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睺

罗睺梵语),又称拉胡拉胡天神,是印度神话中的阿修罗之一,是檀那婆毗婆罗吉提(Vipracitti)与辛悉迦(Simhika,金床之女)之子天光的头部。

罗睺
日蚀月球升交点
天光之首
九曜成员
天城体राहु
梵文转写rāhu
神系阿修罗(檀那婆)
住处罗睺间
真言
法宝权杖
符号与象征
性别
伐诃纳
代表节日新月
个人
手足计都
罗睺像


介绍

罗睺经常吞食日月,造成日蚀月蚀法华经序中列有四大阿修罗王婆稚佉罗骞驮毗摩质多罗、罗睺之名。

传说

印度神话关于罗睺纪载的传说有两种版本,分别是印度神话、泰国神话两种。

印度神话中,善神提婆天神与恶神阿修罗参与「搅乳海」冀求不老泉仙露。提婆天神战胜阿修罗后独占仙露,但是阿修罗之一的天光却变成提婆天神的模样,混在其中喝了一口甘露,被日神和月神发现了,告诉给毗湿奴。天光的头便被毗湿奴的化身摩酰尼砍下。天光的头被称为罗睺,而他的身体被称为计都。罗睺因仙露而长生不死。为了报仇,他吞食日神和月神,造成日蚀月蚀;当日神与月神离开了他敞开的喉头,日月蚀便完结。[1]
泰国神话中,罗睺虽为一名正神,但生性顽皮,时常闯祸,因此遭众神厌恶,而月神因憎恨罗睺心生邪念,因此向湿婆告密,诬陷害其被拦腰斩去下半身,后湿婆查证后洗清冤屈成为正神,而误陷他的月神则贬为邪神。
罗睺虽证得正神之位,发愿要将世间所有小人、告密者吞噬消灭;出于对月神的憎恨,罗睺会将月神吞噬,因此有了月蚀

占星学中的罗睺

罗睺(Rahu)是古代印度天文学、印度历法的名词,指月球轨道与黄道升交点(据《七曜攘灾诀》、汤若望)或降交点(据沈括),这是月球穿越黄道的交会点,见黄白交点月球交点

罗睺计都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土星合称九曜;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七政四余的四余之一。

庙宇

泰国

  • 金佛寺,位于泰国曼谷三攀他旺县哒叻仔区的寺庙
  • 昭安寺,位于泰国曼谷的寺庙
  • 森帕拉寺,位于泰国曼谷的寺庙
  • 坤陈寺,位于泰国曼谷噗市场的寺庙
  • 泰天神殿,或称慧光路口象神庙
  • 西萨通寺,位于泰国佛统府那空猜西县的古老庙宇
  • 拜龙寺,位于泰国佛统府的寺庙
  • 洪帕迪塔兰寺,熟称柯宏寺,位于泰国宋卡府合艾县柯宏市的庙宇
  • 他迈寺,位于泰国龙仔厝府甲通庞的寺庙
  • 粉红象神庙,位于泰国北柳府的寺庙
  • 绍兴寺,位于泰国清迈的寺庙

参考资料

  1. .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8).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罗睺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佛学大辞典/九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