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式

洪國式1918年—1961年),遼寧海城人,中國共產黨員,重慶大學數理系肄業[1],1938年8月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產黨,隸屬董必武領導,從事學運理論研究、教育工作,1942年由陳雲李克農領導[2],1949年9月由李克農派遣赴港來台發展諜報組織,1950年2月落網,自首後擔任新生訓導處上校教官,1961年離奇身亡,橫屍淡水河畔。

洪國式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8年
 中華民國奉天省遼瀋道海城縣
逝世1961年(42—43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
籍贯遼寧海城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50年-1961年)
其他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938年-1950年9月28日)
学历
经历

經歷

少年時代

洪國式,1918年生,奉天省海城縣人(今遼寧省海城市),海城縣立國小畢業,1937年北平匯文高中畢業後考入重慶大學 [2],當時抗戰爆發,統一戰線的宣示下,國共關係有了明顯改變,中共地下組織自陝北拓展到全國,洪國式受到各地愛國運動影響參加學運。

加入共產黨

1938年經李一民介紹認識負責青年組訓的李紹文,洪國式被吸收加入了中共重慶學運小組,1941年洪國式擔任東北救亡總會秘書處幹事,受重慶工委書記董必武領導,1940年後國共關係惡化,洪國式被派下鄉潛伏,自重慶大學數理系肄業,在四川省立高中數理教員發展組織,1945年於萬縣四川省立師範學院數理系任教,此時洪國式成為民盟幹部[2]

發展組織

1946年洪國式調上海任宣傳反內戰,並組織訓練民盟幹部,1947年回到故鄉瀋陽,改受中共中央東北局陳雲領導從事社會調查工作,1948年7月洪國式赴北平,由中共中央社會部特工之王李克農領導從事社會調查(諜報)工作,1949年3月受命赴台潛伏,1949年5月上海淪陷,洪國式赴北平,同年9月轉移至中共中央局聯絡部派任香港,研究日本及南洋問題,1949年11月奉命再次來台從事社會調查工作[2]

洪國式小組

1948年,國共內戰中共逐漸取得優勢,中共中央策反時任熱河省主席的劉多荃,透過劉多荃在國民黨內的關係人脈發展諜報組織,劉多荃的兒子劉全禮時任東南長官公署三處二科上尉參謀,1949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派遣洪國式赴台,透過過去的關係組成洪國式小組進行諜報工作,下轄交通、敵工、情工三小組,並由劉光典親戚劉天民北方企業行作為掩護及供給經費[3][2]

洪國式在中國吸收之商人劉光典為交通員,洪國式派遣舊識華震,學生鄒曙來台,並吸收保密局中校科員郭秉衡 [4]與劉全禮負責情報工作。胡玉麟及錢汾負責敵工。空總東港分會中校胡玉麟為中共東北局薛德文吸收之空軍人員,由劉光典負責交通聯繫,錢汾為劉多荃介紹,負責策動在空軍服務的連襟王啟光、葉拯民、孫正己。

透過郭秉衡吸收了基隆市政府秘書張禮大及台灣省氣象所技士王平,提供中共氣象及港區相關地圖資訊,華震吸收台中市健元醫院院長江德興,令其繪製台中地區海岸地圖以資北方企業行走私之用,華震則策畫劉天民赴日開設國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對日秘密情報機構。劉天民透過中大企業公司范垂業進行走私,並由劉光典在台港與中國間傳遞情報。 洪國式派遣學生鄒曙到台灣擔任掃蕩報記者,介紹姚宜英、吳欽等參加組織未果[5]

由於劉全禮擔任行政公署人員,洩露許多情報,如台灣團級以上駐地及裝甲兵駐地,基隆、高雄港區要塞砲台,全台駐軍戰力,裝甲兵戰車數,陳誠孫立人關係等,郭秉衡則提供接收日軍總報告書中交通網絡、公路及澎湖島交通,王平提供了通訊破譯的密碼,江德興託人繪製台中海岸調查圖然尚未提供,洪國式並擬建立電台於健元醫院內,商請錢汾擔任通訊員[2]

破獲

1949年11月保密局香港組接獲潛台共諜活動情資,12月保密局偵得洪國式自港來台查詢空軍機械官楊文亮所在為狀可疑,遂使保密局組員楊文亮、陳琦先後接觸洪國式逐漸深入擔任內線滲透,經兩個月確定此洪國式小組為中共中央政治局李克農轄下諜報組織,即於1950年2月28日,趁洪國式前往台北車站與楊文亮接洽之時,安排偽裝人員與警察假查驗身分為由,將一干人帶回警局,以要求保人為由請洪國式提供聯絡人,警方以此循線逮捕劉全禮、郭秉衡、張大禮、王平、鄒曙、華震、劉天民等七十人進行偵查[6][2]

自新

經過一連串的審訊,洪國式接受自新,台灣省保安司令部透過洪國式的供詞破獲整個小組[7],實際上,早在五月就已報導洪國式遭逮捕的新聞,但為了報復中共,中華民國當局特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當天發布新聞,公佈洪國式案的細節。

死亡

洪國式自新後,保密局以新生訓導處上校教官任用,在綠島對島上的政治犯教授中國歷史與《蘇俄侵華史》等課程[6][8],與林元枝傅正情況類似,形同軟禁,後返回台灣島居住在奇岩新村,任教於土城生教所,任警備總部諮議,1961年10月31洪國式被發現遭殺害,尸體被支解於淡水河畔。當時洪國式已改名洪秀升[9],法醫楊日松解剖後推定生前窒息死亡可能性大,警總對外以自殺定調,1961年11月3日公祭後葬於台北市大安第八公墓A區A0342。

参考资料

  1. 雷震. . 遠流. 2003-09-01.
  2. 國防部軍法局. . 國家檔案管理局. 1950-07-14 [202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3.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4.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 .
  5.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 .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6. 陳英泰. . 唐山出版社. 2005.
  7. 國防部政治部公佈. . 中央日報. 1950-10-01.
  8. 邱國禎. . 前衛出版社. 2007-06-01.
  9. 李禎祥. . 上報. 2022-08-24 [202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