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岳
沈之岳(1913年2月18日—1994年2月24日),生于浙江省仙居县下阁乡西陆村。1964年在台湾组建调查局,担任调查局首任局长,被称为「调查局之父」[2][1]。
沈之岳 | |
---|---|
中华民国政治人士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 | 1913年2月18日
逝世 | 1994年2月24日![]() | (81岁)
墓地 | ![]() |
籍贯 | 浙江省仙居县 |
政党 | ![]() ![]() |
配偶 | 邵达镇 (1940年结婚—1974年丧偶) 徐露 (1988年结婚—1994年结束)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学历
| |
经历
|
生平
早年时期
沈之岳生于1913年(民国2年)2月18日生于浙江省仙居县下阁乡西陆村,家境宽裕,1933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在校期间因缘际会下被戴笠收编为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特务员[1],送入浙江警官学校接受训练[3][4]。
潜伏共产党
1930年代,时籍实行「安内攘外」政策,国民政府全力剿共,沈之岳自学俄语、英语与马列主义,以「李国栋」[2][1]之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地下组织。据《王芳回忆录》记述,沈曾诱杀七、八位中国共产党党员[5]。
1938年,对日抗战爆发,沈之岳伪装为中央大学学生,化名「沈辉」[2][1],以助手身份陪同中大教授到延安考察,要求留下来「参加革命」,并通过共军保卫部门的审查[6]。沈在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2][1],获康生的赏识,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度进入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5]。
沈之岳曾以「李国栋」的化名[2][1],在1939年于军统汉中训练班见过汉训班班主任程慕颐,并对训练班的工作作过指点。
1939年,沈奉命离开延安,到浙江白区工作,随叶挺赴皖南收编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成立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奉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对日军作战,一方又图扩展势力;1940年10月初,新四军发动黄桥战役(今江苏省泰州市内),成功占为根据地。[1]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令,由何应钦、白崇禧发电报给朱德、彭德怀、叶挺和项英,以调停国民政府军与新四军及第十八集团军的连日冲突为由,令两军团接电报后1个月内全部撤到旧黄河以北,毛泽东授意「朱彭叶项」同意新四军调到长江以北;新四军未依期北上。延至1941年1月,叶挺和项英率领新四军9,000名军士经泾县北上;1月5日,部队行至茂林地区(今安徽省宣城市内)时,遭到由顾祝同带领的国军包围和袭击,是谓皖南事变,史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沈之岳提供相关情报[6]。
恢复身份
皖南事变后,沈之岳重返戴笠系统,1941年7月被任命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1943年,军统局成立东南特侦站,沈当站长,并兼任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共军至此才得知他已经为国民党工作,从此视之为叛徒[5]。[1]
退守台湾
1950年,沈之岳奉派至蒋经国主持之革命实践研究院石牌训练班,任副主任兼训导组长; 1951年9月化名王明,随胡宗南(化名秦东昌)以国防部视察组的名义抵达大陈[7][8],10月任江浙反共救国军总部政治部主任,兼中国国民党大陈特派员办公室秘书长、中华民国浙江省政府委员兼代省主席、大陈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等要职。1953年,大陈岛总部改组为大陈防卫司令部,沈留任。
在大陈期间,沈之岳做了一件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十分感激的事:他派人潜回蒋家故乡奉化,将蒋母墓、丰镐房、报本堂、雪窦寺的诸多景物拍成照片,献给蒋介石。
1955年,沈协助蒋经国运行「金刚计划」与「飞龙计划」,安排大陈、南麂、渔山列岛军民撤退至台湾,并裁撤中华民国浙江省政府。
1956年,沈任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督察室主任,后改任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副局长,党职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南方工作组组长,负责整顿中统;1958年调任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
潜入澳门
1963年,沈之岳时任情报局副局长兼中二组副主任[9],化名孙子超,4月20日秘密潜入葡属澳门,部署对大陆的行动破坏,试图刺杀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2]。沈在澳门新新酒店、同盟酒店各开一个房间,实际上住在「中二组」澳门特一组的驻地。沈行踪被共产党完全掌握,华南办事处将数据直送北京[5][10]。
当时,中共高层曾考虑将沈之岳从澳门捉拿回大陆归案[1],给蒋介石父子以颜色看看;最后采取较缓和的做法,由公安部通过外交途径通知澳葡政府。澳葡政府逮捕了一批特务,将沈驱逐回台湾,沈因此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5][10]。
身份质疑
对于沈之岳早年往来国共之间的经历,国民党称沈之岳早是戴笠手下、奉命潜入共产党。但一说沈之岳根本就是共产党、为共产党在台湾至死未被发现的两大卧底之一,两蒋虽然对共谍抱持「宁可误杀,不可错放」的态度,但还是没有发现沈之岳的问题。[15][16]
不过陆铿曾透露,沈之岳去世时,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张爱萍曾主持秘密追悼会悼念沈之岳,张爱萍送的挽联写道「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俱无伤」,因而引起后人对沈的真实身份的怀疑;前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曾永贤在日后国史馆进行口述历史时,更直指沈之岳就是双面谍。[17]
参考来源
- 文献
- 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情报典范人物》(内部刊行,2015年政府机敏文件公开)
- 引用
- 军情局. . 军事新闻网 (台北: 中华民国国防部青年日报社). 2015-03-13 [2015-10-27].
- 吕昭隆. . 中时电子报 (台北: 中国时报). 2015-10-26 [2015-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6).
- 萨苏. . [200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7).
- 周谷. . [2008-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 王芳.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5).
- 萨苏. . [2008-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9).
- 从闽海到浙海——永丰舰早期的作战历程(下) 传记文学 2018年 第一一三卷 第一期
- 王云五主编 于凭远 罗冷梅等编. 民国胡上将宗南年谱[M]. 1980 第278页
- “中二组”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委会第二组”,成立于1952年底。主要任务是向中国大陆派遣特工并指挥潜伏特工在大陆发展国民党地下党组织,进行颠覆活动。
- 萨苏. . [200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5).
- 戴独行. . . 台湾: 人间出版社. 1998. ISBN 9578660537 (中文(台湾)).
- 戴月芳. . . 台湾: 台湾书房. 2012-10-20. ISBN 9789866318795 (中文(台湾)).
- 郭正亮. . 美丽岛电子报 政事观察站. 2015-06-22 [2019-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 . 中华民国总统府. 1994-03-11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褒扬令证书文令字号,参见《s:Wikisource:褒扬令》
- 陆铿. . 台湾: 时报出版. 1997-07-08. ISBN 9571323349 (中文(台湾)).
- 王铭义. . 中国时报. 2010-03-03.
- .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