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薇

杨春薇1973年4月),江苏镇江人,音乐学者,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雅乐研究中心副主任、雅乐团副团长;[1]同时也是古琴演奏家,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承人。[2][3][4][5]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古琴从业人员(教学岗位)专业水平考评专家。[6]

杨春薇
传统音乐
罗马拼音Yang Chunwei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1973年4月(50—51岁)
北京
职业音乐学者、古琴演奏家
教育程度民族音乐学博士
母校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亲属杨秋悦
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
演奏乐器古琴
代表作品《幽兰》
《煦风》
《飞英游弦》
网站杨春薇官方微博

生平

杨春薇1973年出生于北京,家中为江苏镇江音乐世家。1985年与妹妹杨秋悦梅庵派琴家刘景韶刘善教启蒙学习古琴,1989年师从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7]1992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虞山吴派琴家吴文光教授并研究琴学。1999年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就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2002年获得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2003年,梅曰强逝世,杨氏姐妹承其衣钵,成为广陵派第十二代传承人。[2][3][4][5]

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和中国古代音乐史,开设「文人音乐——古琴」、「宫廷音乐——雅乐」、「民族音乐学田野记谱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践」等课程,主持《燕国宫廷音乐》、《乡射礼音乐》、《明代朱载堉六小舞舞蹈与音乐》等雅乐的复原和重建,并致力于推广。[1][8][9][10]

在学术工作之外,杨春薇也经常演出或演讲。比方说:在2000年和2001年于比利时香港两地举行独奏会。2002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悉尼等地演出。[11]2011年时和妹妹杨秋悦在第2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举行「海上雅乐系列音乐会.杨氏姐妹古琴演奏——梅庵、广陵、虞山琴派之音」。[12]参与2018年的“广陵琴派古琴名家音乐会”暨缅怀古琴宗师梅曰强先生九十周年诞辰活动、[13]2019年「纪念广陵琴派第十代古琴大师刘少椿先生古琴音乐会」。[14]2020年因应疫情以在线音乐会的型式举办「【声临其境】煦园有客来.杨春薇庭院古琴音乐会」。[15]

另外,也曾在2019年、2021年及2023年三度受邀参与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主办的「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16][17][18]其中2019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二场「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名琴专场音乐会」。[19][20][21][22]

2020年时,第十二届海峡论坛中举行了首届的「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承和发展论坛」,杨氏参与其中的古琴名家直播讲座,讲题为「古琴之"象"说」。[23][24]

除了弹奏传统曲目,杨春薇也尝试新创作,例如:在2005年的巴黎秋季艺术节上,首演和澳大利亚作曲家 Liza Lim、女高音 Deborah Keyser 合作的新作品〈胎动〉(The Quickening)。[25][26]

作品

音乐

专辑名称 发行日期 发行公司 曲目 备注
《幽兰》 2004年 亚洲唱片 杨秋悦合辑。[27]
《煦风》 2005年 亚洲唱片 与杨秋悦合辑。[28]
《飞英游弦》 2006年 亚洲唱片 与杨秋悦合辑。[29]
《杨春薇古琴专辑》 [30]

学术著作

  • 杨春薇 (编). . 时代新媒体. 2021. ISBN 978-7-88868-851-3.

博士论文

  • 《社会变迁中的广陵琴派》[31]

期刊论文

  • 《〈普庵咒〉研究》
  • 《琴乐流派的结构研究法》
  • 《琴乐流派源流之考证》
  • 《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的实践与反思》
  • 《从近代琴谱演变论琴乐发展》

琴谱

  • 杨春薇; 杨秋悦. . 北京市: 中国书店. 2023.

参考文献

  1. .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2021-03-11].
  2. 张曼. . 今日中国. 今日中国杂志社. 2010-06-12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1). 她们继承了梅先生的衣钵,成为广陵琴派的传承人。
  3. 杨文. . 新浪. 《扬子晚报》. 2003-08-30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15). 梅先生离世前将广陵派的衣钵传给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杨春薇、杨春月姐妹。
  4. . 简书.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喜欢古琴的人都知道,梅老师就是梅曰强先生,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杨春薇是他首推的衣钵传承人。衣钵本是个佛教用语,衣指的是方丈的袈裟,钵是僧人化缘用的器皿。这个词显然有些江湖味道,但也因此更能体现出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
  5. 安东尼.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0-01-08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杨女士在民间,是广陵派琴家的传人,有掌门的名份,在学院,有过系统的音乐学理论的训练,这使她在民间的地位得到学术框架里的论证。
  6. . 中国文化和旅游人才网.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7. . 扬州古琴网.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8. . 中国音乐研究基地. [2021-06-23].
  9. 陈慧娟. . 搜狐娱乐. 《中国文化报》.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10. 沙见龙. . 中国新闻网. 2016-08-28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5).
  11. 中央音乐学院. . 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暨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100周年. 2006-10-09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2. .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2014-10-10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13. 张金桥古琴艺术. . 微信公众平台.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14. 孟建军. . 《乐器》. 2019, (1): 70-71 [202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15. . 搜狐. [2021-03-03].
  16.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17. . 恭王府博物馆. 2021-06-08 [2021-03-03].
  18. 国家图书馆. . 微信公众平台. 2023-06-09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19. . 中国新闻网. [2021-03-13].
  20. 中国新闻网, , YouTube, 2019-06-03 [202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中文(中国大陆))
  21. 中国新闻网, , YouTube, 2019-05-31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中文(中国大陆))
  22. 林晨. . 人民音乐. 2020, (5): 24-28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23. . WEMAKER唯美客. [2021-03-03].
  24. 瀚听古琴文化. . 微信公众平台. [2021-08-19].
  25. 杨秋悦. . 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暨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100周年. 2006-10-27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6. Pleskun, Stephen. . Xlibris Corporation. 2014: 529 (英语).
  27. . 豆瓣音乐. [202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28. . 豆瓣音乐. [202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29. . 豆瓣音乐. [202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30. . 喜马拉雅. [202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31. . 中国音乐学院. [2021-03-11].
  • 王鹏、陈逸墨 (编). . 北京市: 中国书店. 201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