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宋汤
罗宋汤(俄语:,罗马化:borshch,乌克兰语:,罗马化:borshch,白俄罗斯语:,罗马化:borshch),是发源于东斯拉夫民族(包括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浓菜汤,也称为红菜汤[2][3]或甜菜汤[4][5],盛行于东欧及中欧一带[6]。正宗罗宋汤以甜菜为主料,再加入马铃薯、红萝卜、菠菜和牛肉块、鲜奶油等配料熬煮,因此呈紫红色。东欧及中欧斯拉夫文化圈以外的地区(尤其远东),由于甜菜产量稀少,进口替代成本高昂,导致本地人多以番茄或番茄酱代替甜菜,此种变体呈番茄的橙红色。2022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俄乌战争对文化传承构成严重威胁,将乌克兰罗宋汤烹饪文化[7]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8]。
![]() 乌克兰罗宋汤 | |
类型 | 汤 |
---|---|
起源地 | 基辅罗斯[1] (现为 ![]() ![]() ![]() |
地区 | 东欧、中欧 |
主要成分 | 甜菜、圆白菜、马铃薯、洋葱、牛肉、鲜奶油等 (部分海外变体以番茄或番茄酱代替甜菜) |
乌克兰罗宋汤的烹饪文化 * | |
---|---|
![]() | |
国家 | ![]() |
参考自 | 1852 |
地区 ** | 欧洲和北美洲 |
入册历史 | |
入册历史 | 2022年(第5届会议) |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命名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地区 |

称谓
罗宋汤在中文的称谓源于英语,其中由英语译为吴语上海话「罗宋」/lùsóŋ/(详见吴语音译词)。假若由蒙古语译成北京官话,则译「俄罗斯」(详见俄罗斯#译名由来)。[9][10]
罗宋汤在中国东北部份地区也称「苏伯汤」,其中苏伯是俄语音译,意为汤。[11]
在刘以鬯1960年代的连载小说《香港居》中,以「鲍许」(Borsch)指香港50年代只能在俄国餐厅吃到的罗宋汤[12]。
做法
最简单的罗宋汤只有甜菜、盐、糖、胡椒粉和一点柠檬汁。别的经常加进的蔬菜包括卷心菜、番茄、马铃薯、芹菜和洋葱。成分由各地不同。波兰人经常加卷心菜和马铃薯,乌克兰人常加番茄。偶尔也有加牛腩或用清牛肉汤作的。欧美人经常加一点酸奶油。
在上海及香港的演化
.jpg.webp)
罗宋汤在20世纪初随着白俄难民流入上海租界开始传入了上海。因为甜菜并不适合在上海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且上海人并不习惯于罗宋汤酸酸的味道,故而上海人用卷心菜替代甜菜,用番茄酱调制汤色并且增加甜味[13]。上海罗宋汤的一般做法是先将番茄酱用油炒制,以去掉酸味,再加入白砂糖,从而达到酸中带甜的效果[13]。有些做法还会以牛肉汤为汤底,并加入红肠、洋山芋等材料。在上海,罗宋汤尤以德大西菜社与天鹅阁等的著名。当然随着罗宋汤之后日益家常化,罗宋汤的做法在上海民间也就随着家庭的口味千变万化了起来[13]。
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白俄难民有部分辗转来到香港,当中有难民于二次战前已在香港开设俄国菜餐厅,把家乡菜带到香港,其中一道菜式便是罗宋汤[14]。1940年代开始,随着上海人往香港的移民潮,上海做法的罗宋汤也被传入香港。不论采取哪种做法,汤水颜色是红色的罗宋汤在香港都常被称为「红汤」,属于西式汤水(西汤)的其中一种[15],又与「白汤」(忌廉汤/忌廉蘑菇汤)一起成为港式豉油西餐中重要的前菜之一[16][17],并产生流行于茶餐厅的港式罗宋汤[18]。以前售卖罗宋汤其中较知名的代表包括皇后饭店,其创始人永富年轻时于上海跟俄国厨师学艺,1940年代来港,并在1952年于北角开办第一间分店[14]。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BBC. 2019-12-18 [2019-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 . 俄罗斯卫星通信社. 2022-07-02.
- Nana. . 2022-09-14.
- Natalia Mętrak-Ruda. . culture.pl.
- Alison K. Smith. . Readmoo.
- . 苹果日报. 2016-11-26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 . unesco.org. 2022-07-01.
- . 中央通信社. 2022-07-02 [202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2).
- 马寅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澎湃新闻. 2017-04-14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6).
- 王宗祥. . 咬文嚼字杂志. 2014, (12)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 . 新华网. 2016-03-31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小作家培训计划2016/17. (PDF). 明报. 2017-05-26 [2022-03-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03).
- . 新浪网. 2012-08-20 [2014-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 . 港识多史. 2018-12-04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 香港经济日报. 2016-12-09 [202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 . 凤凰网. 2017-08-03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苹果日报. 2018-01-05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 . 明报. 2020-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