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福德宮、萬善堂
永寧福德宮、萬善堂,是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永寧里、大安圳旁的土地祠兼萬善堂,其中萬善堂主祀一位被尊稱為「楊大人」的人士。
永寧福德宮、萬善堂 | |
---|---|
基本 | |
位置 | 臺灣新北市土城區永寧里永平街1號 |
主神 | 土地公、楊大人 |
例祭 | 農曆七月廿九 |
歷史沿革
福德爺廟
此土地祠一說原位在土城虎子山,後來搬到平地現址[1]。另一說是原先開鑿大安圳時就已在工地奉祀[2]。大安圳為康熙年間來到擺接社的林本源家族林成祖所建[3]。雍正四年(1726年),墾號「林成祖」的開墾集團於板橋到土城大安寮之間鑿水圳後,板橋逐漸繁華,形成板橋十三莊[4]。後來嘉慶年間不斷崩潰,復修維護的費用極大[3]。
楊大人廟
日治時期,大安寮保正江大崑商請林本源家族的林祖壽同意獻地,在大安寮小段一九四之二地號、福德爺廟旁建立楊大人廟[2]。關於建廟由來,有數種神秘的不同傳言[5]。永寧福德宮江金崙主委說,此廟祭祀開圳工人、與抗日人物[6]。
文史工作者韓瑞宇表示,廟名是紀念當時開圳的楊姓大人[7]。依江金崙之言,傳說開圳時在今永平路與海山煤礦間名為「苦埤頭」之處,有十八名工匠工作時因土質鬆軟遭活埋在地下,地上只剩下他們的斗笠,後集中奉祀[6]。地方耆宿李火烈認為,楊大人在光緒年間一起與開闢大安圳的工人喪生了[2]。草屯南岸七將軍廟則也傳說是開圳的工匠被活埋而建[8]。
除說是收容大安圳的無主遺骸外,一說該廟地是抗日遺址,一名姓山本的軍官就死在該處[5]。日本政府在此廟旁立了大安寮忠魂碑,紀念1895年在此戰死的日軍[7]。在北埔鄉大湖口曾有同名廟宇,祭祀楊載雲,後合併至北埔慈天宮[9]。後來,大安寮忠魂碑因建設大樓,已被毀[10]。
兩廟合併
兩廟神祇是附近永寧、大安、沛陂等里民所信仰,每年農曆七月廿九普渡祭拜[1]。
1995年2月15日下午,土城市公所為拓寬中央路,拆除這兩廟[1]。因楊大人廟組織章程錯誤,原管理人登記為已故的林祖壽,所以無法辦理土地徵收補償費及其他補償費事宜,後經地方士紳謝建成、林德、市代表余有澄、及市長劉朝金協調,信徒始同意先拆遷配合中央路三段道路拓寬,再領取補償費[11]。兩座廟因道路拓寬往右遷移[2]。
次年8月23日,由謝建成會同信徒至法院提領所百餘萬元土地補償費[11]。合併的兩廟共用屋頂,但以兩色區分彼此,金黃色是土地祠、藍色是楊大人廟[7]。廟方設一座簡易汲水裝置,引大安圳水來供廟及週邊社區綠美化澆水之用[12]。曾經營自助餐店、擔任主廚的江金崙在此廟設立銀髮俱樂部,提供當地永寧里老人共餐、活動[13]。
參考
- . 《中國時報》. 1995-02-16 (中文(臺灣)).
- . 《中國時報》. 1994-09-05 (中文(臺灣)).
- 陳捷先. . 《聯合報》. 1985-10-25 (中文(臺灣)).
- 董智森. . 《聯合報》. 1992-11-10 (中文(臺灣)).
- 郭石城. . 《中國時報》. 1996-08-24 (中文(臺灣)).
- 吳正童. . NOWNews. 2013-03-06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6) (中文(臺灣)).
- 李文輝. . 《中國時報》. 2006-07-01 (中文(臺灣)).
- 張家樂. . 《聯合報》. 1994-02-06 (中文(臺灣)).
- 陳權欣. . 《中國時報》. 1994-12-20 (中文(臺灣)).
- 張安蕎. . 《自由時報》. 2016-04-11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1) (中文(臺灣)).
- . 《中國時報》. 1996-08-24 (中文(臺灣)).
- 林家群. . 《中國時報》. 2002-09-07 (中文(臺灣)).
- 張安蕎. . 《自由時報》. 2016-03-17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中文(臺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永寧福德宮、萬善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