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社口楊宅

社口楊厝是位於清同治台灣道台灣府彰化縣牛罵頭的古厝群。

清水社口楊宅
中棟,楊咸曲公廳
位置臺中市清水區鎮新南路116巷1號、3號
建成时间1867年
類型登錄等級: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宅第
詳細登錄資料

歷史

社口楊厝開基祖為泉州府同安縣人楊咸曲(1733~1802),係元末楊賜保始遷同安下路之霞露衍派第15世。南明1648年同安之屠,同安城破死五萬,楊咸曲祖父自幼隱居後洋山上。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銀同(同安城)的霞露15世楊咸曲、楊咸仙兄弟由泉州府同安縣蔡坝後洋鄉渡台,在台灣道台灣府彰化縣(轄今台中、彰化一帶)大肚溪河口北岸的五汊港(梧棲)塗葛窟登陸,落腳於寓鰲頭(清水)。楊咸曲生三子,長子舒崑(1770年-1791年)、次子舒献(1778年-1852年)、三子舒霧(1788年-1829年)。咸仙無子,由舒献承繼咸仙家業。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楊咸曲時年50歲,向蔡樹雪購入西勢草厝三間[1]。道光七年(1827年)舒崑、舒献、舒霧三房分鬮[2],公業共治之前,西勢草厝西邊(帕瀑拉感恩社社口)陸續蓋了「社口舊瓦厝(今社口楊厝)」三座,門口有石頭堆砌的八卦井供族人食用。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起兵反清彰化城失陷,大房四孫楊克湖(18世,1827年-1890年)倡捐義勇兵團練鄉勇,與台灣兵備道丁曰健及知府周懋琦一起於十一月克復彰化城(後稱台中市)。

光緒八年(1882年),三房舒霧子(17世)芳西(楊金波, 1823年-1890年)年近六旬中舉,官拜台灣府提督兼台灣道道臺,曾代表族人入住社口楊厝的中棟,廳懸「明經進士」匾,外前埕尚存提督旗竿座2座。

只是民國99年(2010年)北棟拆除二層日式外牆時,竟連同清同治年間所建穿斗式衍架廳堂本體也拆除。如今,清同治年間的主建物僅存中、南二棟,經台中市文化局緊急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於同年3月16日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宅第類」。

現況

南棟原為長子舒崑派下楊清珠住所,同治年間團練鄉勇有功賞戴藍翎,現無人居住,但有附近子孫偶而入內祭拜整理。中棟原為三房舒霧子楊金波(芳西)住所,保留了晚清時期的官家風貌,尤其中棟圍牆都是官家特有的正藍色牆面、屋脊有燕尾與外埕正中央一口八卦井而顯得獨具特色。廳門清朝彩繪歲在丁丑暮春之月(1877)是,楊金波中進士之前由名家手繪,留到今日150餘年以上,今中棟外埕北廳北廂仍有前任管理人子孫在住。

北棟原為日治時期任清水區長的咸仙四世孫楊澄若一系居住,其子楊肇嘉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為首任清水街長。楊肇嘉晚年遷至六然居後由其弟楊天賦居住,2010年間住在北棟的楊天賦子孫聯合外戚拆掉北棟,據稱將異地重建北棟於楊厝里楊家山上為楊咸仙宗祠,但拆掉後之土地面積卻被用來換取「都更獎勵容積率」蓋高樓層華廈,相鄰建物差了150年,極為突兀。

楊金波因官拜提督兼(台灣道)道台,因此中棟外前埕尚立有兩支提督旗桿座,唯旗竿在二戰期間怕過於顯眼成美軍轟炸目標而被鋸斷。

建築特色

社口楊厝以三棟併排之三合院為主軸,每棟都有內埕、外埕及外前埕,內埕為各家人的活動空間,外埕有下人居住使用,外前埕則是開闊廣場,中央有一座八卦井。(更多照片在天空部落阿達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社口楊厝中棟的特色在於屋頂的燕尾脊,它們不像南棟只有馬鞍屋頂,屋脊燕尾也不像廟宇那樣高聳,而是在空中像燕尾一般向上平直伸展出去,磅薄氣勢中壓著謙卑的角度。

照片集錦

社口楊家

重要人物

參考資料

  1. (PDF). [2015年8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年1月28日).
  2. .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清水社口楊宅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