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1435年1月31日),或称宣德帝明仁宗嫡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次年改元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岁。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朱高煦之乱。和其父明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并称「仁宣之治」。宣宗听从二朝元老兼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在其任内君臣关系较为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过,他也打开此后宦官干政的局面。

明宣宗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宣宗章皇帝御容
明朝第5位(任)皇帝
统治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9年247天)
前任明仁宗朱高炽
继任明英宗朱祁镇
储君皇长子朱祁镇
明朝皇太子
统治1424年-1425年
前任朱高炽
继任朱祁镇
明朝皇太孙
统治1411年-1424年
前任朱允炆明太祖立)
继任无(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孙)
出生建文元年二月九日
(1399-03-16)1399年3月16日
大明燕藩燕京
逝世宣德十年一月三日
1435年1月31日(1435岁—01—31)(36岁)
大明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乾清宫
安葬
王后恭让章皇后胡氏
孝恭章皇后孙氏
年号
宣德
谥号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庙号
宣宗
父亲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母亲诚孝昭皇后张氏

生平

早年

生于北京,出生时恰因祖父明成祖梦见明太祖托梦醒来,因出生外表奇伟非凡,且与梦中所见相同,受明成祖特别重视,交由祖母仁孝皇后悉心抚养[2]。明成祖时,朱瞻基父亲朱高炽(仁宗)为太子,生性仁厚端重,但有时不免失之于懦怯。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汉王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劝退成祖。又因朱瞻基自幼聪慧好学,与生母张氏皆深得成祖的喜爱,因此最终才没有让太子被废,并对朱瞻基悉心栽培。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驾崩,仁宗即位,十月,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3][4]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因南京地震多发,奉旨前往居守;同年五月仁宗驾崩;六月,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赴北京奔丧,汉王朱高煦欲在途中埋伏部队阻拦太子,因计划过于匆忙而没有成功。同月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改明年号为宣德[5][6]

内政

明宣宗在位十年,重点在治理内政方面。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宣宗原先只将他禁锢,仍前往探视,却被朱高煦使腿将其绊倒,宣宗一怒,将朱高煦用鼎扣住,烧烤至死,诸子全部处死。为了休兵养民,宣宗一改永乐时期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阯撤兵。

宣宗整顿统治机构,罢免「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年老体疾」的官员,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而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宣宗实行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减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宣德三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

在宦官问题上,因明代初期宦官多由藩属国进贡或没入各地罪犯家属,在语言沟通上发生很大问题,言不同语只好以书同文来解决,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不过,明太祖苦心谋划的女官制度虽经成祖时期略加破坏,在此时仍发挥其防制阉党之祸的功用,可是宣宗下令容许教导宦官读书一举,无意中却打开了明代宦官干政之先兆,尤其在明神宗后,因气候变迁造成北方官话区大量贫困百姓自宫入朝廷谋职,万历崇祯(1573-1644年)这71年间自宫入廷的阉宦总计高达三万人,使得教导宦官成为明朝覆灭的其中原因,也是最受后世批评之处。不过与唐朝相比,明代皇帝极权之盛,使终明朝皇帝亦不至受宦官控制,一般而言亦只是通过宦官来处理政务及制约大臣的权力。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驾崩

宣德九年(1434年)腊月廿一日,皇帝突感不适。次日起,群臣即至左顺门诣问圣安。当年除夕也是立春,按礼制,群臣应向皇帝举行贺礼,但皇帝已无法接受朝贺。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一的正旦贺礼一并宣布免去,同时命百官至文华殿朝贺皇太子朱祁镇。初三,皇帝崩于清宫,时年37岁。初五,上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宣德十年六月廿一日,梓宫葬入景陵

明宣德帝死后葬于景陵,皇后孙氏去世后合葬于此

为政举措

宣宗废后

孙贵妃生下皇子朱祁镇后暗示胡皇后,让她以有病为由辞掉皇后之位。朱瞻基由此废了胡氏而改立孙氏为皇后,胡氏居住别宫。

后面宣宗在驾崩前曾叹年少轻狂,自己不应该轻率废后。

任用官员

内阁

宦官

外交

安南黎利反叛,屡次打败官军。黎利请示朝廷,请求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朱瞻基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无益,于是答应了他,册封陈暠为安南国王,罢征南兵。后来黎利篡夺陈暠之位而自立为王。派人入朝纳贡谢罪,请求皇帝册封群臣。有人请求皇帝讨伐黎利,朱瞻基不许,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安南国也就是交趾国,自此以后朝贡不绝[7]

军事

朱瞻基担心秋高马肥时蒙古人侵犯边疆,于是整顿兵马,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宣德三年,守将奏报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朱瞻基精选铁骑兵三千飞奔前往。敌军望见远处来军,以为是戍守边疆之兵,即以全军来迎战。朱瞻基命令将铁骑分为两路夹攻敌军,并且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杀死三人。两翼飞矢如云,敌人不敢前进。继而,朱瞻基又命连续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朱瞻基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敌人看到黄龙旗,才知道是皇帝亲征,于是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朱瞻基将这些人捆缚抓获,大胜而归[8]

遗诏

遗言

遗诏

人物评价

明宣宗画像

明史》赞誉宣宗:“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祖。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9][10]

明史纪事本末》:“方宣宗之即位也,法祖重农,赈荒惩贪。文事则经史在御,武备则车驾待边。又且却驺虞之祥,禁白乌之瑞。《豳图织妇》,训诰同风。《招隐猗兰》,四诗媲美。凡此皆善政也。而弃交趾于荒外,废胡后于长门,系陈祚于犴狴。毋亦稽中之德,大醇小疵,克终之规,百里九十耶?此则宣宗之失也。虽然,创业固难,守成匪易。仁、宣之治,非高、成不开;而高、成之政,非仁、宣不粹也。尝考仁宗一祀不永,而继以宣之济美,则久道化成。宣宗十载未多,而溯于仁之监国,则重熙累洽。故原其初造,则仁危于宣,席其已安,则宣光于仁。刘绪缵于元嘉,宋治盛于庆历。王道无旦夕之效,礼乐必百年而兴。呜呼!此其时哉。”

国榷》:“谈迁曰:国初严御,每重囚岁械入京辄千百,簿尉巡檄之任,辄烦圣虑,盖详极矣。宣宗幼侍文皇帝出入塞垣,深谙民事。及即位,遽有乐安之驾,非素才武,畴克灭此而朝食也者?然兵不轻试,惓惓以生灵为念。水旱朝奏,赈贷午曁。亲阅囚牍,多所释遣。好文学之士,一才一技,皆被甄录。盖睿质天纵,文翰并美,而不矜其能,尝有自下之色。国家之治,宽严有制,烦简有则,帝实始之。而于废胡后,弃南交,孰为帝谅者?呜呼!废后非盛德事也,其弃南交,比于汉之朱崖矣。”

《名山藏》:“高皇帝承胡元纵弛之弊,宏振威武以儆天下,成祖以英达之资缵绪大服,海内竦然,振厉者五十余年。昭皇帝(明仁宗)至德深仁不久于位,章帝(明宣宗)继之,乃涵濡以醇懿陶埴,以德义闻四方。”

《朝鲜文宗实录》:上(朝鲜文宗)谓代言等曰:“尹凤率尔告予曰:‘洪熙皇帝(明仁宗)及今皇帝(明宣宗),皆好戏事。洪熙尝闻安南叛,终夜不寐甚无胆气之主也。’”知申事郑钦之对曰:“尹凤谓予曰:‘洪熙沈于酒色,听政无时,百官莫知早暮。今皇帝燕于宫中,长作杂戏。永乐皇帝(明成祖),虽有失节之事,然勤于听政,有威可畏。’凤常慕太宗皇帝(明成祖),意以今皇帝为不足矣。”上曰:“人主兴居无节,岂美事乎?”

个人爱好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皇帝,但亦又是一个喜欢射猎、美食、斗促织(蟋蟀)的皇帝。多位大臣皆因劝谏宣宗多读书、少玩乐而被下狱。[11][12]宣宗的爱好劳民伤财以至于害民伤命。[13][14][15][16][17]聊斋志异》里的名篇《促织》里的皇帝正是明宣宗,人称“促织天子”,吴伟业有《明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宣德皇帝的艺术天才即便未超过宋徽宗赵佶,至少也可与之相提并论。[18]

家族成员

明宣宗家族
 
 
 
 
 
 
 
 
 
 
 
 
 
 
 
 
 
 
高祖父:(追尊)仁祖淳皇帝朱世珍
 
 
 
 
 
 
 
曾祖父: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高祖母:(追尊)淳皇后陈氏
 
 
 
 
 
 
 
祖父:成祖文皇帝朱棣
 
 
 
 
 
 
 
 
 
 
 
 
 
 
外高祖父:(追封)徐王马公
 
 
 
 
 
 
 
曾祖母:孝慈高皇后马氏
 
 
 
 
 
 
 
 
 
 
 
外高祖母:(追封)徐王夫人郑媪
 
 
 
 
 
 
 
父: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外高祖父:(追封)中山王徐六四
 
 
 
 
 
 
 
外曾祖父:(追封)中山武宁王徐达
 
 
 
 
 
 
 
 
 
 
 
外高祖母:(追封)中山王夫人蔡氏
 
 
 
 
 
 
 
祖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外高祖父:谢再兴
 
 
 
 
 
 
 
外曾祖母:(追封)中山王夫人谢氏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外高祖父:(追封)彭城侯张景惠
 
 
 
 
 
 
 
外曾祖父:(追封)彭城侯张从义
 
 
 
 
 
 
 
 
 
 
 
外高祖母:(追封)彭城侯夫人刘氏
 
 
 
 
 
 
 
外祖父:彭城伯张麒
 
 
 
 
 
 
 
 
 
 
 
 
 
 
外曾祖母:(追封)彭城侯夫人朱氏
 
 
 
 
 
 
 
 
 
 
 
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外曾祖父:元管军万户仝善
 
 
 
 
 
 
 
 
 
 
 
外祖母:彭城伯夫人仝氏
 
 
 
 
 
 
 
 
 
 
 
 
 

  1. 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元配,无过被废,英宗追复其位号。
  2. 孝恭章皇后孙氏,原妾室,贵妃,英宗母(一说养母)。
  3. 荣思贤妃吴氏,代宗母,本为贤妃,代宗时尊为皇太后,英宗复位降为皇考贤妃,谥为荣思贤妃,安宗追复其位号。
  4. 贞哀国嫔郭爱,贤而有文学名气。宣德三年,郭爱因才被明宣宗选入后宫,但此刻郭爱已经病重,自知不起,便在进宫之前写下著名的《京邸病革自哀》,用词哀切,作词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明史·后妃列传·后妃一》对郭爱评价甚高,称“贤而有文”。如她所料,郭爱进宫后二十天就病逝,年仅二十九岁。明宣宗追封为国嫔,谥贞哀

1435年明宣宗死后杀害多人用以殉葬,殉葬者如下(明朝朝廷追封各死者为「妃」):

  1. 端静贵妃何氏,遭杀害殉葬。
  2. 纯静贤妃赵氏,遭杀害殉葬。
  3. 贞顺惠妃吴氏,遭杀害殉葬。
  4. 庄静淑妃焦氏,遭杀害殉葬。
  5. 庄顺敬妃曹氏,遭杀害殉葬。
  6. 贞惠顺妃徐氏,遭杀害殉葬。
  7. 恭定丽妃袁氏,遭杀害殉葬。
  8. 贞静恭妃诸氏,遭杀害殉葬。
  9. 恭顺充妃李氏,遭杀害殉葬。
  10. 肃僖成妃何氏,遭杀害殉葬。
  11. 淑妃刘氏[19],潜邸旧妾,后事不祥(疑为左都督刘谦孙女,实录载刘谦孙女受封为岳阳王妃《江南通志》)。

皇子

  1. 朱祁镇,长子,明英宗睿皇帝,母孝恭章皇后孙氏[20](注:明史妃传上自相矛盾记载其生母是位宫人。但近有研究称,这一叙述不可靠)。
  2. 朱祁钰,次子,明代宗景皇帝,母贤妃吴氏。

皇女

  1. 顺德公主,母恭让章皇后胡氏。正统二年下嫁石璟
  2. 永清公主,母恭让章皇后胡氏。《明实录》记载她于宣德八年去世,年十余岁,尚未结婚。
  3. 常德公主,母孝恭章皇后孙氏。正统五年下嫁薛桓。成化六年薨。

纪念影视作品

电影

以下列出曾饰演「明宣宗」的演员,以及剧中演出「明宣宗」的电影:

演员年份影视作品备注
王一剑2007年梅兰竹菊台湾武侠电影
王时雨2011年错情记数字电影

电视剧

以下列出曾饰演「明宣宗」的演员,以及剧中有「明宣宗」故事情节的电视剧:

演员年份影视作品备注
张英才1988年龙庭争霸香港无线电视古装连续剧
孙苏杰1999年十五贯传奇
陈龙2003年永乐英雄儿女
是安2006年大明玉玺又名《传国玉玺》
谢震伟2009年郑和下西洋
魏骏杰2010年天生无才以景德镇陶瓷历史为题材的古装喜剧片
卓凡2012年江南传奇之十五贯
张瑞涵2016年极品家丁
朱亚文2019年大明风华
许凯2022年尚食
张举举2022年山河月明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九》,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引用

  1. 《宣宗章皇帝实录》“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
  2. 《明宣宗实录》:「生上于北京,时众望见光气五彩腾于宫闱之上,先夕太宗文皇帝薨梦太祖高皇帝授以大圭,命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太宗皇帝拜受而寤,以梦告仁孝皇后,皇后曰子孙之祥也已。而宫中报上生,太宗皇帝、仁孝皇后心咸异之,弥月仁孝皇后抱上见太宗,太宗皇帝视之,顾谓仁孝皇后曰,此天日之表且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汝宜谨视自是,仁孝皇后躬亲抚餋甚忠爱焉。」
  3.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永乐七年,从幸北京,令观农具及田家衣食,作《务本训》授之。八年,成祖征沙漠,命留守北京。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
  4. 《明史·本纪第八·仁宗》:冬十月壬寅,罢市民间金银,革两京户部行用库。……己酉,册妃张氏为皇后。壬子,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
  5.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庚戌,即皇帝位。
  6.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27):“五月辛巳,仁宗崩。六月,太子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庚戌,太子即位,改明年宣德元年。”
  7.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宣德二年)冬十月戊寅,王通弃交阯,与黎利盟。十一月乙酉,赦黎利,遣侍郎李琦、罗汝敬立陈暠为安南国王,悉召文武吏士还。......(三年)五月壬子,李琦、罗汝敬还。黎利表陈暠卒,子孙幷绝,乞守国俟命。辛酉,录囚。己巳,复遣罗汝敬等谕黎利立陈氏后。......(四年)三月甲戌,遣李琦再谕黎利访立陈氏后。......(五年三月)辛亥,李琦还,黎利称陈氏无后,上表请封。......(六年)六月己亥,遣使诏黎利权署安南国事。
  8.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三年)九月辛亥,次石门驿。兀良哈寇会州,帝帅精卒三千人往击之。乙卯,出喜峰口,击寇于宽河。帝亲射其前锋,殪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之。寇望见黄龙旗,下马罗拜请降,皆生缚之,斩渠酋。甲子,班师。癸酉,至自喜峰口。
  9.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10. . 中华五千年网. [201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6).
  11. 《明史.陈祚传》载:时天下承平,帝颇事游猎玩好。祚驰疏劝勤圣学。其略曰:「帝王之学先明理,明理在读书。陛下虽有圣德,而经筵未甚兴举,讲学未有程度,圣贤精微,古今治乱,岂能周知洞晰?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圣贤格言,无不毕载。愿于听政之暇,命儒臣讲说,非有大故,无得间断。使知古今若何而治,政事若何而得。必能开广聪明,增光德业。而邪佞之以奇巧荡圣心者自见疏远,天下人民受福无穷矣。」帝见疏大怒曰:「竖儒谓朕未读《大学》耶!薄朕至此,不可不诛。」学士陈循顿首曰:「俗士处远,不知上无书不读也。」帝意稍解。下祚狱,逮其家人十余口,隔别禁系者五年,其父竟瘐死。其时,刑部主事郭循谏拓西内皇城修离宫,逮入面诘之。循抗辩不屈,亦下狱。
  12. 《明史.戴纶传》载:顷之,(戴纶)复以谏猎忤旨,命参赞交阯军务。而长懋自南京来,后至,亦出为郁林知州。无何,坐怨望,并逮至京,下锦衣卫狱。帝临鞫之,纶抗辩,触帝怒,立箠死,籍其家。诸父河南知府贤、太仆寺卿希文皆被系。而长懋在狱十年,英宗立,乃得释。
  13. 《菽园杂记》亦载:宣德年间,朝廷起取花木鸟兽,及诸珍异之好,内官接躜道路,骚扰甚矣。
  14. 《皇明纪略》记:「宣庙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
  15. 《万历野获编》载:「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传。」
  16. 《国史唯疑》载:宣宗特好蟋蟀戏,采之江南,苏守况钟尝被敕索千个,不许违误。时为语日:“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苏人至有以一蟋蟀陨其家三命者,上行下效,习已成风。
  17. 《明朝小史》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18. 《中国大历史》三联出版社版,p210,“他的艺术天才与宋朝皇帝赵佶相比,尚可能较赵佶为优”
  19. 国榷
  20. 《明书》:「孙贵妃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英宗……讳祁镇,……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八配圣章皇后,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史·英宗本纪》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长子也。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

来源

参见

外部链接

明宣宗
出生于:1399年3月16日逝世于:1435年1月31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
父亲明仁宗朱高炽
中国皇帝 继任:
长子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皇帝
1425年-1435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