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清

景清—1402年),陕西庆阳府真宁县(今甘肃正宁)人,明朝政治人物,建文帝忠臣,意图行刺明成祖未成,九族连同家乡所有人都被成祖下令处死,俗称「瓜蔓抄」。

生平

景清本姓「耿」,为了冒籍而冒姓。为人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性情正直,却不严肃,曾经靠着聪明才智恶作剧戏弄吝啬的国子监室友,让室友被国子监祭酒责骂。传说景清投宿旅馆时,连妖怪都不敢接近。为了帮助旅馆驱邪,景清写了「景清在此」四个字,妖怪也被吓跑了[1]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进士,授编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受命署左佥都御史。他曾经因为奏章写错字,私自涂改,被言官弹劾而入狱。不久获得释放。其后除金华知府。

建文初年,为北平参议,与燕王朱棣颇善,后来改任御史大夫。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入南京后称帝,是为成祖。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大批被杀,景清欲为建文帝报仇,假意归顺成祖,由于成祖本来就与景清有交情,还大喜说:「我的老友啊!」让景清担任原官职。

有一日,日者向成祖报告:「有红色异星急犯帝座。」当日只有景清穿红衣,所以成祖察觉有异,于是下令搜身,搜出景清怀藏利刃。成祖责问他,景清奋起道:「想帮建文帝报仇罢了!」成祖大怒,下令将景清死。此后,成祖午睡时,梦见景清变成厉鬼前来报仇,围绕大殿追着成祖。成祖又下令诛其九族,并挖掘其祖先坟墓。最后,把景清家乡的居民全部杀光,凡是跟景清有任何辗转相系关系的人都受到株连,称为「瓜蔓抄」,结果景清家乡的村落变成废墟[2][3]

宣德年间,明宣宗平反建文帝之忠臣,将其追忠烈,并在各地为景清建庙奉祀。《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一同步上岗子,在各庙宇里,见方、景诸公的祠,甚是巍峨。”如今各处有“景公祠”、“景御史庙”等皆奉祀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谥忠壮[4]

参考数据

  • 《明史》卷141
  1. 《国朝典故卷之二十三》景清,陕西真宁人。本姓耿,以报籍而讹。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生有秘书。清求焉,弗与,固请,约旦见即还,曰:「吾纵敏,能一夕尽熟之邪?」生不得已与之,日往索其书,曰:「吾不知何书?初未尝假于汝也。」生忿,讼于祭酒。清即将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窻所业书耳。」即背诵彻卷,及问生,生无以对也。祭酒叱生退,清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初清赴举时,逆旅家有女为妖凭,清宿其家。是夜妖不至,去即复来,女诘之,曰:「避景秀才耳。」旦日,女以闻其父,父追及清,语之故, 清书「景清在此」四字,令父归粘于户,而妖自是遂绝。
  2. 《明通鉴》卷十三:及京师不守,清知建文之出亡也,密谋兴复,乃诣阙自归,上喜曰:「吾故人也。」命仍故官,委蛇班行者久之。是日早朝,清衣绯怀刃而入。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急。」上故疑清。及朝,清独着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上怒,命磔于市,清骂不绝口而死。一日,上昼寝,梦清绕殿追之。上曰:「清犹能为厉耶!」乃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为墟。
  3. 《国榷》卷十二惠宗建文四年
  4. ·舒赫德等,《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12):“景清倜傥怀忠,委蛇殉义,纯诚自矢,勇烈无伦,谥忠壮。”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国朝献征录·卷之五十四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出自《明史
官衔
前任:
暴昭
明朝左都御史
1399年-1402年
继任:
陈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