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的子女,男性孙儿孙子女性孙女。在父系社会,儿子的子女称为「内孙」或者「」,女儿的子女称为「外孙」。而自己的孙或外孙就称自己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另外,台语里又常把爱孙称为「金孙」。

一位老人与他的孙子。摄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新不列颠省

东亚传统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正妻所生之子女为嫡孙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则称为庶孙。而东亚文化传统上以嫡长继承为主,因此长孙往往特别受祖父母疼爱。

一些比自己低两辈的亲属也称为孙,如兄弟的孙称为孙,男性称姊妹的孙为外孙,女性称姊妹的孙为姨甥孙。

孙有时泛指后代,如「皇孙」可以泛指所有皇室后裔,不一定指当朝皇帝的孙。

后代

孙的后代并没有单一的专有名词,都均以「~孙」来称呼。如果到达孙的第八代,则连特别的称谓都没有,以「耳孙之子」称呼,如此类推[1][2][3][4]

从自己算起代数孙之世代名称
第一代(不适用)(自己)
第二代(不适用)(子/女)
第三代第一代
第四代第二代曾孙
第五代第三代玄孙
第六代第四代来孙[5]
第七代第五代晜孙
第八代第六代礽/仍孙
第九代第七代云孙
第十代第八代耳孙
第十一代或以后第九代或以后(无特别称谓,多数以「耳孙之~」或「~世/代孙」来称呼)

衍生含义

在中文语境中,“孙子”有时被用于辱骂他人,暗指骂人者是被骂者的祖辈。另有“装孙子”之说法,指因有事相求而阿谀谄媚别人,如同对方是自己的祖父母一样。

参见

参考文献

  1. 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s:尔雅注疏/卷04 玄者,言亲属微昧也。
  2. 明《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
  3. 清《称谓录》
  4. 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5.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敬念皇父年跻上寿。诸福备膺。五世一堂。即日可见来孙之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