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孔殷
江孔殷(1864年—1952年),原名江镐,字少泉、韶选,号霞,别号霞公,乳名阿杲,斋名百二兰斋,人称江虾,籍贯广东南海(现广州)。由于江氏是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进士,曾入太史院,故又被称为江太史或太史公。[1]:2-5
江孔殷 | |
---|---|
![]() | |
字 | 少泉 韶选 |
号 | 霞 霞公 百二兰斋主人 |
出生 | 江镐 1864年 ![]() (今上海市境外) |
逝世 | 1952年![]() (今属佛山市南海区) |
居住地 | 广州河南同德里 |
别名 | 阿杲 江虾 江太史 太史公 |
家乡 | 广东南海县张槎镇下塱村 |
头衔 | 翰林、清乡督办 |
头衔时期 | 1904年-1911年 |
配偶 | 区氏(元配;名畹兰) 林氏(侧室;名蕙兰) 布蕊馨(三姨太;名蕊兰) 常素纨(四姨太;名素兰) 不详(五姨太;名玉兰) 杜氏(六姨太;名秀兰) 不详(七姨太;名紫兰) 郭如冰(八姨太;名湘兰) 欧阳清(九姨太;名佩兰) 潘本荫(十姨太;名楚兰) 陈本修(十一姨太;名绮兰) 陆凤仪(十二姨太;名锦兰) |
儿女 | 江誉汉(长子) 江誉彬(次子;字仲雅) 江誉聪(三子;字叔颖) 江季槐(四子) 江誉桂(五子;字超植) 江誉题(九子;字少霞) 江畹征(十一女) 江畹贻(十二女) 江誉镠(十三子;字绛霞) 江誉裴(十五子) 江畹文(十六女) 江畹英(十七女;幼女) |
父母 | 江清泉(父) 周氏(母) |
亲属 | 江铎(长兄) 江孔昭(堂弟) 江家潮(侄;字冷) 江健强(堂侄;字秋帆) 江端仪(孙女;艺名梅绮) 江献珠(孙女) 江沛扬(侄孙) |
江氏在辛亥革命前后一度为广州之重要政治人物。民国创建后退出政坛。
江氏亦为著名美食家,曾有「百粤美食第一人」之美誉。其广州大宅位于河南同德里,称为「太史第」,经常食客满座。不少民国初年广州军政要人都是其常客。太史第更另外在广州市郊自设农场生产花果荔枝等等。江太史家中食谱有「太史菜谱」之称,其中以蛇宴最为闻名,现在亦以太史五蛇羹最广为流传。其他菜色尚有太史鸡、太史豆腐等等。
生平
早年
江孔殷祖上为茶叶富商。少年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以文才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1904年江孔殷在晚清最后一届科举殿试获二甲进士,选馆入太史院,任庶吉士,成为翰林。后外放为广东道台,候补广东水师提督,兼任两广清乡督办,为广州之重要政治人物。
黄花岗起义后众死难者无处安葬,据《潘达微自述》(碑文今存广州黄花岗公园)提到:当他商请各善堂的董事提供坟地时,各善董均有难色,“盖怵于威(指害怕清廷政权的淫威),恐事泄株累也。余不得已,遂以电话达此意于江孔殷太史,求太史一助力。太史遂转告善董,谓此事可力任,纵有不测,彼可负全责。各善董得太史电,乃允余请,余遂去。”又据海外的辛亥革命史料,1911年辛亥革命,广东宣布独立时,清廷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均心存观望,经江孔殷等人晓以利害,最后也被逼表态支持,与清廷政权脱离关系。
家庭
江孔殷共娶15房妻子,进入江家族谱的只有12房。儿孙多人,多散居海外。
其女江畹征,擅长花卉,得宋人法,工笔赋色,淡逸清华。画不轻为人作,故不多见。江孔殷曾延请广东国画研究会画家李凤公(1874-1967)至其家授画,其时冼玉清亦在其家掌书记。冼氏与畹征同为凤公入室弟子也。1928年所登记之国画研究会181名会员一览表中,江畹征为其中之一员。江畹征其名不见于谢文勇之《广东画人录》。
其子江誉镠,粤剧编曲名家,即南海十三郎[3]者。江誉镠分别是江端仪和江献珠的叔父。
孙女江端仪是五十年代粤语电影女星梅绮;孙女江献珠为香港饮食界名人,曾将江誉镠的事迹着成《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并出版多种关于粤菜的食谱及著作。
湾仔敏如茶室亦是江氏后人开设。
注释
外部链接
- 王美怡:《岭南故居》系列之五——太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