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朗山
簡朗山(1872年5月15日—1954年5月23日),字瓊枝,號綠野,曾更名綠野竹二郎。台灣日治時期詩人、政治家、實業家,福建淡水廳桃澗堡桃仔園街(今台灣桃園市桃園區)人,曾任桃園街長、新竹州協議會員、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員、桃園軌道株式會社社長、貴族院議員等。勳六等。[1][2]
〈孫中山歸隱〉
簡朗山
廿年革命早胚胎,欲救兆民水火災。
能識時機辭大任,
果然抱負是雄才。
權將大位老袁推,
決計漫遊亦快哉。
莫道成功歸隱早,
他年捲土或重來。
“
”
〈時局有感〉
《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3月2日〈明治二十八年(1895)七月二十九日在桃園武陵溪畔拜謁故北白川宮殿下感賦〉
簡朗山
皇恩普遍聖恩長,四十餘年浴日光。
一事平生深感激,
武陵溪畔拜親王。
“
”
簡朗山 | |
---|---|
出生 | 大清福建省淡水廳桃澗堡桃仔園街(今台灣桃園市桃園區) | 1872年5月15日
逝世 | 1954年5月23日 | (82歲)
国籍 | 大清(1872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54年) |
配偶 | 林英 |
儿女 | 2男(簡明春、簡萬章)1女(簡阿春養) |
簡介
幼年曾受私塾教育。1895年(明治28年),台灣割讓後,次年擔任近衛師團憲兵屯駐所囑託,此後在桃園歷任公職,積極推動地方事務。1903年,為改善地方交通,和桃園廳士紳設立「桃崁輕便鐵道會社」(後改名桃園軌道株式會社,桃園客運前身)。1920年(大正9年),地方制度改正,任桃園街長,主持重建桃園大廟景福宮、在辨天池興建豐滿社等。1921年,任新竹州協議會員。
1923年,任總督府評議員。1924年,敘勳六等、授瑞寶章。1927年(昭和2年),作為新竹州民間代表,參加大正天皇御大葬。1928年,街長任滿,離開公職,轉往企業經營,也曾參與「瀛社」,並籌組「桃園吟社」。1940年,改名「綠野竹二郎」。1945年,獲敕選為貴族院議員。
軼事
前桃園縣長許新枝回憶在日治時期就讀桃園第一公學校時,適逢日籍校長邀請桃園街出身的簡朗山到公學校演講。當時簡朗山留著小鬍子、身穿西裝。由於簡氏未受正規教育,所說的國語夾帶臺語口音,讓臺下不懂禮貌的小孩捧腹大笑。結果一旁的日籍校長忙著阻止學童不禮貌行為,避免尷尬[3]:23。
註釋
- 台灣人士鑑,興南新聞社,昭和18年
- 簡朗山 - 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 許新枝口述;吳秀鸞整理. . 臺北市: 國史館. 2013年3月初版一版. ISBN 978-986-03-6194-0.
参考資料
- 《桃園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