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郡

杨南郡1931年11月28日—2016年8月27日),生于台南市龙崎区,作家、登山家、台湾古道踏勘先驱、西拉雅原住民,致力于南岛语族文化与史迹遗址调查研究,对台湾有巨大贡献,获颁褒扬令原住民族委员会「一等原住民族专业奖章」。2010年11月获国立东华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表彰其长期致力于研究台湾原住民族文化的贡献。

杨南郡与徐如林,摄影于2014年。
杨南郡
杨南郡在为林务局全国步道展进行演讲,摄影于2011年。
出生1931年11月28日
日治台湾台南州龙崎(今台南市龙崎区
逝世2016年8月27日(2016岁—08—27)(84岁)
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职业作家、登山家、古道人文史迹调查、人类学文献译注、台湾原住民族研究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1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17年)
代表作著作:《台湾百年前的足迹》、《与子偕行》、《大分.塔马荷:布农抗日双城记》;译作:《山.云与蕃人:台湾高山纪行》、《台湾原住民族系统所属之研究》、《东南亚细亚民族学考古学研究》
奖项
  • 第一届台湾杰出文献工作奖
  • 原住民学术著作汉译奖
  • 时报文学奖最高推荐奖
  • 第四届优良政府出版品特优奖
  • 第35届吴三连奖文学奖报导文学类
  • 第39届金鼎奖图书类政府出版品奖
  • 一等原住民族专业奖章
配偶王素娥(笔名徐如林)

生平

1931年11月28日生于日治时期台湾西拉雅族新港社,出生地在旧称「番社」的台南州新丰郡龙崎(今台南市龙崎区)中坑子[1]

1944年还不到14岁,在关庙公学校毕业典礼当天下午突然收到红色召集令,隔天到高雄左营登船赴神奈川县,在高座海军兵工厂航空技术厂成为少年海军工员,制造维修神风特攻队零式战斗机。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回到台湾,是8,419个台籍少年工中4,000个幸运回台湾的其中一位。

回台湾后,进入中学,开始学习国语注音。台南二中毕业后,顺利考上台湾大学外文系。大一时,曾获全国武术比赛冠军。1955年大学毕业,当过二年的英文教师,后来至台南的「美国空军基地」与美国驻台办事处工作,因有周休二日,开始热爱登山运动。

1976年7月5日,顺利完成了「台湾百岳」的目标,成为台湾二次战后登山运动的先驱。在登山之余,开始进行山林与生态摄影,进而研究台湾古道与山林,成为业余台湾历史研究者。

1990年退休后接受太鲁阁国家公园玉山国家公园雪霸国家公园林务局等单位委托进行古道调查与研究,最著名的就是位于玉山国家公园内的八通关古道调查。其成果对台湾原住民族史与高山古迹及生态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1999年5月1日获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后改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第一届「杰出台湾文献奖」杰出文献工作奖。

2010年,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为表彰杨南郡的研究对台湾原住民与相关学界之贡献,授予其社会科学名誉博士之学位,这也是东华大学创校以来首次颁授之名誉博士学位。东华大学也在同日举行以其为名之「杨南郡先生及其同世代台湾原住民研究与台湾登山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祝贺其八十大寿。

2011年8月2日至2014年8月1日担任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文献会」两届副主任委员。

接受原民会委托译注原住民研究宝典《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の研究》,花费七年时间辛苦完成《台湾原住民族系统所属之研究》(上下二册)于2011年由原民会出版,南天书局发行,并于同年获得国家出版奖佳作奖的殊荣。

2011年11月15日,国立台湾大学校庆当日,获颁当年度国立台湾大学杰出校友,2012年4月8日于台湾大学《我的学思历程》与同学分享其一生的学习过程及登山古道调查与原住民研究的志业,「人的所作所为都会留下轨迹,鼓励后进要抱持最大的热情与诚恳处事,生命必将在某个阶段里涌泉以报」、「地理是历史的舞台,走入舞台才能探索历史的真相」、「从事翻译文学与报导文学,是向世界投出的数颗石子,期许以点滴之力,激起现代人对山林、对文化的讨论与重视」;并鼓励国人学习19世纪德国青年发起的「漂鸟精神」运动,学习候鸟的精神,通过接近自然的过程,实现自我,提升国力。(内容收入《我的学思历程8》,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5出版,ISBN 9789863500537 )。

2011年8月26日杨南郡与徐如林合著的《能高越岭道:穿越时空之旅》在台湾大学图书馆举行新书发表会,同场邀请《漫画巴莱:台湾第一部雾社事件历史漫画》作者邱若龙和《赛德克·巴莱》电影及原作著者魏德圣导演,以小型座谈会和雾社事件八十周年书展,结合图书、漫画和电影,成功举办了一场台湾原住民运动史知识与视觉的飨宴。

2012年6月,由林务局编辑出版的《能高越岭道:穿越时空之旅》勇夺第四届国家出版奖-优良政府出版品之特优奖。

2012年11月15日,吴三连奖基金会表彰杨南郡以登山为基础,研究台湾高山古道与原住民社会,对报导文学深具贡献,颁赠第35届吴三连奖文学奖报导文学类。林怀民曾赞誉其文章具备「冷静的人文关怀」,当天排除万难担任赠奖人。

2014年起,因癌症进行治疗,病中仍辛勤翻译鹿野忠雄大作《东南亚细亚民族学先史学研究》,并与妻子徐如林共同写作《合欢越岭道太鲁阁战争与天险之路》。

2015年以《浸水营古道:一条走过五百年的路》勇夺第39届金鼎奖图书类「政府出版品奖」。

2015年,因长期研究大分事件与布农族历史,获得布农族部落头目给与「布农族之友」头衔[2]

2015年3月12日获行政院农业委员会颁发林业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

2016年5月28日发表鹿野忠雄《东南亚细亚民族学先史学研究》译作,6月30日发表《合欢越岭道:太鲁阁战争与天险之路》。

2016年8月15日,受洗成为基督徒。8月27日凌晨因食道癌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寿85岁[3]

2016年9月8日,行政院院会通过文化部所提「杨南郡先生褒扬令申请案」,肯定杨南郡先生致力南岛语族历史、文化与古道踏勘研究之贡献。

2016年9月18日于济南教会举办告别礼拜,副总统陈建仁出席颁发「褒扬令」,原住民族委员会追颁「一等原住民族专业奖章」。礼拜结束,依照杨南郡遗愿,树葬于木栅富德公墓咏爱园。

2017年8月,由其妻子王素娥(笔名徐如林)所撰写的传记书《连峰纵走:杨南郡的传奇一生》出版[1]

家庭

其妻王素娥(笔名徐如林),台大化工系毕业,台大登山社社员,跆拳道黑带。刚满20岁时,就考取高山向导证。在大学就读期间,曾独自一人以七天时间完成攀登「南湖大山纵走中央尖山」(简称南湖中央尖)[4]。后来两人在登山时认识,并于1978年结婚[5][1]

著作

古道调查与研究报告[6]

  • 《合欢越岭古道调查与整修硏究报告》(锥麓古道、立雾溪掘凿曲流),太鲁阁国家公园委托调查,1986
  • 《清代八通关古道调查报告》(竹山-大水窟段),玉山国家公园委托调查,1987
  • 《清代八通关古道调查报告》(大水窟-玉里段),玉山国家公园委托调查,1988
  • 《合欢古道西段调查报告》(合欢山-关原-卡拉宝段),太鲁阁国家公园委托调查,1989
  • 《雪霸国家公园步道系统调查报告》,雪霸国家公园委托调查,1990
  • 《太鲁阁国家公园合欢古道西段调查与步道规划报告》,太鲁阁国家公园委托调查,1990
  • 《清代北路(苏花古道)调查研究报告》,太鲁阁国家公园委托调查,2000
  • 《霞喀罗国家步道人文史迹调查与解说》,林务局委托调查,2002
  • 《浸水营古道人文史迹调查研究报告》,林务局委托调查,2003
  • 《能高越岭道人文史迹调查报告》,林务局委托调查,2003
  • 《阿里山邹族古道系统人文史迹调查报告》,林务局委托调查,2005
  • 《昆仑坳古道记阿塱壹古道人文史迹调查报告》,林务局委托调查,2005
  • 《大分事件调查〉,玉山国家公园委托调查,2007
  • 《马武督地区人文史迹调查研究计划研究报告》,财团法人林公熊征学田基金会,2008

著作[1]

  • 《台湾风景线》徐如林着,杨南郡摄影,巨龙文化,1981,ISBN 9575835255
  • 《与子偕行》杨南郡,徐如林着,晨星,1993初版,ISBN 9575832949;晨星增修版,2016年4月,ISBN 9789864431199
  • 《寻访月亮的脚印》杨南郡着,晨星,1996初版,ISBN 9575835255;晨星增修版(纪念典藏版),2016年9月,ISBN 9789864431755
  • 《台湾百年前的足迹》杨南郡着,玉山社,1996,ISBN 957936124X
  • 《幻の人类学者森丑之助:台湾原住民の研究に捧げた生涯》杨南郡着;笠原政治,宫冈真央子,宫崎圣子编訳,风响社,2005,ISBN 4894891050
  • 《最后的拉比勇:玉山地区施武郡群史篇》徐如林, 杨南郡着,玉山国家公园,2007,ISBN 9789860123265
  • 《大分.塔马荷:布农抗日双城记》徐如林,杨南郡着,南天,2010,ISBN 9789576387340
  • 《能高越岭道:穿越时空之旅》徐如林,杨南郡着,农委会林务局,2011,ISBN 9789860278880
  • 《我的学思历程8》「山岳探勘的传奇人物-杨南郡」篇,杨南郡着,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5,ISBN 9789863500537
  • 《浸水营古道:一条走过五百年的路》徐如林,杨南郡着,农委会林务局,2014,ISBN 9789860405170
  • 《合欢越岭道:太鲁阁战争与天险之路》徐如林,杨南郡着,农委会林务局,2016,ISBN 9789860488401

译着

  • 《台湾原住民映像:浅井惠伦教授摄影集》笠原政治编,杨南郡译,南天,1995,ISBN 9576382807
  • 《台湾踏查日记》伊能嘉矩原着,杨南郡译注,远流,1996,ISBN 9573230658(上/下两册);远流再版,2012,ISBN 9789573268956(上)ISBN 9789573268963 (下)
  • 《平埔族调查旅行:伊能嘉矩<<台湾通信>>选集》伊能嘉矩原着,杨南郡译注,远流,1996,ISBN 9573228971;远流再版,2012,ISBN 9789573268932
  • 《探险台湾:鸟居龙藏的台湾人类学之旅》鸟居龙藏原着,杨南郡译注,远流,1996,ISBN 9573228521;远流再版,2012,ISBN 9789573268949
  • 《鹿野忠雄:纵横台湾山林的博物学》山崎柄根原着,杨南郡译,晨星,1998,ISBN 9575836693
  • 《山.云与蕃人:台湾高山纪行》鹿野忠雄原着,杨南郡译注,玉山社,2000,ISBN 9578246331
  • 《生蕃行脚》森丑之助原着,杨南郡译注,远流,2000,ISBN 9573238845);远流再版,2012,ISBN 9789573268970
  • 《台湾百年花火》伊能嘉矩等原着杨南郡译注,玉山社,2002,ISBN 9867819063
  • 《海よ山よ:十一民族作品集》杨南郡、孙大川等着,东京都草风馆,2003,ISBN 4883231402
  • 《台湾百年曙光:学术开创时代调查实录》移川子之藏等原着,杨南郡译着,南天,2005,ISBN 9576386462
  • 《鸟居龙藏 : 纵横台台湾与东亚的人类学先趋》中薗英助原着,杨南郡译,晨星,ISBN 9575836197 (精装)
  • 台湾原住民族系统所属之研究》(v.1 本文篇,v.2 数据篇.附索引),台北帝囯大学土俗.人种学研究室原着,杨南郡译注,原民会,2011,ISBN 9789860267877
  • 《台湾原住民族移动与分布》马渊东一原着,杨南郡译注,原民会,2014,ISBN 9789860421644
  • 《东南亚细亚民族学先史学研究》鹿野忠雄原着,杨南郡、李作婷译注,原住民族委员会,2016,ISBN 9789860485325(上/下两册)

注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杨南郡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杨南郡褒扬令
  1. 徐如林. 徐惠雅 , 编. . 台湾: 晨星出版社. 2017-08-27: 266-269. ISBN 9789864432967 (中文(台湾)).
  2. 花孟璟. . 自由时报. 2015-04-21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3. 林欣谊. . 中国时报 (台北). 时报信息.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中文(台湾)).
  4. 徐如林. (修订版). 台湾: 晨星出版社. 2017-02-13 [2020-11-01]. ISBN 9789864432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
  5. 吴欣恬. . 自由时报. 2016-08-27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6. . 台湾国家公园. 内政部营建署. 2018-10-03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中文(台湾)). 将登山与古道探索两者结合,起初对杨南郡老师来说纯属兴趣,而自从接下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合欢越岭道调查后,便成为杨南郡老师系统性调查国家公园内各古道的开端;随后,杨南郡老师对于玉山国家公园的八通关古道调查更是引起广大注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