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
泰昌(1620年八月—十二月)为中国明朝第十五任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年号。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一日(1620年8月28日),明光宗即位后即位沿用万历年号,诏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于九月一日(1620年9月26日)去世,在位仅30日。同年九月六日明熹宗即位后,诏令改以当年八月初一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故“泰昌”这个年号仅用了四个月。[1][2]
泰昌
| ||
政权 | 明朝 | |
君主 | 明光宗朱常洛 | |
历时 | 四个月 | |
![]()
|
---|
泰昌纪年及历日问题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廿一日明神宗驾崩。同年八月初一日明光宗即位后,诏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于九月初一日去世,在位仅一个月。九月初六日,明熹宗继位。明熹宗即位之际,纪年问题成为群臣论争的焦点,形成三种意见:
由于纪年是皇帝统治的象征,这三种处理方式,实际上都意味着要牺牲神宗、光宗、熹宗祖孙三帝之一。第一者否认明光宗的统治,但这个意见是很难去同意的,因为这等于否定光宗的合法性,继位认受性对熹宗不利(明朝时通常因政变发生皇位更替才会于政变当年改元,如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后建文帝失踪,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4],明太宗即皇帝位当年复用明太祖的年号洪武,第二年癸未年(1403年—1404年)元旦起改用自己的年号永乐;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并复皇帝位,同年正月廿一日明英宗改元天顺)。第二者将明神宗在位年份的最后一年削去,第三者则是有碍明熹宗于第二年辛酉年改元。经过争论,最终确定采用第二个意见。同年九月二十日明熹宗下《泰昌元年、〈大统历〉敕谕》,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1620年8月28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1621年1月21日)改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
明熹宗敕谕后,各地纷纷将准备于当年十月颁布的《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统一为《大明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由于当时交通条件限制,明廷敕谕自京师传至全国各地的时日不会太短,以致部分偏远地区在敕谕到达前按照惯例印造《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并流入民间。[5]
大事记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参考文献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208. ISBN 978-7-101-02512-5.
- 《明史》卷21:「〔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泰昌元年。……熹宗即位,从廷臣议,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卷22:「〔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乙亥,光宗崩,遗诏皇长子嗣皇帝位。……庚辰,即皇帝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 《明史》卷244《左光斗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331页。
- 明世宗在位时因大礼议一案改明太宗庙号为“成祖”,因此后世通称明太宗为明成祖。
- (PDF). [2021-1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24).
深入阅读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邓洪波. .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05年3月 [2021-11-26].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