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農場

武陵農場位於台灣台中市和平區,為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經營之公有事業。武陵農場位於七家灣溪流域,海拔1,750公尺至2,200公尺,是親近雪霸國家公園的重要遊憩據點,與清境農場福壽山農場合稱為台灣三大高山農場。泰雅語原名「」(音譯給拉萬、七家灣),原意為「甕底」,建設中橫宜蘭支線時,蔣經國來此視察,以其自然環境如世外桃源般美麗,故取名「武陵」。

武陵農場
武陵櫻花海
曾用名臺灣榮民農墾服務所隸轄之武陵墾區[1]
武陵榮民農場[1]
概要
類型休閒農場
地點 中華民國臺灣
臺中市和平區平等里武陵路3之1號
24°21′52.6″N 121°18′37.26″E
海拔1750公尺~2200公尺
开放1963年5月
管理者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技术细节
建筑面积700公頃
网站
www.wuling-farm.com.tw
地圖
武陵富野渡假村(武陵農場第二賓館)
位於武陵農場內的雪山登山口服務站
武陵農場的繡眼畫眉

歷史

武陵農場所在的七家灣溪谷地,七家灣遺址的考古發現顯示在四千年前即有史前聚落在此定居。直到戰後仍有七戶泰雅族聚落持續在此開墾。戰後為因應中橫公路宜蘭支線開闢,將原居此地的泰雅聚落換地移置到環山部落,但族人認為他們的土地是被政府搶走的,有族人報導政府補償金被貪官汙吏拿走,族人並沒有拿到補償金。[2]:40-411959年春天在此成立「台灣榮民農墾服務所隸轄之武陵墾區」。1963年5月10日,武陵榮民農場之建置正式成立。1969年11月1日,更名為「武陵農場」。1998年7月,宜蘭農場併入武陵農場,改為「武陵農場宜蘭分場」(位於宜蘭縣三星鄉)。

武陵農場成立之初以輔導、安置榮民從事農業生產及發展觀光旅遊之服務事業,提供榮民就業安置之工作機會為主,建場以來利用高冷地特有之天然氣候和地理條件,栽培落葉果樹及夏季高冷蔬菜。自1981年,為配合政府的國土復育及生態旅遊政策,武陵農場由農墾轉向休閒農業發展,自1999年開始發展生態旅遊觀光,尤以賞櫻著名[3][1]

自然生態

武陵農場為雪山山脈所圍繞而成的狹長形山谷,大甲溪上游及七家灣溪穿流其中,場區位於深山,水流充沛。櫻花鉤吻鮭七家灣遺址是武陵最具稀有性與獨特性的生態旅遊資源。武陵四秀雪山群峰,更是台灣山岳界膾炙人口的聖山。桃山瀑布又名煙聲瀑布。設有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

歷任場長

任別姓名就職時間
1林德錡民國52年5月
2王韻初民國53年7月
3王理之民國54年4月
4謝有禮民國56年7月
5蕭仲光民國58年7月
6羅春魁民國70年7月
7張民善民國75年9月
8黃明福民國82年7月
9曹三元民國90年1月
10鄭仰生民國96年9月
11劉偉琪民國97年7月
12吳志揚民國103年7月1日
13袁圖強民國106年7月21日
14方正民國110年2月9日
15鄭源敏民國111年1月27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武陵農場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武陵農場觀光網站.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2. 高日昌. (PDF) (报告). 管理·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連絡·平等里辦公處;指導·洪翠苹. 雪霸國家公園. 2011 [2022-06-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4).
  3. . 中時新聞網. 2023-03-06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