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琦
王郁琦(1969年8月4日—),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现任世新大学法律学院专任副教授兼智能财产暨传播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曾任马英九政府首任总统府发言人、国安会咨委、陆委会主委,[1]也是第一位在任内访问中国大陆的主委。
王郁琦 | |
---|---|
![]() | |
![]() | |
任期 2012年10月2日—2015年2月17日 | |
行政院院长 | 陈冲 江宜桦 毛治国 |
前任 | 赖幸媛 |
继任 | 夏立言 |
![]() | |
任期 2008年5月20日—2010年2月28日 | |
总统 | 马英九 |
前任 | 李南阳(总统府公共事务室主任) |
继任 | 罗智强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性 |
出生 | ![]() | 1969年8月4日
国籍 | ![]() |
政党 | ![]() |
学历
| |
经历
|
从政期间
总统府发言人
2008年,马英九当选中华民国总统,王郁琦被任命为首任总统府发言人;2010年,调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会议咨询委员。
陆委会主委
2012年10月2日,王郁琦接替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成为陆委会史上最年轻的主委。[2]上任伊始,民进党立委表示讶异,并认为王郁琦是「国王人马」,对于他以黑马之姿成为陆委会主委,颇不以为然。[3][4]国民党则认为,王郁琦拥有总统府与国安会背景,加上过去参与幕僚工作,接触不少两岸事务,走到幕前应该能贯彻马英九总统的两岸思维,精准运行两岸政策。
2013年
6月,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被批评于立法院沟通「5分钟」后,和大陆签订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5]。此协定可能造成台湾损失,例如签约后,台湾印刷业到大陆只能印印产品包装等东西,但是大陆厂商可以到台湾经营任何印刷相关事业而其正向影响尚待观察。但也有企业家表示,台湾要走出去,服贸协议一定要过关;服贸协议对台湾中小企业会有冲击,但陆资可以来,台资也可以去,服贸协议对台湾是利多于弊。中国大陆是很大的市场,台湾产业要去面对竞争;政府有配套措施,大家就可以一起去,不怕竞争,才会有进步。[6]
8月27日,王郁琦赴澳门,与澳门政府行政长官(特首)崔世安于澳门政府总部进行会晤,这是历任陆委会主委第一次与澳门特首正式会面,双方并以彼此正式职衔互称。
10月6日第二十一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峇里岛举办,前副总统萧万长担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特使,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晤,陆委会参与APEC会议并做为「萧习会」的幕僚单位,与大陆国台办直接沟通联系。王郁琦也以陆委会主委的身分,全程参与「萧习会」,突破过去此一场合没有台方现任官员与会的惯例。「萧习会」后,王郁琦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场外自然交互,双方互称官职衔,展现双方互相尊重及务实面对的态度,对于双方互信的深化及两岸良性交互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两岸关系进展大突破。双方呼吁应创建常态沟通与交互机制,就相关业务进行联系与沟通,也提出双方的两岸事务部门负责人应定期互访。[7]
2014年
2014年2月11日,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南京召开首次两岸事务首长会议,双方互以官衔称呼。王郁琦在「王张会」后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同意创建常态沟通机制。张志军同意具体落实台生在大陆的相关医疗保险,陆委会表示肯定。[8]会后王邀请张回访台湾。
3月18日夜间爆发太阳花学运,时程因而延宕。
3月20日,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对于服贸争议提出看法,表示:国际贸易协定包含台湾与大陆的服贸协议,可以先实施。如果成效不彰,也可启动紧急磋商机制喊「卡」。
4月3日,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表示不可能接受民间版「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因为民间版本以「国与国」关系定位两岸关系,这是违背中华民国宪法,因此会使得两岸协议签不成。[9]
6月底,与来访的张志军会晤;然而张在高雄张被泼漆攻击,因而草草结束访问行程离台。
参考文献
- . [201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王郁琦没包袱「新职大挑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苹果日报
- 王郁琦接陆委会主委 蔡其昌:玩不出新把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ETtoday
- 王郁琦任陆委会? 绿委:马总统的小木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广新闻网
- 否认签协议不沟通 王郁琦点名已拜会立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Nownews
- 郭董:支持服贸过关 利多于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
- 王张互称官衔 促设沟通机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13年10月6日
- 王张会互称官衔 建沟通机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14年2月11日
- . [2016-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 陆委会主委 夏立言接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15年2月16日
- .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6-05-11 [202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