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椿
刘少椿(1901年10月16日—1971年11月20日),名绍,字少椿,号德一。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人。[1]古琴家,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因擅长演奏《樵歌》,有「刘樵歌」之封号。[2]
刘少椿 | |
---|---|
传统音乐 | |
罗马拼音 | Liu Shaochun |
昵称 | 刘樵歌 |
国籍 | ![]() |
出生 | 刘绍 1901年10月16日 ![]() |
逝世 | 1971年11月20日![]() | (70岁)
职业 | 古琴演奏家 |
音乐类型 | 中国传统音乐 |
演奏乐器 | 古琴 |
代表作品 | 《刘少椿古琴艺术》 《刘少椿琴谱墨迹选》 |
生平
1901年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的一个盐商家庭。在他十四岁时,刘家搬迁至扬州市定居,并经营「裕隆泉盐号」。[1]
1928年起从广陵琴派第九代宗师孙绍陶习琴,[1]并参与广陵琴社之活动,和史荫美、张子谦、胡斗东、王艺之、刘景韶等人经常交流。[3]八年后,刘少椿到苏州参加今虞琴社第五次月集,他当时演奏的〈樵歌〉大获好评,因此获得「刘樵歌」的美名。[2]
1956年时,查阜西古琴调查小组至各地访查琴人,刘少椿和胥桐华受邀至南京录音,刘少椿录下〈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龙翔操〉、〈山居吟〉、〈梧叶舞秋风〉、〈良宵引〉、〈樵歌〉、〈墨子悲丝〉等八首广陵派代表琴曲。[4]当时张正吟、梅曰强、邓文权三人闻此便前往拜会刘、胥二人。[5]在张正吟的努力下,南京市文化局于1958年将刘少椿请至南京乐社教琴,后来刘少椿又获聘至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5][6]其学生包括梅曰强、张正吟、邓文权、林友仁、龚一等人。[4]
1960年,再次录音,共〈梅花三弄〉及〈酒狂〉二曲,其中〈酒狂〉一曲曾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放。[4]
1963年,退休定居扬州,并于八年后逝世。[3]
音乐风格
刘少椿琴风厚重、沈稳、跌宕,右手下指刚健,左手吟猱细腻圆满,表现了广陵琴派「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风格。[7]
作品
音乐
专辑名称 | 发行日期 | 发行公司 | 曲目 | 备注 |
---|---|---|---|---|
《广陵琴韵(五)》 | 1996年 | 雨果唱片 | 曲目
|
1956年录音。 |
《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专集》 | 2001年 | 龙音制作 | 曲目
|
〈梅花三弄〉(1960)和〈酒狂〉为1960年录音,其余为1956年录音。 |
书籍
- 《刘少椿琴谱墨迹选》,北京:中国书店,2011,ISBN 9787514901320。[8]
- 《刘少椿琴谱书法选》,北京:中国书店,2013,ISBN 9787514906813。
文章
- 〈广陵琴学之源流〉,载于《芜城怀旧录》第二卷,1948。
- 〈我对古琴的估价〉,收录于《刘少椿古琴艺术》。
参考数据
- 凌, 瑞兰. .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91. ISBN 9787806924372.
- 王小胜、马念群、陈明. . 文件与建设. 2006, (3): 33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 凌, 瑞兰. .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92. ISBN 9787806924372.
- 凌, 瑞兰. .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93. ISBN 9787806924372.
- 施宏. 陶艺 , 编. . 〈听梅味道〉. 2006: 88.
- 梅曰强. 王鹏 , 编. . 〈忆刘少椿先生教学二三事〉. 2012: 160.
- 王, 鹏; 陈, 逸墨 (编). . 北京: 中国书店. 2012. ISBN 9787514906370.
- 杨春薇. . 《乐器》. 2012, (2): 81 [2021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27日).
2011年12月20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广陵派古琴大师刘少椿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全面启动,《刘少椿琴谱墨迹选》首发式和《刘少椿》电视纪录片开机仪式于当日同时举行。……书中除选入刘少椿先生丰富的琴谱墨迹外,还收录了刘少椿先生生前抄录的一些昆曲、佛经和道家养生等墨迹。
- 《刘少椿古琴艺术》。香港:龙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