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言
民族语言和官方语言的分别
官方语言通常是由政府制定的工作、政治和法律语言,是国家的公民与其政府机关通信时使用的语言。然而,民族语言则不一定要该国政府的认可。虽然和官方语言有别,但是通常民族国家的民族语言就是该国的官方语言。
各国的民族语言
- 清朝以满语为国语(官方语言)[1]。自清末开始已经确定以北京官话被认为是标准官话,至中华民国创建后,以北京官话为原型基础当成中华民国国语,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样以现代标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并以普通话称之。
- 在台湾,中华民国政府于2017年5月26日法定台湾原住民族语为国家语言[2],并于2017年12月29日法定台湾客家语为国家语言[3],而关于国家语言政策的国家语言发展法于2018年12月25日正式三读通过,所有台湾本土固有语言均成为国家语言[4]。
- 爱尔兰语是一个高度受到爱尔兰共和国政府重视的语言。在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语有时是政府和法律上的特别工作语言。然而,使用爱尔兰语为母语的人只有约8万,约占爱尔兰人口的1%,大部分人完全使用英语。英语也同时是官方语言之一。
- 菲律宾语目前是菲律宾的国家语言也同时是官方语言。但英语也同时是官方语言。
- 在新加坡,马来语既是国家语言,同时也是官方语言,但新加坡还有另外三种官方语言,即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虽然马来语是新加坡的唯一的国家语言,但事实上,马来语在新加坡的日常生活和政府工作语言中,并没有享有特别高的待遇,官方语言之一的英语才是实际上新加坡政府部门间、学校教育、大众媒介和一般人民最常用的第一语言。
- 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国家语言分别为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但官方语言却包括延续苏联时期的俄语。
- 在白俄罗斯,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同为国家语言,绝大多数人口使用俄语而非白俄罗斯语。
汉字圈的「国语」

马来西亚书店里为华族编写的国语(马来语)参考书
「国语」在汉语圈,通常指汉语(或特指现代标准汉语),但是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国语并非指汉语,而是指一般的国家语言。
- 在中国大陆,一般把官方语言现代标准汉语,称之为普通话。但坊间仍有沿袭国府时期习惯称「国语」的情形。
- 在台湾,中华民国过往未曾法定「国语」,但于官方上实际以中华民国国语为主,「国家语言」并非官方语言。[5]
- 在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国语」所指的是现代标准汉语,两地人民也普遍称呼现代标准汉语为「普通话」,并沿袭国府、港英时期习惯,「国语」一词有指中华民国(后期指台湾)主要用语的含义。自1997年和1999年两地主权移交后,中小学校逐渐增加普通话课堂,近年推行「普教中」,但存在问题和反对声音。
- 在日本,「国语」指日本国事实上的官方语言日语。
- 在韩国,「国语」指大韩民国的官方语言韩语。
- 在越南,「国语」指越南的官方语言越南语。「国语字」(越南语:/)是指越南现在的拉丁拼音文本书写系统。
- 殖民地的“国语”一般定为殖民宗主国的国语,如日治时期的满洲(中国东北)、日治时期的台湾等地,“国语”即指日语。
-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因非华裔人占大多数,所以在新马两国的“国语”是标准化的马来语,而现代标准汉语则称为“华语”。
参考文献
-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上谕〉:「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则自大内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辞为重。但昔时司祝之人俱生于本处,幼习国语,凡祭神祭天背镫献神报祭求福,及以面猪祭天去祟祭田苗神祭马神,无不斟酌事体,编为吉祥之语以祷祝之。厥后司祝者,国语俱由学而能,互相授受,扵赞祝之原字原音,渐致淆舛。」
- 立法院万维网. . www.ly.gov.tw.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 .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 .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
参见
- 官方语言
- 共同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