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
郑鸿逵(1613年—1657年)[1],原名芝凤(另据钱海岳《南明史》,原名芝彪),考取武举人时,改名鸿逵[2]。字曰渐,又字圣仪,号羽公。原为明朝之官员,后来追随郑成功抗清。郑芝龙之弟,排行第四[2],郑成功的叔父。
生平
拥立隆武帝
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武进士,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崇祯十七年(1644年)弘光帝,派他前往镇江防范清军,担任镇江总兵、镇海将军。弘光元年(1645年)郑鸿逵得知清军渡过长江,退往福建,中途于杭州遇见唐王朱聿键,一起回到福建。郑鸿逵打算以朱聿键继任南明皇帝,许多大臣认为应该先击败清军,再考虑即位之事[3];郑鸿逵表示不快点即位,会有其他人先行称帝[3]。朱聿键因此被拥立为皇帝(隆武帝),郑鸿逵也因这项功劳,受封定虏侯,后来晋升定国公。
不久,隆武帝命令郑鸿逵前往浙江进攻清军,郑鸿逵离开仙霞关没多远,就以等待补给为理由,不继续进军。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因郑鸿逵军从浙江江山退回福建,隆武帝怒责郑鸿逵「始则境内坐糜,今复信讹撤转,不但天下何观,抑且万世遗耻,未有不能守于关外而能守于关内者」,下诏由太师降为少师。[4]鲁王朱以海政权被清军击败,郑鸿逵撤退,清军因此占领仙霞关。隆武帝得知消息,撤销郑鸿逵的爵位。十一月,郑芝龙决定投靠清朝,准备前往福州和贝勒博洛见面,郑鸿逵劝说郑芝龙退往海上,郑芝龙不接受。郑鸿逵只好率军前往金门,同时为避免郑成功遭郑芝龙挟持,郑鸿逵暗中将他放走[5]。
作品
- 《及春堂集》,收录郑鸿奎诗作品一百二十首[10]
逸事
注释
- 郑鸿逵去世的日期有三种说法,《海上见闻录》记载三月初八、《东南纪事》记载三月十六、《闽海纪略》记载三月十八
- 〈石井本宗族谱〉,收入《郑氏关系文书》,台北: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页37
- 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一·唐王始末》
- 陈燕翼,《思文大纪》卷四。顾诚,《南明史》,第九章第三节。
- 彭孙贻《靖海志》,台北: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页14
- 杨英《从征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页18
- 夏琳《海纪辑要》,台北: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页12
- 《从征实录》,页64
- 王夫之《永历实录》
- 《郑鸿逵和他的<及春堂集>》作者:陈麟德、邵红霞,刊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Z1期40-41,共2页
- 《南明野史·绍宗皇帝纪》
- 《先王实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