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邨

华厦邨英语:),由柴湾工厂邨大厦英语:)改建而成,项目编号为ET04[1],是一座位于香港香港岛东区柴湾吉胜街2号的前徙置工厂大厦,占地0.45公顷,楼高5层,改建前并无升降机设施,改建前全座共378个工厂单位,而每个单位标准面积为18 m2(190 sq ft)

华厦邨
华厦邨
概要
类型租住屋邨
地点香港东区
22°15′53″N 114°14′11″E
香港房屋委员会
入年份1959年(65年楼龄)
2016年(8年楼龄)(改建后)
技术细节
座数1
保护情况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其他
187
17.66至38.08 m2
190.1至409.9 sq ft (ft²)
住户数187
认可人口7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地图
地下园林
地下入口对出设健身设施及儿童游乐区
地下设历史展览区,介绍大厦发展史
地下商店采用风琴铁闸
华厦邨天台设有健身设施及绿化苗圃

柴湾工厂邨大厦于1959年6月建成,是香港硕果仅存的一座H型建筑设计的工厂大厦,于2013年2月20日获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二级历史建筑[2][3],于2013年年中展开改建工程,改建工程已尽量保存工厂大厦的文物特色,改建工程由有利建筑负责,已于2015年底竣工,并于2016年8月中重新入伙[4]。华厦邨于2017年7月荣获香港建筑师学会所颁发的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及大奖的殊荣。

屋邨数据

楼宇

现时楼宇名称 门牌号码楼宇类型楼宇落成年份开始改建年份重新入伙年份楼宇层数 每层伙数 每座单位总数(伙) 建筑师(改建) 承建商(改建)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华欣楼(A、B及C座) 吉胜街2号 改建H型工厂大厦1959年2013年2016年5 42(1-4楼)
19(5楼)
187 房屋署总建筑师(4) 有利建筑有限公司 蒂森克虏伯

(上述座号是以房屋署Estate Property的记录为依归。)

建筑设计特色

改建前,柴湾工厂大厦为H型工厂大厦,公共走廊开扬,各层设置公共厕所楼梯英泥制造,设有斜路供予手推车运输用途。该厦无升降机,并为开放式物业管理不设大闸。

其改建工程由房屋署总建筑师(4)设计,总承建商有利建筑有限公司,由创毅物业服务顾问有限公司负责物业管理,结构外型基本上维持原本,但要在部份楼板开洞、作为天井,让大部份改建后的住宅单位的起居室及洗手间通风及采光之用,另外更加装2部升降机,方便居民上落。地面则增设入囗大闸、保安柜位并采用封闭式物业管理、加设屋邨物业服务办事处、互助委员会办事处、7间商舖、历史展览区、机电设施、上落货区、公共厕所及园林等设施。天台设为休憩天台,有健身设施及绿化苗圃。改建工程耗资高达3.3亿港元,平均每户改建成本为176万港元,改建成本较兴建新出租公屋单位更为昂贵[5]

住宅单位设计

华厦邨华欣楼共提供187个出租公屋住宅单位,室内楼面面积由约190至410平方呎不等。1至4楼每层各设有42个租住公共房屋单位,5楼共19个租住公共房屋单位、有盖社区游玩区及绿化屋顶;住宅单位分为F1和F1a型(室内面积为32.21至32.34平方米)、F2及F2a型(室内面积为30.79至30.86平方米)、F3型(室内面积为32.21平方米)、S1型(面积为17.66平方米)、S2和S2a型(室内面积为26.57平方米)及S3型(面积为27.27平方米)共10款不同开放式住宅单位间格。S1及S3型为位于华欣楼中座的新建单位,不设露台;其余位于南北两翼走廊的型号则为翻新单位,所有单位均采用开放式布局、开放式厨房及附设大型露台。需注意的是,房屋署将本邨大部分单位附设的隔音露台一并划入编配单位人数幅度的面积计算范围;以本邨单位露台面积约5-6平方米计算[6],F1-F3型单位属4-5人单位,S3型单位属3-4人单位,S2型单位属2-3人单位,S1型单位属1-2人单位。

屋邨设施

  • 商舖
  • 文物廊
  • 新加建的升降机2部
  • 公众休憩空间
  • 花园
  • 停车场
  • 绿化带
  • 绿化屋顶
  • 公用区(设于1楼及3楼)
  • 有盖行人道
  • 公共厕所

历史

房屋委员会一度决定清拆柴湾工厂大厦
柴湾工厂大厦关闭后人去楼空

柴湾工厂大厦于1959年建成时只此一座,是香港政府发展柴湾成为一座新社区的其中一项基础建设,伴随兴建的是柴湾徙置区及位于现时东区医院山头的一列平房徙置区[7]。该厦甫建成,其所有单位就全数租出,造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租户更会聘请区内的小孩当童工

原有清拆计划

2011年3月10日,房屋委员会辖下的商业楼宇小组委员会通过清拆柴湾工厂大厦的计划,以及向受到清拆所影响的租户发放特惠津贴(每个标准单位计算约由88,000港元至147,000港元不等,相当于14至16年的现缴租金数值)和其他安排。各项安排均与以往清拆旧式工厂大厦的安排相同。当时,该厦仍然有138个租户租用280个标准单位;商业楼宇小组委员会并通过给予租户18个月的通知期限,以方便他们有时间腾空单位。同年,城市规划委员会修订了柴湾分区的大纲图,改变该区的部份土地用途及全面设置高度限制,其中建议重新兴建为公共房屋发展的柴湾工厂大厦,设置到有120米的高度限制(主水平基准以上),引来了附近居民的不满。咨询期内的284个申述中,有9成半以上的意见表示反对将柴湾工厂大厦发展为住宅,又要求地盘发展高度不可以超越现时的水平,并且应该对其更改成为发展文化及创意的场地,同时加以保育;意见又指,建筑物过高会影响通风,造成屏风楼的问题。其中位于港铁柴湾站上盖的新翠花园屋苑业主委员会连同882个签名反对该个高度限制。亦有东区区议员连同400个签名呈交反对意见,并且要求高限应低于21米,及保育原有的柴湾工厂大厦

改建为公共房屋

2012年8月30日,行政长官梁振英推出十项稳定楼市措施,其中第5项短期措施涉及将柴湾工厂大厦改建,于2013年年中提供180小型公共房屋单位[8][9][10][11][12][13][14][15][16][17]

柴湾工业大厦的租户迁置期限为2012年9月月底,至同年8月31日,300多个单位中只余10个租户继续营业。有香港房屋委员会认为,柴湾工业大厦可以仿照石硖尾美荷楼进行保育工程更改兴建成为其他用途,而且整体工程的难度并不大;然而为了保育,于原来地址重新兴建的计划则会搁置[18]

2013年年中,柴湾工厂大厦改变为公共房屋发展项目,包括180个单位,当中包括一人单位及一人睡房单位;以解决香港社会青少年的房屋需求[19][20]。有关地盘属于《柴湾分区计划大纲》之综合发展区[21],预计于2015年年底前竣工[22]。房屋署计划拆去属于一期的中座以腾出空间兴建电梯、机电房、庭园及展览场地等,用以介绍该大厦的发展历史;此外,因应地区人士要求,房屋署亦计划呼出地舖作为特色商舖,租出予年青创业者。地盘于更改为住宅发展后,地积比率约为3.3倍。届时,住宅单位为内向式设计,客厅及睡房窗户向内园为主,厕所及厨房等设施向外[23][24]

限制

华厦邨住户在单位进行装修工程,必须符合《柴湾工厂大厦(现重命名为「华厦邨」)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要求拟备的《营运及保养手册》所载的规定。住户严禁进行任何有违《营运及保养手册》的加建、改建和拆除工程。

为符合《建筑物条例》规定,租住单位须采用开放式布局。住户不得加建任何间隔砖墙或模板间隔墙。

问题

屋邨自入伙后,不少出租公屋申请者认为单位限制多而拒绝入住,包括不能间房,不得密封露台及不可在露台位置加装窗户,住户亦不可以在墙上及地上用钉。到2016年8月尾只有20位申请者初步接受。居民只能以家具间隔,但对象亦不能贴近天花,房署职员更表示会经常巡查单位。有居民批评指该屋邨并非安居之所[25]

邻近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柴湾站公共运输交汇处
吉胜街
祥利街
红色小巴
利众街
柴湾道
红色小巴

相关参见

参考文献与注释

  1. Estate Property. Housing Authority.
  2. (PDF). [2013-03-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1-15).
  3. . [201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4. . [201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5. . [2016-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6. . cyclub.happyhongkong.com. [2022-06-11].
  7. . [201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30).
  8. 工厦徙置户下周告房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2年8月31日
  9. 政府推十招稳定楼市措施 《明报》 2012年8月30日
  10. 梁特首十招稳楼市 短中长三线落药 存盘,存档日期2013-10-19. 《大公报》 2012年8月31日
  11. 「梁十招」稳楼市 成立组织架构检讨房策 存盘,存档日期2013-10-19. 《大公报》 2012年8月31日
  12. CY压楼十软招 公屋单位增248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都市日报》
  13. 港府中短长期措施遏楼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2年8月30日
  14. 「梁十招」稳定楼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2年8月31日
  15. 港府推中短长期措施稳定楼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2年8月31日
  16. 4年推新楼逾6万伙 草拟「港人港地」条款 梁十招稳楼 存盘,存档日期2015-09-24. 《全球通商网》 2012年8月31日
  17. 白田邨提前2.5年完成重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东方日报》 2012年9月25日
  18. 柴湾工厦变公屋 加加厕工程易 《明报》 2012年9月1日
  19. 柴湾工厦拟改公屋 街坊不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经济日报》 2012年9月24日
  20. 白田邨4座提早拆 冀早2年完成重建 《明报》 2012年9月25日
  21. 房委会通过清拆柴湾工厂大厦的安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闻公报》 2011年3月10日
  22. 白田邨四座提前清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2年9月25日
  23. 柴湾H型工厦改建公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东方日报》 2012年12月8日
  24. 议员反对柴湾工厦改建公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3年2月8日
  25. .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6. . [2016-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27. . [2016-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28. . [2016-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柴湾工厂大厦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华厦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