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校

废校,是指以公共行政法律手段停办学校的行为。在正式的政府公文中,并无国家和地区直接使用「废校」一词,公文中往往代之于诸如「课程改革」、「教育改革[1]、教育资源集成、「退场」、合并、院系调整、休校、停止招生等温和而中立的词汇;而民间多用比较贬义的“废校”;香港民间及传媒更称之为“”。

20世纪初,很多国家推行西化教育时,旧制学校都面临过废校,仅一部分学校因为特殊性(如:宗教学校)而获得保留。21世纪初,香港人口结构改变使“”问题更加明显,成为当时热门话题,此词汇因而出现。世界各地人口结构改变时,废校或并校都有发生过,尤其是最为明显,至于开发中国家也开始出现这类学校。

可能成因

  • 客观原因:当地区学龄人口不至于支撑学校存续,或者学校不能吸引足够的学生的时候,如果再行营运会入不敷出,且区内有足够学位时,可能会导致废校。[2]
  • 主观原因:学校本身经营不善,学术丑闻不停发生、多次发生安全问题,或者在极权国家的学校违逆国家意志,教育主管机构便可能会将该校撤销立案或勒令与其他学校并校等。
  • 政策原因:国家教育主管机构决定修改学制或者更换教育体系时,往往使得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面对转型或废校的危险。

香港

第一波「潮」

1970年代后期,政府取缔设备简陋、且不合规格的「天台小学[3],加上徙置区人口老化,不再有稳定生源。因此办学表现逊色、且不获迁校的学校(包括部分「火柴盒」小学,及绝大多数字于第一、二型徙厦的小学),在1980年代初至1989年间被着令停办,当中天台小学于1980年代中消失;最后一间并非因屋邨重建,而在第一波杀校潮中停办的小学,为蓝田(一)邨佛教内明学校,于1989年停办。

同样基于上述原因,加上26座问题公屋丑闻于1980年代被揭发,不少旧式屋邨因而需要重建。位于受影响屋邨、学额过剩或不获当局迁置的「火柴盒」小学[注 1],则需停办,使第一波「潮」一直延续至2000年代。随着黄竹坑天主教小学[4]牛头角圣鲍思高学校,分别于2005及2008年因屋邨重建而结校,第一波「杀校潮」亦告一后落。

第二波「潮」

根据2001年政府统计处的人口推算,估计每年由中国大陆来港的6-16岁人士为16,708人,但2004年实际来港的人数却骤降至5,085人,比2001年的预计数字少约11,600人。过去三年累积的差额更高达32,200人,同时香港出生率下降,适龄学童减少,教统局要求小学至少录取23名新生才能开班[5],收生不足的学校将面临缩班或杀校威胁。

然而九十年代政府大量兴建新学校,加上教育改革引入直资学校一条龙学校,新旧校形成激烈竞争。2002年教统局颁布《统整成本高及使用率低的小学》文档,标签收生不足的学校为教育成效不彰,故不受家长欢迎[6]。因为政府资助的编制教师名额以班数计算,所以收生不足的学校就要缩减班数及教师编制,令学校出现「超额教师」。香港约于2003/04学年出现小学缩班潮,于2009/10学年蔓延至中学。当中学缩班至一定程度,学校就没有足够教师开办高中课程,于是政府就运用行政手段收回办学权,称为「」。超额教师会被裁减,但教师的专业训练局限于教学,以致转职困难,而年资较短的教师又未能参与提早退休计划,亦因迟来先走原则辞退[7],成为最大受害者。政府缩班杀校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失业,因此面临很大的反对声音,尤其来自教师工会,如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

随着释慧文中学于2017年暑假停办,同时双非学童带动中小学学生增加,第二波「杀校潮」划上句号。

第三波「潮」

2012年梁振英当选行政长官后,推动「零双非」政策[8]香港公立医院及私立医院停止双非孕妇在2013年或以后的预约分娩,[9]双非婴儿数目大幅下降,同时于2010年代中,政府曾以协助开办「有时限小学」的形式,解决因「双非儿童」适龄入学而短暂增加的学额需求。当其服务合约于2024年陆续到期时,该等小学亦将陆续停办,触发第三次「潮」[10]

而2020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香港再度出现移民潮,加上少子化现象持续,适龄学童人口将于2022-29年内逐步下降。政府因此于2021年内率先宣布停办部分官立学校[11] [12],并与各办学团体商讨将部分收生不足的学校停办[13],是为第三次「杀校潮」。多间学校因未能达到「开班线」而面临杀校,包括献主会溥仁小学。立法会教育界议员朱国强表示,教育局完全无人情讲,局方提供的发展方案是「拣无可拣」,实际是「硬杀校」。[14]教育局指已调低「开班线」,由24人酌情下降至16人,认为不能无止境地降低。[15]

理据

收生不足而,往往因为交通不便(如离岛)、校风不良、师资不齐、硬件落后,或市场供过于求所致。课程不合时代,太多同类课程作替代是市区学校结束的老生常谈。当中土地改变用途比办学更有利社会时,便会重新开发。多数学校附设于房委会屋邨内,一般而言屋邨小学「杀校」后,除非曾经扩建或短期内有其他办学机构、政府部门使用,原则上都会计划重建成公屋(如渔湾邨渔进楼、富山邨富晖楼),部分可抽出作绿置居居屋(如居屋青俊苑),部分则改建成过渡性房屋简约公屋(如救世军「齐+」);若被杀学校为采用连环型校舍的中学,则会改作小学,以供一些无法再扩建、但办学表现优良的「火柴盒」小学迁置,当中释慧文中学改为保良局庄启程第二小学为香港首例)。

学校因营运不当,负面新闻而面临(实际上由其他办学机构接手,类似1978年的金禧事件)的亦不少。有些人或团体以办学为由申办津贴,宣传学校,但在校政(包括财政)上处理极为不当。而在2009年,臻美黄干亨学校被指办学牟利,亏空公款被政府收回办学权(后改由福建中学接办)一事,正是此等「杀校」的例子之一。[16]

此外政府于1987年实行「整体重建计划」,以拆卸不合规格、甚至有即时倒塌风险的徙置大厦(不包括第七型)及政府廉租屋后,部分建于相关屋邨的「火柴盒」学校由于楼宇结构有问题,加上「一区一学校」规划原则,以及无法投得新校舍而被「」,此乃第三种「」原因。

各校反应

过去香港收生不足的学校以北区村校,或位于徙置屋邨的学校为主,在面临废校之时,有学校试图转型至特色小学,如训练独立能力的寄宿学校、园艺为主体的绿色学校、少数族裔学校等,亦有学校发起激烈的抗争活动,如签名游行、联校罢课、校长绝食等,反抗的司法覆核一直打至高等法院[6]。此外,亦有部分学校会以合并方式以求续存(以小学而言,一般是与一些有意推展全日制、但仍未能成事的小学合作,而且一般由大型办学机构主导;至于中学,目前仅有少数例子)。或者去其他地方招生等,或者进行特色发展好让学校本身自然招得到学生等。

政策副作用

对学生而言,会导致正在该校就读的学生无法原校毕业并且会自动退学,必须离开原来的同学,重新寻找学校收读、适应新学校,家长亦要重新购置校服和教科书等,增加支出。

对教职员而言,被杀学校的教职员需要转到其它学校任职或者遣散,校董会要解散,办学团体及员工可能受影响。

对社会而言,后各区校网欠缺学位的弹性缓冲,一旦出现突如其来的学位需求,如双非学童涌入北区校网等事件,原有校网将不胜负荷,学生将被迫派往其他校区,而不能就近入学[6]

另外可能也衍生出「影子学生」的问题,因为学校为维持继续办学,可能会做出包含制造影子学生来维持的不当行为与问题,如兴德学校[17][18]仁济医院董之英纪念中学[19]

另外对学校状态也受到影响,例如小班教学得到教育界以及不少学生、家长的支持,惟特区政府至今仍未落实小班教育政策,加上上述原因(现时已略为舒缓),小班教学只在部份私校、直资学校和部分津贴小学[20]推行。

台湾

台湾台南县麻豆镇总爷国民小学,因校地要开发总爷艺文园区,2008年台南县政府下令与文正国小合并,但遭到学生同家长反对,学生重向行政法院提起诉愿成功,不过县政府最后都用行政手段强制学生转入文正国小。

过去的废校之中,还有不乏名人读过的,例如苗栗的亚太创意技术学院,为知名艺人萧敬腾的母校,该校于2019年停收学生。[21]

台南县白河镇崎内国民小学于2006年废校后曾因缺乏管理,使得校园荒烟漫草,蓊郁林木中残破景象,当地书法家陈世宪遂于2017年提议改为国际书法村[22],2018年西拉雅风景区管理处将该校校园整建[23],而后管理处将校舍交由陈世宪团队成为「台湾意象书法馆」并于2023年开馆。[24]

大专院校

台湾大专院校退场开始以来,有不少学校关闭,至目前已有九所大专院校关闭[25]

国际商业专科学校因为校务运作产生弊端,被教育部勒令退场。高凤数字内容学院除了学生过少外,也因为财政问题主动关闭学校。[26]另外永达技术学院[27][28]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29][30] 等也是因为类似原因而退场。

兴国管理学院通过中信金控转型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31]立德大学借由北部学校合并转型为康宁大学[32]

日本

二战以后,日本已有不少学校被废校或「并校」或称为大量「退场」。最主要是下列原因:

  1. 战争造成的设施损失和学校人口减少(广岛市等二战遭破坏的城市)
  2. 昭和大合并和之后类似作业由集成的城市,城镇和乡村一体化措施
  3. 减少人口稀少地区的学校教育人口
  4. 在学校合并时,危险设施的改造和新校舍的建设之间的补助金额有差异
  5. 由于甜甜圈现象(城市郊区化)[33]市中心的入学人口减少

例如:

  • 名义上人口最少的城市歌志内市,过去在因为煤矿,极盛时期曾设有高等学校,但在人口快速减少后,最终在2007年关闭;而中学、小学也遭到大量的关闭,现在辖内仅剩余一间中学及一间小学,两间公立学校,中学校之后就要到邻近区域就学。
  • 端岛因为矿业开采未结束时结束及能源政策转变,在该岛上的学校随者人口迁出也都关闭,移出该地。

日本的副作用

这些情形除了正在该校就读的学生无法原校毕业以外,以及无法轻易以废校处理的公立学校(满足地方需要),因为财政由纳税人负担,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减少,以及未来没有增加的前景下,则是产生出大量的「空教室」(完全没有使用的教室)的问题。日本政府通过废校并将其与附近的学校合并,可以减少当地所需的教师人数,并减轻行政负担,但是由于学校会影响区域发展,因此关闭学校与否常会有各种讨论。[2]

私立学校因为由儿童和学生负担入学费和学费,学生减少时无法正常营运时,就有废校或并校的风险。除了导致该校就读的学生无法原校毕业,必须离开原来的同学,重新寻找学校收读、适应新学校等问题外,教职员也会面临转职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职员工,破产/废校(废园)将可能导致立即失业

废弃学校的遗址有时通过翻新学校设施作为新设施重新使用,但有些废弃学校可能因为无法获得重新利用而被破坏。遭到破坏的原校址可能会导致公共安全恶化,从而衍生问题。

文部科学省也将使学校再利用的过程更加灵活和简单。[34]

部分大专院校在2018年也面临关闭的问题,源于2018年日本大学生人数达到顶峰,之后人数将会逐渐减少,而尚存的普通教育的学校则是吸纳外国学生以维持营运。

再利用

废弃校舍再利用的例子:旧金成小学校的校舍转用成为宫城县栗原市金成历史民俗数据馆。

由于学校往往对社区有象征意义,因此不同地方已尝试以各种形式重新使用被废弃的学校。[35][34]

东日本大震灾中、原本的埼玉县立骑西高等学校作为福岛县双叶町居民的避难所、并且设置其同町役场。原本岩手县宫古高等学校川井校提供救灾志愿者暂时住宿。

以下几间是废校转用之例子:

  • 北海道夕张市夕张北高等学校
  • 北海道深川市音江町:旧深川市立向阳小学校
  • 北海道虻田郡新雪谷町:旧藤山小学校
  • 北海道古平郡古平町:旧古平高等学校
  • 北海道雨龙郡秩父别町:旧北海道立秩父别高等学校
  • 北海道中川郡音威子府村:1978年、旧筬岛小学校
  • 北海道中川郡中川町:旧佐久中学校
  • 北海道足寄郡陆别町:旧小利别小学校:民宿「梦舎(ゆめや)」营业。
  • 青森县八户市:旧南郷村的増田小中学校,利用为青叶湖展望交流施设「山的楽校」建设。
  • 青森县东津轻郡今别町:旧袰月中学校的公共的设施改建成「海峡的家 (ほろづき)」。
  • 秋田县仙北市田泽湖乳头温泉郷在温泉宿「大釜温泉旅馆」,由废弃小学校移建而成。
  • 岩手县宫古市(旧下闭伊郡川井村):旧箱石小学校转用成「昭和的学校」。
  • 宫城县石卷市(旧牡鹿郡牡鹿町):旧网长小学校改建成医院「网小医院」。
  • 宫城県栗原市:旧金成小学校校舎,转用为栗原市金成歴史民俗数据馆。
  • 新潟县上越市(旧东颈城郡浦川原村):旧月影小学校的设备,改修成「月影的郷」。
  • 新潟县中鱼沼郡津南町:旧津南町立中津峡小学校,改修成温泉旅馆「かたくり的宿」。
  • 长野县上田市:旧西塩田小学校为樱花国际高等学校
  • 富山县冰见市:旧有矶高等学校的校舎、体育馆,移转成冰见市役所。
  • 栃木县小山市:旧梁小学校
  • 栃木县小山市:旧梁小学校的校庭之体育馆、棒球的练习场「小山ベースボールビレッジ」改修。棒球挑战联盟栃木黄金勇士的练习地点。
  • 群马县利根郡水上町
    • 旧水上町立藤原小学校汤之小屋分校的学校为温泉旅馆「叶留日野山荘」に改修(1972年 (昭和47年))。2013年4月关闭、40年歴史。
    • 旧猿京小学校转为「水上町废校活用项目」的一环、旅馆设施「泊まれる学校 さる小」。
  • 东京都千代田区:旧练成中学校改建成文化艺术中心「3331 Arts Chiyoda」。
  • 东京都中央区:旧十思小学校校区转用为「十思スクエア」。
  • 东京都新宿区:2008年3月24日、旧新宿区立四谷第五小学校移转至吉本兴业东京本社使用。
  • 东京都新宿区:旧淀桥第三小学校「芸能花伝舎」于2005年用为日本芸能実演家団体协议会使用、用作演舞台课程,表演,办公室等。 也可提供一般租用。
  • 东京都台东区:旧柳北小学校转用为法国人学校「东京リセ・フランコ・ジャポネ」,租用20年。
  • 东京都墨田区:旧西吾嬬小学校在与早稻田大学的合作项目中,创建了一个产学合作基地「すみだ产学官连携プラザ」。
  • 东京都世田谷区:旧池尻中学校以「世田谷も的づくり学校」重新开校。
  • 东京都丰岛区:旧时习小学校在2008年度以帝京平成大学重新开校。
  • 东京都足立区:旧足立第二中学校在2007年度以东京未来大学开校。
  • 千叶县安房郡锯南町:旧保田小学校改建、2015年以道的駅保田小学校开校。
  • 静冈县贺茂郡西伊豆町:旧大沢里小学校改建为「西伊豆町営やまびこ荘」温泉旅馆。
  • 爱知县丰田市(旧东加茂郡足助町):旧足助町立椿立小学校用作青年旅社「あすけ里山ユースホステル」。
  • 爱知县北设乐郡东荣町:旧东栄町立东部小学校东栄町体験交流馆的き山学校使用。
  • 爱知县新城市:旧新城市立菅守小学校转为「つくで田舎レストランすがもり」使用。
  • 爱知县丰桥市:旧豊桥市立多米小学校转为丰桥市民俗数据收藏室使用
  • 爱知县丰桥市:旧设乐町立神田小学校转为「豊桥市神田ふれあいセンター」使用。它位于设乐町,为丰桥市设施。
  • 爱知县冈崎市:旧冈崎市立鸟川小学校转为「冈崎市萤科学校(冈崎市ホタル学校)」使用。
  • 爱知县春日井市:旧春日井市立藤山台东小学校的「グルッポふじとう」利用。
  • 三重县志摩市:旧南张小学校校舎转用为界护设施「浜岛地域密着型ケアセンター シルバーケア豊寿园」。
  •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旧龙池小学校を改筑し、京都国际マンガミュージアムを开馆。
  • 大阪府贝冢市:旧荞原小学校校地「かいづか温泉リゾート 活用。校舎转用为温泉、旅馆设施。
  • 高知县四万十市:旧中半小学校改建、四万十川的自然体験之旅馆设施「四万十楽舎」开业。
  • 高知县室户市:旧椎名小学校改建、「室户废校水族馆」开馆。
  • 冈山县高梁市:旧高梁市立吹屋小学校的轨迹を伝える数据馆として2018年を目途に开馆予定。
  • 山口县周防大岛町:旧周防大岛町立冲浦东小学校的同校设施转用,利用为周防大岛町立看护専门学校
  • 福冈县添田町:旧福冈县立田川商业高等学校的体育馆的改建,用作土产菓子的めんべい工场。

大众文化

不少媒体节目常会以废校或并校为题制作出影视节目,例如LoveLive!的国立音乃木坂学院和Love Live! Sunshine!!便是以此危机为故事起点。[36]另外少女与战车学园孤岛等也是以学校已被裁撤和或面临存续危机的作品。

一些综艺电影日本电视剧也会以已经废校的学校做为场景中,作为学校场景的拍摄地点。

中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学校时有废立。1978年以前的废校,多因政治原因,比如:1950年初的院系调整,使得全国的高等院校几乎全遭肢解;大跃进之后,1959年国家组织对1958年新开设的学校进行整顿,废止、合并、转制了一批不合标准的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学生组成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全国学校形同废校。

1978年之后,国家经济发展,人口迁徙的限制也被废除。此后废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的废除多现于农村、小城市等人口集中流出的区域,废校形式则多为自然废校。所谓自然废校,就是使得一所学校没有学生或者没有教师;一所学校没有学生或者没有教师了,就相当于不存在了。[37]

这种现象在乡村相当普遍。虽然国家多次宣言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但是乡村教师往往因为物质以外的原因逃离乡村;学生也因为随父母进城务工而在城市就学,而国家在维持乡村学校存在的同时,亦认识到乡村学生进城读书不可避免,遂明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保障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38]

在城市的自然废校,则是通过行政手段,使得欲被废除的学校没有义务教育学区或者招生指标,待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即声明结束,有时也会通过合并学校的方式减少学校的数量。

其他国家

釜山旧废校海事高中。曾用来拍摄由魏河俊主演的鬼病院:灵异直播,故事背景为作为韩国三大灵异鬼屋之一(韩国广州市山林)。CNN在2012年将这个地方列入「全球七大恐怖圣地」之一。[39]

其他国家也因为类似于前述提及的问题,出现不少关闭或合并的学校。例如因各类天灾或人祸事故,而被迫关闭的学校或者「退场」的学校部分。例如重大灾难发生时,人口于之后迁出时,学校会临时关闭而且可能不再营运。

相关条目

  • 小班小校,教育制度的一种形态,也是除了废校以外学校的其他作法和考量。该教育方式不易面临废校问题。
  • 2018年问题,日本因少子化而产生的类似大专院校退场问题,中小学也因同样原因大量退场

注解

  1. 包括将学校注册转移至同一机构同期开办的新校,实际上可视为迁校;如位于牛头角下邨牛头角上邨的其中三间同类学校,则通过申请转全日校舍分配,以「分拆再合并」方式迁校。

数据源

  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2. 「补助金等に系る予算の运行の适正化に関する法律」第22条
  3. . 苹果日报. 2014-09-08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4. . 太阳报. 2005年7月13日 [2022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15日).(繁体中文)
  5. .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06-03-04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7) (中文(香港)).
  6. 梁亦华. . 《星岛日报》,F02. 2012-07-02.
  7. 桂松. . 《文汇报》. 2002-12-20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8. 《梁振英:明年私院双非零配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文汇报》,2012年4月17日。
  9. 《当局严格运行零双非政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政府新闻网,2012年12月28日。
  10. . 星岛日报. 2021-10-05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11. 欧阳德浩. . 香港0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12. . 政府公报.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13. . Topick!. 2021-10-02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14. . 香港电台. [202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0) (中文(香港)).
  15. . 有线新闻. 2023-05-05 [202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0) (中文(香港)).
  16. . [2015-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17. 发生案件中,教育局发现兴德学校的学生名册上,两个学年内出现20多名从未上课的怀疑「影子学生」
  18. .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9. . 都市日报. 2017-08-29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5).
  20. 如:屯门东华三院邓肇坚小学柴湾救世军中原慈善基金学校
  21. 亚太创意技术学院最后一次毕典 学生叹:不敢说哪毕业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三立新闻网,2018-06-23
  22. 王涵平.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10-18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23. 庄曜聪. . 中时新闻网. 2018-12-03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24. 谢进盛. . 联合新闻网. 2023-01-16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25. . 自由时报. 2013-09-05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26. 【行政公告】本校停办作业及学生转学安置声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高凤数字内容学院,2014年2月13日
  27. . [2019-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8. . [2019-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29. . [201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高美医专正式声明8月退场 拟转型长照机构]
  31. . ETTODAY东森新闻云. 2015-04-24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32. 洪瑞琴. . 自由时报. 2015-07-23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33. 市区生活太贵,而人口移往市郊
  34. (PDF). [2019-02-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1-26).
  35. 「廃校」できず「休校」 理由は…「国补助金返せな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読売新闻、2008年1月11日。
  36. . LoveLive!动画官网.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日语).
  37. . 人民日报. 1981-03-31 (中文).
  38. . [201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39. .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3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