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
祺祥[1](满语:,穆麟德转写:fengšengge sabingga,大词典转写:fengshengge sabingga)是清穆宗毅皇帝载淳拟用的年号,然而未及正式改元即被取消。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清文宗)在热河承德去世,其子载淳在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辅佐下登基,随驾诸臣拟定「兴符」、「安禧」、「祺祥」、「祥祐」此四个备选年号,9月3日发诏,明年改元祺祥。11月2日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政变,又称辛酉之变、祺祥之变,八大臣或杀或贬,从此两宫垂帘,在11月7日下诏,翌年改元为同治,祺祥年号未及改元,即被废除。[注 1]
因「同治」年号在满文称之「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ᡩᠠᠰᠠᠨ, (yooningga dasan)」 ,「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yooningga)」意为「共同」, 「ᡩᠠᠰᠠᠨ, (dasan)」意为「政治」,直接翻译成汉文看似「共同而治」,故有称同治年号是代表「两宫太后共同而治」,此言可能有误。因两宫听政是一时之计,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年号。实际上清兵入关后早已汉化,「同治」应出自《书经·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典故出处
来自《宋史·乐志》:「不涸不童,诞降祺祥。」
轶事

笨港长天宫「长天宫」匾
参见
注释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误作1861年七月即位,七月至十二月使用祺祥年号,明年改元同治。[2]
参考文献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224. ISBN 978-7-101-02512-5.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223页。
- 赵尔巽.
. 维基文库 (中文).「〔咸丰十一年七月〕癸卯,文宗崩。……乙卯,定年号祺祥。……〔十月〕庚申,诏改祺祥为同治。……甲子,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朝。颁诏天下,以明年为同治元年。」
- 寒冬虹. . 文献 (北京市: 国家图书馆). 1990, (1990年04期) [2022-09-28]. ISSN 1000-04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简体中文).
- 陈永顺. . 联合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深入阅读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邓洪波. .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05年3月 [2007年3月10日].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年8月25日)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