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世仇

法德世仇[1]法語:德語:)是一個覺得全體法国人和大多數德意志人德國人奧地利人)之間必會結為世仇的想法,屬於复仇主义中最顯著的代表之一,曾發生在歐洲,目前已不存在。

约翰·坦尼尔 《再见》(Au Revoir!),载于1881年8月6日《笨拙》杂志,图下配文——德国:再见女士,如果我们……;法国:我们会再见的!

歷史

概述

这一思想分為四個階段,最早出现于843年,是法蘭克王國解體後,東西法蘭克之間的矛盾,此時以統治法蘭克全境的卡洛琳王朝的內鬥為主;第二階段從1477年開始,法國的瓦盧瓦王朝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對孛艮地的繼承權大打出手,因為奧地利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因此開啟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長時間爭霸,此時以兩大家族的博弈為主,1589年開始法國的波旁王朝取代瓦盧瓦王朝;第三階段是18世紀末的拿破崙戰爭,法國積極解體神聖羅馬帝國,讓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兩大強國,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聯合起來對抗法國,此舉激發了德國人的統一情緒;第四階段是19世纪的普法战争結束後,由於德国被普魯士統一,並且嚴重羞辱了當時的法國,所法國對德國的仇恨心理成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法國已經元氣大傷,而德國則處於分裂,美國蘇聯成為遙控歐洲政治格局的新主人,因此法德兩國在實力不濟和有共同的敵人之後迅速消弭仇恨,轉而一同對抗共產獨裁體制的蘇聯;也因為法德关系不再成為欧洲的主要矛盾,在沒有了障礙之後,歐洲內部就開始謀求一體化,至今法國和德國依然保持歐盟能穩定存在的兩大基石國。

歷史年表

参考资料

  1. Julius Weis Friend: The Linchpin: French–German Relations, 1950–199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