]。同年,执导短片《西游》,并于第64届柏林影展电影大观单元首映。执导由李康生主演的舞台剧《玄奘》,并且荣获第13届台新艺术奖年度奖。
2015,他赴日拍摄的短片《无无眠》在台北电影奖获得最佳导演奖。2017年,他在hTC邀请下首次尝试使用VR技术,最终完成短片《家在兰若寺》,在第74届威尼斯影展首次举办的VR电影竞赛单元中首映[10];他在受访时表示预计2018年要拍摄长片作品。同年,他在北师美术馆举办《听我细诉——蔡明亮的夏日之歌》演唱会。
2018,年拍摄纪录片《你的脸》,入选第75届威尼斯影展非竞赛片,并且和短片《光》一起在台湾上映,之后荣获了第5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2019年台北电影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纪录片奖和第1届台湾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
2020年,睽违7年再拍摄剧情长片《日子》,入选了第70届柏林影展竞赛片,荣获了泰迪熊奖评审团奖,并且入选2020年台北电影节闭幕片。
2021年,拍摄两部短片,《月亮 树》10月在台北电影节世界首映,《良夜不能留》入选第78届威尼斯影展非竞赛片,入围第58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短片奖。
2022年,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蓝盒子重演由李康生主演的舞台剧《玄奘》。
2023年,联合其他六位艺术家,一起在台北当代艺术馆举办《超出建筑——田中央+七位艺术家 联展》,同年,荣获第76届卢卡诺影展荣誉金豹奖。11月,以记录片《何处》入围第60届金马奖最佳记录片奖。
风格
蔡明亮电影风格鲜明,他电影中的人物时常寡言,常以长镜头拍摄人物,并以实际时间的流逝来展现角色内在的情绪反应,被许多学者和影评认为是缓慢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水的意象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也曾多次在电影中使用歌舞元素,包括《洞》(1998)、《天边一朵云》(2005)与《脸》(2009)。自《河流》(1997)开始,他的每部电影皆有他手写的签名。
奖项
金马奖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1986年 | 第23届金马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阳春老爸 | 提名 |
1992年 | 第29届金马奖 | 最佳导演 | 青少年哪吒 | 提名 |
最佳原着剧本 | 提名 | |||
1994年 | 第31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爱情万岁 | 获奖 |
最佳导演 | 获奖 | |||
2001年 | 第38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你那边几点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最佳原着剧本 | 提名 | |||
评审团特别奖-个人奖 | 获奖 | |||
2002年 | 第39届金马奖 | 最佳创作短片 | 天桥不见了 | 提名 |
2003年 | 第40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不散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2005年 | 第42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天边一朵云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2009年 | 第46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脸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2013年 | 第50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郊游 | 提名 |
最佳导演 | 获奖 | |||
2015年 | 第52届金马奖 | 最佳创作短片 | 无无眠 | 提名 |
2019年 | 第56届金马奖 | 最佳纪录片 | 你的脸 | 获奖 |
2020年 | 第57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日子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2021年 | 第58届金马奖 | 最佳纪录短片 | 良夜不能留 | 提名 |
2023年 | 第60届金马奖 | 最佳纪录片 | 何处 | 提名 |
坎城影展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1998年 | 第51届坎城影展 | 金棕榈奖 | 洞 | 提名 |
费比西奖 | 获奖 | |||
2001年 | 第54届坎城影展 | 金棕榈奖 | 你那边几点 | 提名 |
高等技术大奖录音项目 | 获奖 | |||
2009年 | 第62届坎城影展 | 金棕榈奖 | 脸 | 提名 |
威尼斯影展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1994年 | 第51届威尼斯影展 | 金狮奖 | 爱情万岁 | 获奖 |
费比西奖 | 获奖 | |||
2003年 | 第60届威尼斯影展 | 金狮奖 | 不散 | 提名 |
费比西奖 | 获奖 | |||
2006年 | 第63届威尼斯影展 | 金狮奖 | 黑眼圈 | 提名 |
2013年 | 第70届威尼斯影展 | 金狮奖 | 郊游 | 提名 |
评审团大奖 | 获奖 | |||
金鼠奖特别提及 | 获奖 | |||
2015年 | 第72届威尼斯影展 | 酷儿狮奖 | 那日下午 | 提名 |
2017年 | 第74届威尼斯影展VR竞赛单元 | 最佳视频 | 家在兰若寺 | 提名 |
柏林影展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1997年 | 第47届柏林影展 | 金熊奖 | 河流 | 提名 |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 获奖 | |||
费比西奖 | 获奖 | |||
2005年 | 第55届柏林影展 | 金熊奖 | 天边一朵云 | 提名 |
杰出艺术贡献奖 | 获奖 | |||
亚佛雷德鲍尔奖 | 获奖 | |||
费比西奖 | 获奖 | |||
2020年 | 第70届柏林影展 | 金熊奖 | 日子 | 提名 |
泰迪熊奖评审团奖 | 获奖 | |||
亚洲电影大奖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2007年 |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导演 | 黑眼圈 | 提名 |
2008年 | 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美术指导 | 帮帮我爱神 | 提名 |
2014年 | 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剧情片 | 郊游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2020年 |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导演 | 日子 | 提名 |
台北电影奖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1998年 | 第1届台北电影奖 | 商业类年度评审团大奖 | 洞 | 获奖 |
2004年 | 第6届台北电影奖 | 最佳剧情长片 | 不散 | 获奖 |
媒体推荐奖 | 获奖 | |||
2005年 | 第7届台北电影奖 | 最佳剧情长片 | 天边一朵云 | 获奖 |
2007年 | 第9届台北电影奖 | 百万首奖 | 黑眼圈 | 获奖 |
2015年 | 第17届台北电影奖 | 最佳导演 | 无无眠 | 获奖 |
最佳短片 | 提名 | |||
2019年 | 第21届台北电影奖 | 最佳导演 | 你的脸 | 获奖 |
最佳纪录片 | 获奖 | |||
最佳配乐 | 获奖 | |||
2020年 | 第22届台北电影奖 | 最佳剧情长片 | 日子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1994年 | 第8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 银屏奖 | 爱情万岁 | 获奖 |
1997年 | 第11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 评审团大奖 | 河流 | 获奖 |
1998年 | 第12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 银屏奖 | 洞 | 获奖 |
最佳导演 | 获奖 | |||
芝加哥国际影展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1997年 | 第34届芝加哥国际影展 | 银雨果评审特别奖 | 河流 | 获奖 |
1998年 | 第35届芝加哥国际影展 | 金雨果奖 | 洞 | 获奖 |
2001年 | 第38届芝加哥国际影展 | 评审团大奖 | 你那边几点 | 获奖 |
最佳导演 | 获奖 | |||
台湾影评人协会奖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视频 | 结果 |
---|---|---|---|---|
2020年 | 第1届台湾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你的脸 | 获奖 |
2024年 | 第5届台湾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日子 | 待定 |
作品
剧情长片
年分 | 电影 | 备注 |
---|---|---|
1992 | 《青少年哪吒》 | 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佳视频 |
1994 | 《爱情万岁》 | (第51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 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威尼斯影展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金马奖最佳导演 南特影展最佳导演奖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银屏奖 |
1997 | 《河流》 | (第47届柏林影展正式竞赛片) 柏林影展评审团特别银熊奖 柏林影展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芝加哥影展评审团大奖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
1998 | 《洞》 | (第51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片) 坎城影展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芝加哥影展金雨果奖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银屏奖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2001 | 《你那边几点》 | (第54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片) 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芝加哥影展评审团大奖 芝加哥影展最佳导演 提名-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提名-金马奖最佳导演 提名-金马奖最佳原着剧本 |
2003 | 《不散》 | (第60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 威尼斯影展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 台北电影奖最佳剧情长片 台北电影奖媒体推荐奖 南特影展最佳导演奖 提名-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提名-金马奖最佳导演 |
2005 | 《天边一朵云》 | (第55届柏林影展正式竞赛片) 柏林影展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 柏林影展亚佛雷德鲍尔奖 柏林影展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台北电影奖最佳剧情长片 提名-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提名-金马奖最佳导演 |
2006 | 《黑眼圈》 | (第63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 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 提名-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 |
2009 | 《脸》 | (第62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片) 提名-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提名-金马奖最佳导演 |
2013 | 《郊游》 | (第70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 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 金马奖最佳导演 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美国未发行电影奖 提名-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提名-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 提名-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 |
2020 | 《日子》 | (第70届柏林影展正式竞赛片) 柏林影展泰迪熊奖评审团奖 提名-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提名-金马奖最佳导演 提名-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 |
电影编剧作品
年分 | 电影 | 备注 |
---|---|---|
1982 | 《风车与火车》 | 导演:张佩成 |
《小逃犯》 | 导演:张佩成 | |
1983 | 《策马入林》 | 导演:王童
与小野联合编剧 |
1984 | 《阳春老爸》 | 导演:王童
与于光中联合编剧 |
《好小子Ⅲ:苦儿流浪记》 | 导演:林福地 | |
1987 | 《黄色故事》 | 导演:张艾嘉、王小棣
第一段编剧 |
短片
年分 | 电影 | 备注 |
---|---|---|
2001 | 《与神对话》 | |
2002 | 《天桥不见了》 | 提名-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 |
2004 | 《欢迎来到圣保罗》 | |
2007 | 《是梦》 | (《浮光掠影:每个人心中的电影院》其中一段) |
2008 | 《蝴蝶夫人》 | |
2012 | 《行者》 | |
《无色》 | ||
《金刚经》 | ||
《梦游》 | ||
2013 | 《行在水上》 | (《南方来信》其中一段) |
2014 | 《西游》 | |
2015 | 《无无眠》 | 台北电影奖最佳导演 提名-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 |
《秋日》 | ||
2017 | 《家在兰若寺》 | 提名-威尼斯影展VR竞赛单元最佳视频 |
2018 | 《沙》 | |
《光》 | ||
2021 | 《月亮 树》 |
纪录片/其他
年分 | 电影 | 备注 |
---|---|---|
2008 | 《沉睡在黑水中》 | |
2014 | 《那日下午》 | (第72届威尼斯影展非竞赛片(Fiction)) |
2018 | 《你的脸》 | (第75届威尼斯影展非竞赛片(Non-fiction)) 第5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第21届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第21届台北电影奖最佳导演 第21届台北电影奖最佳配乐 - 坂本龙一 |
2021 | 《良夜不能留》 | (第78届威尼斯影展非竞赛片(Non-Fiction)) |
2023 | 《何处》 | 入围第6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
舞台剧
年分 | 剧名 |
---|---|
1981 | 《速食炸酱面》 |
1982 | 《黑暗里一扇打不开的门》 |
1983 | 《房间里的衣橱》 |
1994 | 《公寓春光外泄》 |
2011 | 《只有你》 |
2014 | 《玄奘》 |
电视
年分 | 剧名 | 备注 |
---|---|---|
1989 | 《快乐车行 Far Away》剧集 | 多集导演 |
《不了情 Endless Love》连续剧 | 编剧 | |
《海角天涯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单元剧 | 导演、编剧 | |
1990 | 《我的英文名字叫玛丽》单元剧 | 导演、编剧 |
《丽香的感情线》单元剧 | 导演、编剧 | |
《阿雄的初恋情人 Ah-Hsiung's First Love》单元剧 | 导演、编剧 | |
1991 | 《给我一个家》单元剧 | 导演、编剧 |
《秀月的嫁妆 Hsio Yueh's Dowry》单元剧 | 导演、编剧 | |
《小孩》单元剧 | 导演、编剧 | |
1995 | 《我新认识的朋友 My New Friends》纪录片 | 导演 |
2004 | 公共电视《绝地花园罕见疾病系列--我的臭小孩》 | 导演 |
演唱会
年份 | 演唱会名称 | 场馆 | 备注 |
2017年 | 《听我细诉——蔡明亮的夏日之歌》演唱会 | 北师美术馆 |
相关文献及学术研究
- 蔡明亮研究,闻天祥,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1997。
- 台湾「新电影」论述形构之历史分析(1965~2000),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张世伦,2001。
- 都市的漫游者——蔡明亮电影中的台北人,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所,陈怡华,2001。
- 离群索居现代人——思考蔡明亮电影中的现代性,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董高志,2004。
- 身体电影:蔡明亮电影中的身体影像,国立交通大学外国文学与语言学硕士班,陈姿颖,2007。(英文)
- 后现代拼贴:蔡明亮《天边一朵云》中陈湘琪的欲/欲望建构,淡江大学法国语文学系硕士班,黄圣闳,2007。(法文)
- 论蔡明亮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敢曝——以《洞》和《天边一朵云》为例,国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凃倚佩,2008。
- 载歌载舞:蔡明亮歌舞电影中的复调与狂欢,高雄师范大学美术学研究所,刘星佑,2013。
- 当代「镜花缘」──蔡明亮电影《脸》的「哀悼日记」,国立中央大学法国语文学研究所,巫冠蓉,2013。
参考数据
- .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 .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蔡明亮谈《郊游》—“慢”很美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3-09-09.,亚太日报,2013年9月6日
- 张哲鸣、蔡敦仰╱威尼斯报导、摄影. . 台湾苹果日报. 2013-09-09 [201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2).
- .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6).
- 张哲鸣╱台北报导. . 台湾苹果日报. 2013-08-27 [201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 .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邹念祖. . 自由时报. 2014-08-14 [2014-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4).
- .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 .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8).
- .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 .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 .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ent.ifeng.com.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
. weibo.com.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5).
外部链接
![]() |
维基语录上的蔡明亮语录 |
- 蔡明亮的Facebook专页
- 蔡明亮的新浪微博
- 蔡明亮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数据(英文)
- 蔡明亮在台湾电影网上的数据(繁体中文)
- . 台北市电影委员会. [2020-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 . 中文电影数据库. [202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 蔡明亮在香港影库上的简介
- 蔡明亮在豆瓣电影上的简介 (简体中文)
- 蔡明亮在时光网上的简介(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