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简求
卢简求(789年—864年),字子臧,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卢纶之子。[1][2]卢简求有十个孩子,其中以卢嗣业、卢汝弼最知名。[3]着有《禅门大师碑阴记》、《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等著作。
卢简求 | |
---|---|
出生 | 789年 唐朝 |
逝世 | 864年 唐朝洛阳 |
职业 | 唐朝官员 |
生平
![]()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卢简求 |
卢简求与兄弟卢简能、卢弘止、卢简辞皆有文名,同为进士。[1]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卢简求考取进士,卢简求原为江西王仲舒从事,后来分别为裴度(举荐为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记室)、元稹(征辟为浙东、江夏二府掌书记)所征辟,又辅佐牛僧孺镇守襄阳,特征卢简求为观察判官。迁任户部员外郎。会昌年间,忠武节度使李彦佐被任命为招讨使,而卢简求被特选为副使,前往讨伐刘稹。平定刘稹后,卢简求入朝先后担任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之后历任苏、寿二州刺史。[2][3]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齐安圆寂,唐宣宗御赐号悟空以御诗追悼。后来卢简求为悟空禅师建塔。[4]
大中七年(公元853年)正月九日,沩山灵祐禅师去世。时任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的卢简求为禅师撰写碑铭,李商隐为之题写匾额。[4]
卢家后来因与宰相不和,卢简求被降职为左庶子分司,数年后,卢简求被任命为寿州刺史。大中九年(公元855年),项扰边境,卢简求任泾原渭武节度使。徙义武、凤翔、河东三镇节度使。当时太原兼统退浑、契苾、沙陀三种游牧民族,他们骁悍善战,原本的太原镇统领以诅咒、结盟,或留人质等方法来统治,然而他们还是时常作乱。卢简求则以放还人质,用恩信对待他们,他们惮其恩信,不敢作乱。卢简求还任四镇北庭行军、泾州刺史、押蕃落等使、检校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范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十一年(公元857年),卢简求迁任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御史大夫、义武军节度、北平军等使。[2][3]
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僧人清蛰募刺史卢简求重建支硎山东边的观音寺。[6]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就任检校刑部尚书、凤翔尹、凤翔陇西节度观察等使。十四年(公元860年)八月,卢简求接替裴休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2][3]
咸通初,卢简求因病请辞,朝廷准以太子太师致仕。迁回洛阳。[3]
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十月,卢简求去世,时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为尚书左仆射。[3]
轶事
元稹风流
元稹在浙江七年,一次因酒醉在东武亭题诗,诗曰:「役役行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卢简求听后开玩笑说:「丞相虽然不是鲈鱼,但好镜湖春色阿(指刘采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