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皮量地
源頭
這類傳說故事,為外來者欺騙當本方說只需要借、租、買、索一張牛皮大小的地就好,本地人答應後,外來者居然將牛皮切成細絲連成線,圈出一大片土地,被騙的本地人卻為信守約定而勉強接受,此在阿爾奈-湯普森分類法歸類編號為AT 2400的「用牛皮量地」[10],民俗學者池田弘子則標明此為「說謊借地」[11]。最早見諸史冊是阿庇安《羅馬史》、維吉爾《埃涅阿斯纪》中的腓尼基建國神話,故事為從泰尔逃亡的狄多公主在北非突尼斯建立希臘文為牛皮之意的畢爾莎()[12][5]。學界有看法是認為此傳說的產生是源自古歐洲人以牛獻祭土地的宗教儀式,為切碎的牛皮和土地之關係[4]。
流傳
在地域化的過程中,它的面貌除「一牛皮之地」外,還有變體是「容膝之地」、「一袈裟之地」、「一望之地」、「一箭之地」、「一頭巾之地」等[4]。
西班牙殖民者扮演騙方
在大航海時代,明朝的張燮《東西洋考》[13]、何喬遠《名山藏》[14]皆錄西班牙人以牛皮欺騙呂宋的菲律賓人。在後來《明史》也引用此說[15]。龔纓晏在〈「牛皮得地」故事的流传〉認為當時明朝士大夫以此故事用來打擊明朝天主教[5]。
葡萄牙殖民者扮演騙方
《澳門紀略》記載葡萄牙人以此騙到澳門,開始澳門殖民地時期[2]。朱偰在1945年9月23日投稿《中央日報》的〈澳門應即收回之理由〉就以此作要求還地的理由之一,寫道:「澳門之失,實由於積漸相承,初由於葡人欺騙,繼由於租借,最後則反客爲主,實行佔領。與西班牙人之於呂宋,初則卑詞乞地如牛皮大,繼則縫數百牛皮爲一張以求地,終由實行佔領,其狡獪欺詐,先後如出一轍。故葡人之得澳門,實由於欺騙,而葡人之所以保有澳門,則由於賄賂。現聯合國憲章訂立,國際關係之重建,基於公理正義,故澳門即應予以收回。」[16]
荷蘭殖民者扮演騙方
臺灣版的故事基本架構是荷蘭人作騙子,開啟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被騙的土地主人隨記錄者不同而有不同的指涉[7]。
康熙年間,1684年由蔣毓英等人發起的《臺灣府志》記載天啟元年(1621年)來臺的顏思齊與倭寇之後被荷蘭人騙地[17]。1715年8月,耶穌會士馮秉正(Joseph de Mailla)在江西省九江府寫給德科洛尼亚神父(P. de Colonia)的信,提及日本人於1620年代被荷蘭人騙走日後為熱蘭遮城的土地[18]。王必昌在乾隆年間的《重修臺灣縣志》就懷疑倭寇狡猾怎麼可能甘願被騙?他也認為牛皮線不可能圍起這麼大的地,佔據時間也不對[19]。1822年川口長孺的《臺灣割據志》也有此說法,但認為是傳聞[20]。王瑛曾重修、1764年印行的《鳳山縣志》變成臺灣原住民為被騙者[21]。
在古典臺灣文學詩歌也可見此典故。
作者 | 作品 | 詩詞 | 出處 |
---|---|---|---|
高拱乾 | 〈臺灣賦〉 | 一自地借牛皮,謀成鬼伎。 | 《續修臺灣府志》 |
錢琦 | 〈赤嵌樓〉 | 牛皮一席地,芳草自年年。 | 《重修臺灣縣志》 |
朱仕玠 | 〈赤嵌城〉 | 紅夷誆牛皮,城築誅茅塞。 | 《小琉球漫誌》 |
謝家樹 | 〈赤嵌夕照〉 | 牛皮今剝落,尚有赤嵌樓。 | 《重修臺灣縣志》 |
章甫 | 〈赤嵌城懷古〉 | 自恃雄心來鷁首,枉教狡計借牛皮。 | 《半崧集》 |
章甫 | 〈次廣文吳友山臺陽懷古雜詠元韻〉 | 借地牛皮何處是,漁翁指點渡安平。 | 《半崧集》 |
施鈺 | 〈渡臺灣溝〉 | 不信牛皮地,如何別有溝。 | 《臺灣別錄》 |
陳維英 | 〈淡北八景〉 | 地借牛皮不計年,荷蘭征址剩荒煙。 | 《偷閒集》 |
劉家謀 | 〈海東雜詩〉 | 一片牛皮地,居然闢大都。 | 《觀海集》 |
劉家謀 | 〈紅毛樓懷古〉 | 東海鯨魚亦自奇,百年侵地返牛皮。 | 《觀海集》 |
謝道隆 | 〈割臺書感〉 | 牛皮地割毛難屬,虎尾溪流血未乾。 | 《小東山詩存》 |
施士洁 | 〈臺灣雜感和王蔀畇孝廉韻〉 | 橫飛鹿耳空中艦,寸剪牛皮島外庭。 | 《後蘇龕詩鈔》 |
丘逢甲 | 〈臺北秋感〉 | 蛇足談功諸將略,牛皮借地狡夷心。 | 《柏荘詩草》 |
魏清德 | 〈題鄭成功受荷人乞降圖〉 | 牛皮翦縷謀何姦,父老愴懷暗流涕。 | 《潤庵吟草》 |
林維朝 | 〈安平懷古〉 | 地剪牛皮荷鬼遁,門登鹿耳草雞鳴。 | 《怡園吟草》 |
蘇大山 | 〈劍潭〉 | 莫問荷蘭人,牛皮地已亡。 | 《婆娑洋集》 |
蘇大山 | 〈赤嵌城〉 | 萬里飛來鑿空船,手剪牛皮量山川。 | 《婆娑洋集》 |
連震東 | 〈赤嵌樓〉 | 牛皮地借金城固,鹿耳潮高鐵艦來。 | 《臺灣詩薈》 |
以荷蘭人騙臺灣原住民的版本在文獻資料中最多,多達二十幾種版本,成為臺灣版牛皮割地最終說法,所騙的土地,有傳說指的是普羅岷西亞城,有認為是熱蘭遮城[7]。1928年,伊能嘉矩的《臺灣文化志》就指出此版本似乎是根源迦太基建國神話[12]。他另外提到印尼有傳說是荷蘭人到蘇拉威西島向國王要求一片銅大小的地,王承諾後,荷蘭人就將銅拉成細線[12]。後來一些作家、學者也懷疑此事為傳說而非史實,如賴和〈台南雜感〉寫:「牛皮借地難傳信,鴨母稱王亦豈真。」;蘇同炳判斷是跟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借牛皮地的故事相混,輾轉訛傳,與臺灣無涉[22];婁子匡曾將此版本與大陸華東傳說作比較,發現兩者都有,而蒲松齡在《聊齋》寫成同型異式的〈紅毛氈〉[23]。〈紅毛氈〉是將牛皮改為氈,劇情是荷蘭人去中國騙土地[24]。
西拉雅族新港社的講法是一名荷蘭女子以此詐騙鄭成功,因能繼續留在臺南新港繁衍子孫[25][7]。
根據荷蘭方面的文獻資料,馬丁努斯·宋克在赤崁對西拉雅族新港社購地建立的普羅岷西亞城,是以十五疋棉布向新港社人換得[7]。
傳教士扮演騙方
近代,在雲南、貴州等中國西南地方一些都有基督教傳教士用牛皮騙地建立教堂的傳說[9]。如法国传教士余伯南(Jules-Etienne Dubernard)进入今德钦县燕门乡茨姑村,以此强占土地建築茨中教堂[9];光绪六年(1880年),法國传教士铎安国来到攀枝花马上街,向云南官员提出购买一块牛皮大的地皮,以此修建平江天主教堂[27];從芒康被趕走的法國傅教士逃到盐井县後,向當地領袖巴贡·刚达扎行禮,除要求只要一牛皮大的地外,還要求一牛角多的水,結果把牛皮泡軟剪成細條圈地,把牛角鋸斷盛水,設立了教區[28];美國永偉里(William Marcus Young)牧師在民國初年向孟连宣抚司署行賄,騙地建造糯福教堂[10][29][8];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柏格理在石门坎以此行騙苗族領袖安荣之建立教堂[30];美国牧师欧汉逊(O.Hanson)到中国来传教,首先要求缅甸在八莫当给他老水牛皮宽的地方办学,詐騙成功設立景颇族学校[31]等等。
中國於西晉時安法欽譯的《阿育王傳》就有佛教僧侶以神通等方式變大袈裟,覆蓋大量土地,作為建寺的民間傳說[10]。丁乃通根據AT體系出版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在「用牛皮量地」類型又分出AT 2400A,標明中國常見的故事「和尚袈裟的影子量地」[32]。學者認為「和尚袈裟的影子量地」與後來傳來的「用牛皮量地」在中國交融,發生換骨奪胎[1][4][10]。
2004年4月,雲南作家毕然從《文學故事報》讀到范稳小說《水乳大地》法國洋傳教士以牛皮騙地建教堂的情節,當即認為該節剽竊於前者的小說《今夜火把到我家》第八章,因而告上法院,結果敗訴[33]。
其它傳說舉例
達斡爾族相傳俄國商人以方便棉花貿易為理由,要求一条牛皮大的地段当作路用,清朝大臣同意割讓後,俄人找来一头特大的牛宰殺,将牛皮剥下来割成芨芨草那么细,拉到霍爾果斯河西岸[34]。廊坊市逸話裡,琦善接受洋人行賄,使中國被割據一大片土地[35]。
一位流亡的薩曼王朝王子納斯爾以牛皮之計欺騙喀喇汗國薩圖克·博格拉汗,建立清真寺[36]。阿拉伯世界也流傳相似的傳說[37]。
康定市藏族故事,王后向國王要求牛皮那么大的土地修築佛塔,巧取大量土地建造大佛塔[10][38]。
兰州市西固区河口村當地傳說一名自稱肅王朱識鋐兒子的张献龙在明朝末年逃到河口村,對當地张家族长说自己要在河口买一块牛皮地,不料,张献龙吩咐家人将牛皮裁成绳条,在河口村中心地段用牛皮绳条围起大圈,从此在河口村扎根[39]。
琉球傳言有功的仲宗根豐見親要求一片牛大的土地作為賞賜,將牛殺了剝皮然後編成細繩,得到宮古島大片土地[10]。
参考文献
- 傅光宇. . 中國: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9-07-01. ISBN 9787810680813 (中文(中国大陆)).
- 谭达先. . 中國: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07. ISBN 9787218053028 (中文(中国大陆)).
- 胡萬川. . 台灣: 里仁書局. 2008-11. ISBN 9789866923494 (中文(臺灣)).
- 顏美娟. . . 台灣: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04-12-01. ISBN 9570195223 (中文(臺灣)).
- 龔纓晏. . 中國: 商务印书馆. 2006-12-01. ISBN 9787100044851 (中文(中国大陆)).
- 許豐明. . 台灣: 月旦出版社. 2014-07-03. ISBN 9789576967689 (中文(臺灣)).
- 陳玉美. . 《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 (台灣: 崑山科技大學). 2014, (第五期) (中文(臺灣)).
- 雷波、刘辉豪. . 中國: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5-12. ISBN 9787536711174 (中文(中国大陆)).
- 刘琪. . .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2-121 (中文(香港)).
- 斧原孝守. (PDF). 《東洋史訪》 (日本: 兵庫教育大学東洋史研究会). 1997-03-31, vol.3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9) (日语).
- .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实验室. [2015-05-22] (中文(中国大陆)).
- 伊能嘉矩. . 日本: 東京刀江書院. 1928 (日语).
- 明·張燮《東西洋考》:「有佛郎機者,自稱幹係蠟國,從大西來,亦與呂宋互市。酋私相語曰:「彼可取而代也。」因上黃金為呂宋王壽,乞地如牛皮大,蓋屋。王。而許之。佛郎機乃取牛皮剪而相續之,以為四圍,乞地稱是。王難之,然重失信遠夷,竟予地,月徵稅如所部法。」
- 明·何喬遠《名山藏·王亨記·東南海夷》:「初,呂宋王有兄弟二人,武而有信。佛郎機互市其國,利其爲西洋諸番通貨之會,奉黃金爲呂宋王壽,從王乞地,地如牛皮許大。許之。佛郎機歸而截牛皮縫長之方四圍。呂宋王有難,意業許之,不得辭,歸地於佛郎機。」
- 明·《明史·三百二十三·列傳第二百十一·外國四·呂宋》:「時佛郎機強,與呂宋互市。久之,見其國弱可取,乃奉厚賄遣王,乞地丈,圍呂宋地,乞如約。王大駭,然業已許諾,無可奈何,遂聽之。」
- 朱偰. . 《中央日報》. 1945-09-23 (中文).
- 清·《臺灣府志》:「天啟元年,又有漢人顏思齊為東洋日本甲螺,引倭彝屯聚於臺,鄭芝龍附之。未幾,紅彝荷蘭人由西洋而來,願借倭彝之地暫為棲止,誘約一牛皮地即可。倭彝許之。紅彝將牛皮剪如繩縷,周圍圈匝已有十數丈地,久假不歸,日繁月熾,無何而鵲巢鳩居矣。」
- . 中國: 大象出版社. 2005-06-01. ISBN 9787534738234 (中文(中国大陆)).
- 清·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雜記·古蹟·赤崁樓》:「若倭之狡點狼貪,恐難以紿而得也。且城踞一鯤身全島,何用剪皮圈匝?或以所圈系鎮北坊之赤嵌樓;則牛皮細縷,周圍奚止四十五丈三尺乎?至謂荷蘭與倭約,歲貢鹿皮三萬張,倭以全台歸荷蘭;又外志天啟甲子,荷蘭攻逐倭眾取之,遂築臺灣赤嵌樓城:俱傳聞之誤。荷蘭已於萬曆中據台矣。」
- 川口長孺《臺灣割據志》:「先是,芝龍去臺灣後,日本邊民出沒海上,遞番據臺;而紅毛來借地於日本人,不可,紿曰:『願假之才牛皮大,千金不惜』」。許之;紅夷乃絲剪牛皮而連綿,規畫城地里許,曰:是『一牛之皮也』;遂據臺地(鄭成功傳。清尤侗外國竹枝詞詠呂宋曰:『當年失國一牛皮,何處天生金豆枝』。自注曰:『佛郎機以黃金求地如牛皮大蓋屋,王許之,乃剪牛皮相續為四圍,求地稱此,築城居之,遂滅呂宋。』某事與荷蘭奪臺灣相類,蓋彼此傳聞之異耳)」
- 清·《重修鳳山縣志》:「天啟元年,漢人顏思齊為東洋國甲螺(東洋即今日本,甲螺即頭目之類)引倭屯於臺,鄭芝龍附之,尋棄去。久之,荷蘭紅毛舟遭颶風飄此,愛其地,借居於土番,不可。乃紿之曰:『得一牛皮地足矣,多金不惜。』遂許之。紅毛剪牛皮如縷,周圍圈匝已數十丈,因築臺灣城居之(今安平城)。」
- 蘇同炳. . 台灣: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77 (中文(臺灣)).
- 婁子匡. . 台灣: 東方書局. 1970 (中文(臺灣)).
- 蒲松齡·《聊齋志異·紅毛氈》:「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帥思一氈所容無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已數百人矣。短刃併發,出於不意,被掠數里而去。」
- 石文誠. . 《臺灣文獻》 (台灣: 臺灣文獻出版社). 2009-06, 第60卷 (第2期) (中文(臺灣)).
- 胡萬川. . 台灣: 苗栗縣文化局. 1998. ISBN 9570100753 (中文(臺灣)).
- 萧云从. . 四川在线. 2005-12-30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熊育群. . 中國: 时事出版社. 2000-08. ISBN 9787800095771 (中文(中国大陆)).
- 瀾滄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中國: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1986-10 (中文(中国大陆)).
- 政协贵州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 中國: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9787221044969 (中文(中国大陆)).
- 川滇黔十一市地州政协《今古生辉南丝路》编委会. . 中國: 徳宏民族出版社. 1998. ISBN 7805254109 (中文(中国大陆)).
- .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实验室. [2015-05-22] (中文(中国大陆)).
- 王翁阳、魏文静. . 中国法院网. 2006-03-27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24日) (中文(中国大陆)).
- 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 第七集. 中國: 民族出版社. 2007-11-01. ISBN 9787105090174 (中文(中国大陆)).
- 廊坊市志编修委员会. 第一卷. 中國: 方志出版社. 2001. ISBN 9787801226815 (中文(中国大陆)).
- 李进新. . 中國: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10-01. ISBN 9787228083411 (中文(中国大陆)).
- Hasan M. El-Shamy. . 美國: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4-10-01. ISBN 9780253344472 (英语).
- 程圣民. . 中國: 民族出版社. 2004-01-01. ISBN 9787105058815 (中文(中国大陆)).
- 曹树林、银燕. . 《人民日报》. 2013-02-25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Jason Baird Jackson. .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美國: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2013,. Volume 126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4) (英语).
- 杨永光、王维阳. . 中國: 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41207709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