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風景
《淡水風景》(英語:),是臺灣畫家陳澄波在1935年期間所完成的油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淡水鎮的特殊風貌,原件現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1]。並被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2][3]
淡水風景 | |
---|---|
藝術家 | 陳澄波 |
年份 | 1935年 |
媒介 | 油畫、麻布 |
尺寸 | 117 cm × 91 cm(46英寸 × 36英寸) |
收藏地 |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 |
歷史
1933年,陳澄波返回臺灣,與楊三郎、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其中《淡水夕照》則是此階段所繪製之《淡水系列》作品之一,因應美術協會成立,陳澄波多次北上與楊三郎等人進行討論,並趁空閒時和相約前往淡水寫生,在1935至1936年期間舉辦的臺展期間,陳澄波也分別以淡水風景畫作作為主題參展。[4]1936年,《淡水風景》於臺北市臺灣教育會館舉辦之第二回臺陽美術展首度展出。
2015年5月7日,《淡水風景》與《嘉義遊園地》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
2018年,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與新北市文化局合作下,由淡水區公所在淡水禮拜堂前舉辦「陳澄波戶外美術館」揭牌典禮,展示《淡水風景》複製品等12幅畫作的陳列。[5]2019年,臺美館使用《淡水風景》裝設畫作立體觸摸輔具,以提供視障者解讀及觀賞。[6][7]
繪畫
《淡水風景》是陳澄波淡水系列中最具代表性之件品,主要呈現著當時淡水西側方向景觀,全圖以俯視遠望的視角描繪淡水景貌,該畫作主要繪製順著山形水勢而上之淡水鎮之房屋,村落後方山路由此轉向後方,與右後方淡水河相接。屋舍的土洋雜陳、色彩採用的紅綠並置,與構圖上的山水並陳形成對比的和諧。其畫面右側紅磚建築為淡水紅樓(今尚存),下側建築則為淡水木下靜涯舊居(今新北市歷史建築)、以及淡水白樓(已拆除)等代表性建築。[9]
另見
參考資料
- . 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 中華民國文化部. . memory.culture.tw.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臺灣)).
- . nchdb.boch.gov.tw.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 . archives.ith.sinica.edu.tw.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 李雅雯.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8-17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臺灣)).
- . 芋傳媒 TaroNews.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臺灣)).
- 周湘芸.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4-12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臺灣)).
- . Newtalk新聞. 2017-11-23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臺灣)).
- .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臺灣)).
- .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