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源
生平
1891年(光绪十七年),潘联科出生于台南府城打石街(后台南市公园路和民权路交叉口附近)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潘照[2]:79-80[3]。他在童年时即对绘画表现出天赋和兴趣。11岁时,潘联科自台南第二公学校就读;该校当时校舍设在台南水仙宫之内。[4]14岁时,潘联科自台南第二公学校退学,并开始自学书画与汉学,且经常观摩家里附近中国大陆传统工艺匠师工作。[2]:801909年,潘联科在开基三官庙旁开设「春源画室」,以裱画及绘画为业。[1][5]
学者萧琼瑞认为潘联科在1909年受八吉境五帝庙邀请为其重新施作壁画,于是开始他的庙宇彩绘工作[6]:139;当时,台南三山国王庙也在进行整修工程,潘联科前往观摩并向该庙聘请之潮汕地区匠师习得技艺。[4] 且为探索对台湾传统民俗艺术,潘氏于 1924年及1926年二度前往广州及泉州学习技艺与游历,并曾入汕头集美美术学校学习研究水墨画及炭精肖像画。[4]除了平时勤练绘画与书法之外,潘氏还涉猎了音律和诗词,他在1914年加入汉诗社团「经文社」以及「以和社」,并于闲暇时经常在画室内即兴演出。[2]:80
在绘画方面,潘联科在1928年以画作《牧场所见》入选第二届台湾美术展览会(简称「台展」)。其后连续入选六届台展,参选画作主题多为家乡景色的描绘,例如 1933年以《山村晓色》入选。前四届以胶彩画为创作媒介、后二届则为水墨画作,然而,潘春源在台展入选的七幅画,今大都佚失,现存作品只有《 牛车 》一图。[2]:81-82[6]:1431928年潘联科与林玉山等嘉南地区多位艺术家合组「春萌画会」,来推动台南嘉义两地东洋画风气。而其寺庙彩绘在日治时期受皇民化运动影响而减少,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暂居于安平。[1][5]
二战后,潘春源分别为开基三官庙及八吉境五帝庙、善化庆安宫绘制壁画、关庙山西宫、六甲妈祖庙绷庙宇绘制壁画或门神彩绘。在1950,开始创作多幅山水画,并受聘为台南市美术展览会国画部评审委员,同时担任台南市国画研究会顾问。[1]而于1960年后,潘春源因其身体健康因素未再从事庙宇绘画,但仍持续创作水墨画直至1972年逝世为止。[1][5]
绘画作品
建筑彩绘作品

潘春源的建筑彩绘作品,具有文化资产身分之公开作品,今日可见者举例如下。
家人弟子
潘联科长子潘丽水、次子潘瀛洲(1916年 - 2004年)等子女[4]。后又有潘岳雄等孙子女,且其中数字皆继承其技艺[12][13][14]。弟子有曾竹根(1910年 - 1984年),字云林[15] 。 丁网(1912年 - 1972),字云鹏,其子丁清石(1940年 - 2003年)、丁清山、丁清川亦为彩绘匠师[15]。
参考数据
- .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 黄, 冬富. . 台南市: 台南市立美术馆. 2019.
- . 台南研究数据库.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 .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林保尧. . 台南市政府. 2012 [2017-10-31]. ISBN 9789860319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
- 谢世英. (PDF). 艺术学研究. 2008-05, (3): 131-169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11).
- . Matters. [202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中文(繁体)).
- .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台湾日日新报社). 1931-01-01.
- .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1-07-11].
- 自由时报电子报.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02-06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中文(台湾)).
- .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 陈银全. . 2016-09-28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陈银全. . 2016-09-01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萧琼瑞. (PDF).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