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
沿革
明朝
明代宗在景泰七年(1456年)八月,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皇贵妃之号;但明英宗复辟后,明代宗被废为郕王,其后妃也被降格,唐氏的皇贵妃身份也被革去。明宪宗于成化二年(1466年)册封宠妃万氏为皇贵妃,使万贞儿成为明代首位得到认可的皇贵妃。之后,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位号[1],为明朝后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妃嫔;但有明一代,皇贵妃的人数无限额,如明世宗曾同时册封王氏、沈氏二位贵妃晋位皇贵妃[2];明神宗也曾在郑皇贵妃仍在世的时候,册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清朝
清朝初始没有皇贵妃的建置,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顺治帝为彰显董鄂妃之盛宠,因而在原有的贵妃位号上增设皇贵妃之位,并越级晋封董鄂妃为皇贵妃,此后渐成定。清代皇贵妃定员一人[3],乃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嫔之首。乾隆帝在册立娴贵妃为皇后前,册以皇贵妃之位并授予娴贵妃摄理六宫之权做为过渡。往后嘉庆帝的贵妃钮祜禄氏、道光帝的全贵妃等,皆在正式立前皆被封为皇贵妃。但咸丰帝的贞贵妃则是越过皇贵妃之位,直接册立为皇后。
由于清朝将阶级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定员一人,在后宫的地位直逼皇后,因此自康熙帝以后的历代皇帝,皆不轻易册封嫔妃为皇贵妃。有清一代,皇贵妃一号除用以尊封先朝嫔御外,多用于嫔妃逝世后的追赠谥号与位份,或是作为嫔妃扶正为皇后前的过渡,只有极少数嫔妃出于其他原因(如病逝前夕册封、皇帝无心再立新而以皇贵妃摄理后宫等)而被册封为皇贵妃。
皇贵妃一览
中国
- 明朝:
- 清朝:
- 清世祖:皇贵妃董鄂氏@
- 清圣祖:皇贵妃佟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 清世宗: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
- 清高宗:娴皇贵妃那拉氏@、令皇贵妃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纯惠皇贵妃苏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庆恭皇贵妃陆氏+
- 清仁宗:皇贵妃钮祜禄氏@、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 清宣宗:全皇贵妃钮祜禄氏@、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清文宗: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端恪皇贵妃佟佳氏+
- 清穆宗: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敬懿皇贵妃赫舍+、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
- 清德宗: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
- @者后来被丈夫进封或追赠为皇后。*者由后代尊封或追尊为皇后。+者死后被追封或由后代尊封/追尊为皇贵妃。者被降级或者剥夺皇贵妃资格、或未及正式册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