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根
在数学中,一数为数的次方根,则。在提及实数的次方根的时候,若指的是此数的主次方根,则可以用根号()表示成。例如:1024的主10次方根为2,就可以记作。当时,则可以省略。定义实数的主次方根为的次方根,且具有与相同的正负号的唯一实数。在是偶数时,负数没有主次方根。习惯上,将2次方根叫做平方根,将3次方根叫做立方根。
算术运算 | ||||||||||||||||||||||||||||||||||||||||||||||||
|
||||||||||||||||||||||||||||||||||||||||||||||||

符号史
最早的根号“√”源于字母「r」的变形(出自拉丁语latus的首字母,表示“边长”),没有线括号(即被开方数上的横线),后来数学家笛卡尔给其加上线括号,但与前面的方根符号是分开的,因此在复杂的式子显得很乱。直至18世纪中叶,数学家卢贝将前面的方根符号与线括号一笔写成,并将根指数写在根号的左上角,以表示高次方根(当根指数为2时,省略不写。)。形成了现在所熟悉的开方运算符号。
考虑在计算机中的输入问题,有时也可以使用sqrt(a,b)来表示a的b次方根。
基本运算
带有根号的运算可由如下公式推导而得:
这里的a和b是正数。
对于所有的非零复数,有个不同的复数使得,所以符号就会出现歧义(通常这样写是取个值当中主幅角最小的)。次单位根是特别重要的。
当一个数从根号形式变换到幂形式,幂的规则仍适用(即使对分数幂),也就是
例如:
若已可以简化根式表达式,则加法和减法就只是群的“同类项”问题。
例如
找到所有的方根
任何数的所有的根,实数或复数的,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法找到。这个数应当首先被写为如下形式(参见欧拉公式)。接着所有的n次方根给出为:
对于,这里的表示的主次方根。
正实数
所有或的次方根,这里的是正实数,的复数解由如下简单等式给出:
对于,这里的表示的主次方根。
算法
对于正数,可以通过以下算法求得的值:
- 猜一个的近似值,将其作为初始值
- 设 。记误差为,即。
- 重复步骤2,直至绝对误差足够小,即:。
从牛顿法导出
求之值,亦即求方程的根。
设,其导函数即。
以牛顿法作迭代,便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