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骥
明骥(俄语:,1923年1月24日—2012年6月15日),生于湖北,前中华民国政战少将,曾任中央电影公司(简称「中影」,今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化大学教授,为台湾知名电影从业人与俄文教育家。因为他培育出了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许多杰出人才,如小野、吴念真、侯孝贤、杨德昌、柯一正等人,被尊称为「台湾新电影之父」。[1]
明骥 | |
---|---|
![]() | |
台湾知名电影从业人、俄文教育家、台湾新电影之父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23年1月24日![]() |
逝世 | 2012年6月15日![]() | (89岁)
国籍 | ![]() |
政党 | ![]() |
专业 | 俄语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服役 | ![]() |
学历
| |
著作
|
生平
明骥毕业于政工干校研究部及军官外语学校,专长为俄语,毕业后服务于政战单位,曾任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心战科长、心战总队副总队长及政战学校教务处长与大学部学生班班主任等职。
1973年,以少将军阶退伍后,担任中影制片厂厂长,开办电影技术人员训练班,栽培出李屏宾、杜笃之等台湾电影工业人才。
1978年,升任中影总经理。1980年,聘用小野、吴念真为企画与编剧。1982年,大胆激活侯孝贤、杨德昌、张毅和万仁等年轻导演,在戒严时期拍出探讨社会真实现象的电影《光阴的故事》,以清新写实的风格与朴实干净的拍摄手法,揭开了台湾新电影浪潮的序幕,成为台湾电影史的重要里程碑,将台湾电影以新风貌带上国际影坛。其他任内完成作品尚包括《小毕的故事》和《海滩的一天》等。[2]
1983年,《儿子的大玩偶》上映,引发中国国民党内部守旧派批评。明骥因而在1984年卸下中影总经理职位,林登飞继任中影总经理。
在卸任中影职务后,明骥至中国文化大学及政治作战学校担任专任俄文教授一职,协助中国文化大学创立俄文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索忍尼辛访问台湾时,曾由他负责接待。
2012年6月15日,明骥病逝于三军总医院,享寿89岁。
荣誉
- 1986年
- 2009年
纪念
吴念真在明骥过世后于Facebook感伤缅怀这位长者,他留言表示「不敢说明骥是『台湾新电影之父』,但他绝对是台湾新电影的催生者、呵护者」,文末真情流露地说:「明总,我爱你。」
著作
着有《苏联外交史》、《北国探索》、《观光俄语会话》、《访苏见闻记》、《今日苏》、《传情一海鸥》、《俄罗斯风》等。
参考数据
- 新电影之父明骥病逝 吴念真:我爱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ownews, 2012年6月16日
- 重量级影人齐聚 追思致敬台湾新电影之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ownews, 201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