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丽

文雅丽1964年6月30日),尊称腓特烈堡女伯爵亚历山德拉丹麦语),原名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利英语:)为香港出生的前丹麦王室成员,现为丹麦女伯爵。是约阿基姆王子的第一任妻子,尼古拉王子费利克斯王子的母亲。

文雅丽
腓特烈堡女伯爵
2004年4月28日,丹麦奥尔堡
出生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利

(1964-06-30) 1964年6月30日
 英属香港
配偶
  • 约阿基姆王子
    1995年结婚—2005年离婚)
  • 马丁·约根森
    2007年结婚—2015年离婚)
子嗣
王朝格吕克斯堡王朝(婚姻)
宗教信仰

成长背景

文雅丽在1964年6月30日出生于英属香港。她是亚欧混血,拥有来自亚洲的四分之一的华人 ,其余为来自欧洲奥地利人英格兰人血统。她的父亲理乍得·尼格尔·曼利(,1924年8月11日-2010年1月12日)于中华民国上海市(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出生,亚欧混血,其祖父是英格兰人,其祖母来自清朝广东省(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的粤人(1863年10月6日-1918年5月30日)[1]。母亲克里斯塔·玛丽亚·曼利(,婚姻夫姓曼利),1933年1月30日出生于奥地利

文雅丽是家中长女,她有两位兄弟姊妹。1969年至1971年,文雅丽就读于前鲗鱼涌学校,1971年至1974年就读于英基学校协会,1974年至1982年就读于港岛中学中学毕业后她在1983年至1984年间留学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攻读国际商务。1984年至1986年于日本东京,1989年至1990年于英国伦敦留学,但不清楚是否有取得任何学位

文雅丽于1986年至1989年先后于花旗银行怡和洋行香港分部任职证券经纪人。1990年至1995年于GT管理(亚洲)有限公司任职,主管销售及市场,于离职前是该公司副行政总裁。

她年幼曾于香港圣公会受洗,于嫁予丹麦王子前后改宗丹麦国教信义宗。同时她于结婚前按要求放弃英国国籍,成为丹麦国民。

文雅丽极具语言天份。她的母语是英语,同时会流利的德语法语,及一定的粤语日语。移居丹麦后据闻她不足百日即学会丹麦语,数年后其丹麦语甚至已没有口音。她对华人社会颇有认识,尤其中式食物,于一次访问中她曾表示自己很喜欢吃皮蛋

王妃生活

1994年丹麦的约阿基姆王子赴港于一丹麦船务公司实习,期间结识文雅丽,不久即向她求婚,成为当年于香港哄动一时的新闻。由于文雅丽生于香港,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有中文文章称她为「港产王妃」[2][3]

文雅丽与约阿基姆王子在1995年11月18日于丹麦希勒勒市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教堂结婚。1999年于哥本哈根国家医院诞下长子尼古拉王子,2002年于哥本哈根国家医院诞下次子费利克斯王子

婚后文雅丽双亲亦移居丹麦,其父获丹麦女王授予大十字勋章。

文雅丽婚后即受到丹麦民众的爱戴。她热心社会公益,出任丹麦红十字青年团、丹麦视障人士协会、动物基金会、ARKEN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多个组织的监托人,被誉为「北欧的威尔斯王妃戴安娜」。

于成为丹麦王妃后,文雅丽依然保持与香港的联系,例如1997年6月尾她就曾偕同丈夫回港出席关于香港主权移交活动。但在香港期间她都比较低调。

离婚后生活

于2004年夏天,丹麦及邻近的挪威瑞典谣传约阿基姆王子伉俪将会离婚,2004年9月二人提出离婚,于2005年4月8日正式生效。传媒一般认为二人离婚是由于文雅丽投身公益事业,而约阿基姆王子则热衷于派对及赛车等娱乐,二人性格不合而致。

与威尔斯王妃黛安娜的际遇不同,离婚后文雅丽的头衔没有被裭夺。她的头衔只是由「皇室殿下」(Royal Highness)改为「殿下」(Highness)。2005年4月16日,丹麦女王宣布册封文雅丽为腓特烈堡女伯爵,以保证其贵族身份不会因她未来可能再婚而失去,然而此头衔不可被其后代继承。

她于2007年3月3日与摄影师马丁·约根森(Martin Jorgensen)再婚,此后她的头衔易为「阁下」(Excellency),同时「丹麦王妃」的称呼亦失去,只会保留其女伯爵称呼[4][5]

2015年9月,文雅丽与马丁·约根森因价值观不同离婚,文雅丽因而回复单身。

头衔

  • 1964年6月30日-1995年11月18日: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利小姐(英语:
  • 1995年11月18日-2005年4月8日: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王妃殿下丹麦语
  • 2005年4月8日-2005年4月16日: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女亲王殿下丹麦语
  • 2005年4月16日-2007年3月3日: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女亲王殿下腓特烈堡女伯爵丹麦语
  • 2007年3月3日-至今:腓特烈堡女伯爵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阁下丹麦语

纹章

腓特烈堡女伯爵的纹章

祖先

文雅丽家族
 
 
 
 
 
 
 
 
 
 
 
 
 
 
 
 
 
 
高祖父:(1817年-1880年)
 
 
 
 
 
 
 
曾祖父:(1852年-1911年)
 
 
 
 
 
 
 
 
 
 
 
高祖母:(1821年-1885年)
 
 
 
 
 
 
 
祖父:(1893年-1960年)
 
 
 
 
 
 
 
 
 
 
 
 
 
 
外高祖父:(?-?)
 
 
 
 
 
 
 
曾祖母:(1863年-1918年)
 
 
 
 
 
 
 
 
 
 
 
外高祖母:(?-?)
 
 
 
 
 
 
 
父亲:(1924年-2010年)
 
 
 
 
 
 
 
 
 
 
 
 
 
 
 
 
 
外高祖父:(?-?)
 
 
 
 
 
 
 
外曾祖父:(1871年-1923年)
 
 
 
 
 
 
 
 
 
 
 
祖母:(1895年-1985年)
 
 
 
 
 
 
 
 
 
 
 
 
 
 
外曾祖母:(1874年-1947年)
 
 
 
 
 
 
 
 
 
 
 
文雅丽(1964年-)
 
 
 
 
 
 
 
 
 
 
 
 
 
 
 
 
 
 
 
 
外高祖父:(1836年-1881年)
 
 
 
 
 
 
 
外曾祖父:(1864年-1911年)
 
 
 
 
 
 
 
 
 
 
 
外高祖母:(?-?)
 
 
 
 
 
 
 
外祖父:(1902年-1963年)
 
 
 
 
 
 
 
 
 
 
 
 
 
 
外高祖父:(1825年-1853年)
 
 
 
 
 
 
 
外曾祖母:(1867年-1945年)
 
 
 
 
 
 
 
 
 
 
 
外高祖母:(1835年-1810年)
 
 
 
 
 
 
 
母亲:(1933年-)
 
 
 
 
 
 
 
 
 
 
 
 
 
 
 
 
 
外高祖父:(?-?)
 
 
 
 
 
 
 
外曾祖父:(1879年-1932年)
 
 
 
 
 
 
 
 
 
 
 
外高祖母:(1849年-1936年)
 
 
 
 
 
 
 
外祖母:(1908年-1991年)
 
 
 
 
 
 
 
 
 
 
 
 
 
 
外高祖父:(1850年-1836年)
 
 
 
 
 
 
 
外曾祖母:(1885年-1945年)
 
 
 
 
 
 
 
 
 
 
 
外高祖母:(1861年-1921年)
 
 
 
 
 
 

参考数据

  1. . Genealogy.com.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4).
  2. . Elle. 2019-11-05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3. . 明报. 2018-07-23 [2020-05-26].
  4. . Yahoo! 新闻. 2007-02-07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4).
  5. . Kongehuset.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