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羹
羊羹也可以叫做羊羹果冻(日语:/ Yōkan)是一种和菓子,一般以红豆为材料,其后亦发展至有栗子、番薯甚至是绿茶口味的不同款式。羊羹除了传统的甜味之外,也另有一些咸味的羊羹。羊羹在日本非常著名,为一般日本人品茶时常备的甜点之一,亦于日治时期传入台湾。
![]() | |
类型 | 甜点 |
---|---|
起源地 | 日本 |
主要成分 | 洋菜,糖,红豆沙或白腰豆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羊羹依据寒天的用量,可以分成「炼羊羹」与「水羊羹」。由于炼羊羹的糖度很高,在真空包装下妥善保存的话,大多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超过一年以上。因为以上特点,羊羹也被当作紧急时的非常食粮。水羊羹是以最大含水量、最低限度凝固力,以低温维持羊羹成形。由于古代没有冰箱,缺乏低温凝固的条件。所以,在古代只有冬天才有水羊羹。
历史

相传,初期羊羹的确是一种加入羊肉煮成的羹,再因其胶质而后冷却成冻,用于佐餐,或者携带,作为行旅的干粮。后来羊羹传至日本。在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佛教的禅宗传入日本,由于明治维新之前,多数日本佛教僧侣为素食,清规戒律不许食荤,故羊羹亦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以豆类制成的果冻形食品。此后,羊羹成为了茶道的其中一种著名茶点,而日本人亦慢慢将羊羹发展和转化,变成今天多款不同口味的羊羹。[1]
不过,亦另有传说指出,羊羹原是中国的一种仿照羊的肝脏形状制成的食品。传至日本后,由于「肝」与「羹」两字读音相近,被混淆,久而久之就被称之为羊羹,直至今天。[2]
初期的羊羹制法主要以小豆加上小麦粉混和,再加以蒸煮而成。制作方法如另一种米的粉末加入砂糖、小麦淀粉蒸煮制成的和菓子外郎相若。
天正17年(1589年),和歌山的骏河店店主冈本善右卫门将原有的羊羹作改良,在馅料中加入寒天(一种洋菜,由于含有琼脂,煮后会凝固成果冻状)制成炼羊羹,并用竹竿将羊羹的形状巩固成方形。此后,羊羹就成了现时长方形的形状。羊羹主要依据寒天的用量分成「炼羊羹」及「水羊羹」两种种类。
江户时代是炼羊羹最盛行的时期,其中以江户本乡的藤村羊羹最为著名,而与此同时四周亦开满了林林总总以制作羊羹为主的知名店铺。
现时,日本除了传统的羊羹外,亦开发了不少不同口味的品种。除了成为日本人日常的茶点外,亦成为了一种日本的特式土产。
中国北方的北京和天津等地亦出产羊羹,除了沿用小豆、甘栗等材料外,还有加入水果如山楂、桃子以及苹果等的水果口味。
羊羹在台湾日治时期传入台湾。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日本人遭到引扬归国,全台各地的羊羹店铺随之消失,全台各地仅剩由台湾人经营的羊羹店铺[3]。其中较著名产地例花莲县玉里镇、宜兰县苏澳镇等。
主要材料
调味料一般都是以豆为主,但由于现时已发展至有多种口味,故材料方面亦开始多样化。
著名口味

参考文献
- 和菓子の由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日语)
- 羊肝羹是羊肝做的吗?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6-05-30.
- (PDF). 高苑科技大学应用外语系. 2017-05-02: 页13 [2017-05-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1-17)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