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访
窜访(英语sneak visit[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官方媒体使用的政治用语,含有贬义,形容北京政府所认定的“分离主义”人物或领导者出访第三方国家/地区的行为,或者第三国家/地区领导人物出访“分离主义地区”。也有出于特定原因的用法,比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访问非洲,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苏丹大使马强称之为“窜访”[注 1]。在“窜访”同样用于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后,随之成为流行用语。
概要
定义
.jpg.webp)
2002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硏究》称“中国政府为抗议美国允许李登辉窜访美国而召回李道豫大使”[2]。2006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回应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访问以色列相关问题,称“[……]达赖喇嘛四处窜访,目的在于推动所谓‘西藏问题’国际化,分裂祖国”。[3][4]。可拆分为“穴鼠”,运用鼠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贬义色彩,意指对相关“访问行为”的不予承认。[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师叶正道认为该词暗指“鬼祟”或“惹是生非”。[5]曾引用过该词汇的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及环球时报等中国共产党媒体。[4]
窜访一词在早期有“流窜访问之意”。对中国大陆政府而言,达赖喇嘛流亡便是“流窜”,故称“窜访”。[4]但在后期则发展成针对中国大陆定义的分离主义者访问他国地区的行为——也有部分运用在他国人士访问“分离主义地区”,同样定性为“窜访”。[5][4][5]除达赖喇嘛外,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李登辉及蔡英文访问美国[4];热比娅访问澳大利亚[6][7];黄之锋、何韵诗前去美国众议院听证会[6];安倍晋三2013年出访非洲[6][8];美国众议院议长南西·裴洛西在2022年访问台湾都曾被中国大陆外交部或媒体定性为窜访。[3][6]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硏究》称“中国政府为抗议美国允许李登辉窜访美国而召回李道豫大使”[9]。
翻译
在某些特定场合,出于不予承认的立场,北京政府一般不会在中文语境使用“访问”一词,但在英文中使用的相应词则为中性的“visit”[4];如2015年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对达赖喇嘛出访他国表示反对,称其“窜访”,然而英文口译员则使用“visit”译法。《华盛顿邮报》曾将窜访译为“sneaky visit”。[10]《环球时报》也翻译为“Sneaky visit”[11]。《纽约时报》使用拼音“Cuanfang“加上注释“Connotes a sneaky or illicit encounter, not an aboveboard meeting”[12]。中国外交部英译“窜访”时,同样用“Sneaky visit“指美众议长佩罗西的“窜台”。[13]香港特别行政区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和《英文虎报》均曾窜访翻译成“Sneak visit“。[14][15] [16] [17]。
数据源
文献
- 林智华 智华英语. . 2024-01-14 [2024-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2002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中文).
- 杨明星 李志丹. . 《中国翻译》. 2015, (2015年第5期).
- 徐觅菲. . WHYNOT. 2022-08-03 [202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5) (中文(繁体)).
- Kine, Phelim. . POLITICO.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英语).
- Luo, Jin. . [202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美国英语).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中文(中国大陆)).
-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2002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中文).
- . Washington Post. 2021-09-10 [2023-03-09].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美国英语).
- Daming Diao. . 环球时报英文版. 2021-09-10 [202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 Mozur, Paul; Chien, Amy Chang; Liu, John; Buckley, Chris. .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8-02 [2024-02-12].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美国英语).
- 外交部 外交部网站. . 2022-08-07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2-08-03 [202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3) (英语).
- Standard, The. . The Standard. [202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 (英语).
- Standard, The. . The Standard. [2024-02-12] (英语).
- Standard, The. . The Standard. [2024-02-12] (英语).
- 锺辰芳. . 美国之音. 2018-08-21 [202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1) (中文(繁体)).
注释
- 马强用该词是批评安倍“试图通过援助非洲作为政治要价”以换取为日本争取安理会席位的政治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