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品
《自说品》(梵文:),音译为《优陀那品》,是一部初期佛教作品,搜集了佛陀和弟子的格言式偈语或无问自说(梵语:)。它的许多章节标题、偈语和整体格式类似于《巴利大藏经》小部中的《法句经》与《自说经》,但不是巴利大藏经的一部分。现存两种梵文版本,两种汉译版本以及两、三种藏文版本。[1][2]
内容
《自说品》分为33品,约1100偈。33品标题为:[6]
品 | 梵文标题 | 汉译 |
---|---|---|
1 | Anityavarga | 无常品 |
2 | Kāmavarga | 欲乐品 |
3 | Tṛṣṇāvarga | 贪爱品 |
4 | Apramādavarga | 不放逸品 |
5 | Priyavarga | 喜爱品 |
6 | Śīlavarga | 戒品 |
7 | Sucaritavarga | 善行品 |
8 | Vācavarga | 言语品 |
9 | Karmavarga | 业品 |
10 | Śraddhāvargas | 信品 |
11 | Śramaṇavarga | 沙门品 |
12 | Mārgavarga | 道品 |
13 | Satkāravarga | 利养品 |
14 | Drohavarga | 害品 |
15 | Smṛtivarga | 惟念品 |
16 | Prakirṇakavarga | 杂品 |
17 | Udakavarga | 水品 |
18 | Puṣpavarga | 花品 |
19 | Aśvavarga | 马喻品 |
20 | Krodhavarga | 忿怒品 |
21 | Tathāgatavarga | 如来品 |
22 | Śrutavarga | 多闻品 |
23 | Ātmavarga | 我品 |
24 | Peyālavarga | 广演品 |
25 | Mitravarga | 善友品 |
26 | Nirvāṇavarga | 涅槃品 |
27 | Paśyavarga | 观品 |
28 | Pāpavarga | 恶品 |
29 | Yugavarga | 双要品 |
30 | Sukhavarga | 乐品 |
31 | Cittavarga | 心品 |
32 | Bhikṣuvarga | 比丘品 |
33 | Brāhmaṇavarga | 婆罗门品 |
版本
现存的梵文版《自说品》属于说一切有部。其中使用古典梵文的版本较为知名,是法救于四世纪所编,出土了多份手稿与断简,内容也被一些作品引用。Franz Bernhard将其整理出版。这是现存《自说品》及《法句经》最长的版本,971偈分为33品。[7] 使用佛教混合梵文的版本在龟兹东北出土,它是于三世纪时以婆罗米文写成,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此版有33品,超过600偈。[8]与巴利文《法句经》的偈文相比,古典梵文版与它的不同更明显,而佛教混合梵文版与它的差异较小。[9]
汉传佛教《大正藏》收录两个自法救所编《自说品》译出的汉译本。《出曜经》于四世纪由竺佛念译出,934偈分为34品,保存了法救对《自说品》的注解;法救的梵文注解现已佚失。《法集要颂经》于十世纪由天息灾译出,933偈分为33品,没有注解。[10][11]
藏文版是由Vidyaprabhakara于九世纪时译成藏文,包括了慧铠的注解。[12]该版现已译成英文出版。[13][14]
作者
通常认为此经编者是法救。《大智度论》说:「又如佛涅槃后,诸弟子抄集要偈,诸无常偈等作无常品,乃至婆罗门偈等作婆罗门品,亦名优陀那。诸有集众妙事,皆名优陀那。如是等名优陀那经相。」所指优陀那从无常品开始到婆罗门品结束,应该是指此经,但是成书时间是佛涅槃后(第一次结集)由诸弟子抄集,也没有提到法救,因此编者是否法救仍有疑问。[15][16]
与法句经的比较
据三世纪支谦的《法句经序》,《法句经》有五百偈本、七百偈本、九百偈本三种,其中七百偈本已佚失。[17] 现存各版完整的《自说品》与《法句经》列表比较如下:[1][18]
版本 | 品数 | 偈数 | 类别 |
---|---|---|---|
《巴利大藏经》小部《法句经》 | 26 | 423 | 五百偈本 |
《大正藏》《法句经》 | 39 | 758 | 五百偈本[注 1] |
《大正藏》《法句譬喻经》 | 39 | 284 | |
《大正藏》《出曜经》 | 34 | 934 | 九百偈本 |
《大正藏》《法集要颂经》 | 33 | 933 | 九百偈本 |
古典梵文《自说品》 | 33 | 971 | 九百偈本 |
佛教混合梵文《自说品》 | 33 | 600+ | 九百偈本[注 2] |
藏文《自说品》 | 33 | 989 | 九百偈本 |
梵文与藏文《自说品》的内容大致相同,其中约360偈与巴利文《法句经》大致相同。[18]
注释
- 其中26品来自巴利本,13品来自《自说品》等。[19]
- 此版原稿被分割成三部份出售,现只有两份传世,所以仅存600余偈。
引用
- 净海(2012年)
- 印顺 (2002)〈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第三节 记说‧伽陀‧优陀那・第二项 伽陀与优陀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言自说者,谓不因请,世尊欲令正法久住,覩希奇事悦意自说妙辩等流,如说此那伽由彼那伽等。」
- 《出曜经》:「六者出曜,所谓出曜者从无常至梵志,采众经之要藏,演说布现以训将来,故名出曜。」
《大智度论》:「又如佛涅槃后,诸弟子抄集要偈:诸无常偈等作无常品,乃至婆罗门偈等作婆罗门品,亦名优陀那。」 -
《Udānavarga》〈无常品〉:「已遣除惛沈与睡眠,已令心欢喜之后,你们应该专心听我将说的法,此法为佛所宣说的自说颂。(stīnamiddhaṃ vinodyeha sampraharṣya ca mānasam | | śṛṇutemaṃ pravakṣyāmi udānaṃ jina bhāṣitam)」
《法句经》(T210) 〈无常品〉:「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撰记佛言。」
《出曜经》(T212) 〈无常品〉:「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撰记出曜。」
《法集要颂经》(T213) 〈有为品〉:「能觉悟烦恼,宜发欢喜心,今听我所集,佛所宣法颂。」 - 梵文标题见Bernhard (1965). 汉译标题参考法句经各版汉译。
- Roebuck(2010年),第32-33页
- Roebuck(2010年),第32页
- Roebuck(2010年),第33页
- Roebuck(2010年),第51页
- 《出曜经》见大正藏212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法集要颂经》见大正藏213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Roebuck(2010年),第52页
- Beth Lee Simon (编). . compiled by Dharmatrāta ;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by Gareth Sparham ; with guidance from Lobsang Gyatso and Ngawang Thekchok. Wisdom Publications. 1986年 [2018-05-11]. ISBN 978-08617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英文)
- W. Woodville Rockhill. . London: Trübner & Co. 1883年.
- Brough(2000年),第40页
- 圣者龙树. .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 印顺 (2002)〈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第二节 法句‧义品‧波罗延那‧经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Lenz(2003年),第12页
- Brough(2000年),第36页
- Meunier(2012年),第77页
- Peyrot(2016年),第305页
参考文献
- 净海. . 法鼓文化. 2012年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 印顺法师. . 正闻. 2002年9月1日 [2018年5月11日]. ISBN 97855501405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8日).
- Ānandajoti Bhikkhu (2nd rev., 2007). A Comparative Edition of the Dhammapada, Pali text with parallels from Sanskritised Prakrit
- Bernhard, Franz (ed.) (1965). Udānavarg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öttingen: Vandenhoek & Ruprecht.
- Brough, John. .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31 December 2000 [2018-05-11]. ISBN 978-81-208-17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Hinüber, Oskar von (2000). A Handbook of Pāli Litera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ISBN 3-11-016738-7.
- Meunier, Fanny. . Coffee Break Conference III. Sardinia, Italy: University of Cagliari. June 2012 [2018-05-11]. ISBN 978-1-4716-924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英文)
- Timothy Lenz.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3 [2018-05-11]. ISBN 978-0-295-9830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Peyrot, Michaël. .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2016-04-06, 79 (2) [2018-05-11]. doi:10.1017/S0041977X160000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英文)
- Roebuck, Valerie. . Penguin Books. 2010-08-26 [2018-05-11]. ISBN 978-0-14-19635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