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财
私有财(英语:)是经济学中财货的一种分类,相对于公共财,从需求方面的观点上,具有「竞争性」;从供给方面的观点上,具有「排他性」。[1]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财货都是私有财。
| 「Private good」的各地常用译名 | |
|---|---|
| 中国大陆 | |
| 台湾 | |
| 港澳 | |
| 日本 | |
| 韩国 | |
特征
敌对性
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财货时,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财货的效益。比如说,如果某人吃了蛋糕,另一个人就吃不了这个蛋糕,所以蛋糕就具有竞争性。
私有财和私有财产
「私有财」(英语:)的概念与「私有财产」(英语:)的概念不同。「私有财」是财物的类别概念,指具前述性质的财货,而并不即涉及私有财产权。
私有财能有明确的产权划分,因此可成为私有财产(英语:)。在英美法系中,私有财产可能也被叫做“所有物”。有可转移性的私有财产则通常被称作“流动资产”(英语:)。这一用语,区别于“不动资产”(英语:) ,如土地和建筑物。
一些研究认为,私有财产普遍存在于所有的人类文化当中,是普世文化通则之一。即便是小朋友也能轻易地了解私有财产的观念,甚至在像是黑猩猩等一些非人类的动物身上,也可以观察到私有财产的存在;而私有制,也就是对私有财产的保障,是一个数千年来受到认可且广为接受的制度。[4]
参考文献
- 高鸿业.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0128016.
- . 国家教育研究院双语词汇.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台湾)).
- Malkin, J.; Wildavasky, A. .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991, 3: 355–378. doi:10.1177/0951692891003004001.
- Peter Corning. .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 1, 2011: p.139 [May 13, 2019]. ISBN 0-22-611630-1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