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

白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掌管天下的西方,亦是古代帝王及宗庙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先天五帝」的概念中,白帝即为少昊五行中对应季节中对应秋天,五色中则对应白色。在道教概念中,白帝的化身是「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天君」与「西斗四宫纪名护身星君」。

概述

儒家典籍《周礼》曾述及所谓「五帝」的概念。《史记正义》引《国语》就指:「苍帝(或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或为白招拒),黑帝协光纪,黄帝含枢纽。」文献中未有实质指明五帝的姓名,纬书尚书帝命验》称:「苍帝名灵威仰,赤帝名文祖,黄帝名神斗,白帝名显纪,黑帝名玄矩。」判断白帝的名字是「显纪」。[1]可是,同样在《尚书帝命验》中,却又另载:「显纪者,白帝招拒之府,名显纪。」指出白帝的名字应为「招拒」,其居住的仙府才是称为「显纪」。

《续汉书》曾记载关于一场祭祀五帝的仪式,当中提到:「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皆在坛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赤帝位在丙巳,黄帝位在丁未,白帝位在庚申,黑帝位在壬亥。」[2]另外,蔡邕《独断》载:「青帝以未腊卯祖,赤帝以戍腊午祖,白帝以腊酉祖,黑帝以辰腊子祖,黄帝以辰腊未祖。」[3]记述了祭祀白帝的对应时辰。

相关轶事

高祖斩白蛇

汉高祖刘邦斩白起义,是汉代立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传说。《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在刘邦尚身为亭长的早期阶段,曾经有一次斩蛇的经历:「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1]

内容大概是指,某次刘邦带醉上路,与侍从在路上遇到了大蛇当道,侍从劝刘邦回去,刘邦却强要通过大道,于是乘醉将大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一老妇在大蛇被斩处痛哭,在后方跟随刘邦的侍从来到斩蛇处时看到老妇,便问其为何痛哭。老妇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因此为其而哭。」侍从问她的儿子何以被杀,老妇便道:「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成蛇形守在路上,却被赤帝的儿子杀掉了,所以我为此而哭。」说罢消失不见。侍从将这情况告诉酒醉方醒的刘邦,刘邦自觉命运不凡,因而感到窃喜,自此以赤帝子自居,连后来军队的旗帜都尚赤色

由于秦始皇的先祖秦襄公说自己是白帝的后裔,[4]众人都认为刘邦被赋予天命,取代秦朝,是为「斩蛇起义」。

白帝公孙述

之间的野心家公孙述,曾经管有蜀郡之地,更据地为帝,自称「白帝」。《后汉书·公孙述列传》中记载:「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龙兴元年。」这段文本是公孙述自称白帝的过程。《后汉书》亦记:「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时人便认为当中的「黄」是指王莽,而「白」就是指公孙述。[5]

现今位于重庆市长江北岸的白帝城,与及当地白帝山及白帝庙等名字,均为公孙述称帝时所改称。而后来三国时代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亦是逝世于此地。[6]

备注

  1. . [2019-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9).
  2. . [2019-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0).
  3. 纪昀《四库总目‧经部‧礼类存目》
  4. 《史记‧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5. . [2019-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6).
  6. . www.dreams-travel.com. [2019-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1).

相关

参考数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