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元
联元(1838年—1900年8月11日),字仙蘅,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晚清官员,庚子事变受难者,与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立山合称“庚子被祸五大臣”。
联元 | ||
---|---|---|
![]() 《庚子辛亥忠烈像赞》之《联元像》 | ||
大清内阁学士 | ||
族裔 | 满洲 | |
旗籍 | 满洲镶红旗 | |
字号 | 字仙蘅 | |
谥号 | 文直 | |
出生 | 道光十八年(1838年) 北京 | |
逝世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北京 | |
出身 | ||
|
生平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累迁侍讲。后出任安徽太平府知府,调安庆府,改署滁和道,迁广东惠潮嘉道道员。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擢安徽按察使,入觐后改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次年,补内阁学士。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拳民入北京,围攻各国使馆。徐桐、崇绮称“民气可用”,纵容拳民。在御前会议上,联元与崇绮争论,谓:“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后,载漪等仍一味主战。联元反驳:“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载漪斥其言不祥,七月十七日,与徐用仪、立山一同被斩。后得到平反昭雪,予谥文直。[1]
注释
- 《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三》:联元,字仙蘅,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同治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侍讲。大考,左迁中允,再陟侍讲。以京察,出知安徽太平府,调安庆。两荐卓异,署滁和道,迁广东惠潮嘉道。汕头者,通商要衢也,奸人倚英领事为民暴,联元裁以法,良善获安。二十四年,擢安徽按察使,入觐,改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又明年,补内阁学士。拳民仇西教,载漪、刚毅助之,势益横,日夜围攻使馆,不能下。大臣负清望者徐桐、崇绮,皆谓:「民气可用。」联元与崇绮争论帝前,谓:「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联军既陷大沽,载漪等犹壹意主战。联元谓:「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载漪斥其言不祥,七月十七日,斩西市。昭雪后,予谥文直。顺天府奏请立山、联元合祠宣武门外,而联元祖居宝坻,更于其地建专祠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