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孤

抢孤闽南语白话字chhiúⁿ-koo台罗tshiúnn-koo)为闽南民系越南一种庙会活动,台湾的宜兰头城及屏东恒春、中国大陆闽南潮汕香港潮州人中元普渡醮会等祭祀活动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抢孤」,其中一种比较为人熟悉的为抢包山。一种说法是为了娱乐众家先灵,扮演抢食的饿鬼,另一种说法是抢夺祭品,以吓退流连忘返的亡魂;同时亦有赈济贫苦流民的功能。

香港一个新式抢孤比赛

传统抢孤

台湾

台湾最负盛名的「抢孤」是东北角宜兰头城与西南隅屏东恒春的抢孤活动。

抢孤是先搭设十几公尺高的「孤棚」,选手到此需要「倒翻棚」(台罗:tò-huan-pênn)到上层,上层再搭「孤栈」(台罗:koo-tshián),并在上头摆放供品以及旗帜,而棚柱上涂满牛油,整队八人中六人为先发,以底座人撑起其他三位队员及攻击手完成任务,想要凭己力爬上孤棚并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发生,因此据说,在台湾清治时期台湾巡抚刘铭传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现代的抢孤活动则有增加许多安全措施,例如下方之防坠网、登上孤栈时需钩扣安全绳等。

头城抢孤

1991年,宜兰头城恢复举办抢孤,并且改善了活动抢夺的方式,成了目前具有竞赛性的民俗活动,截至2011年的新规例:第一阶段,五人以叠罗汉方式帮助攻击手在一小时内抢下柱子中间的红绳,但如果支撑不住,或攻击手跌回地上,需要重新开始,然后在第二阶段,只能以剩下的白布帮助攻顶能够首先取得栈顶的「顺风旗」就算夺标。而民间相信抢得顺风旗的人,可以获得神鬼的庇护。

以头城抢孤的孤棚结构[1]为例:总高度43公尺、总重量4万6000公斤。

•上:13座孤栈(高30公尺、每座由16根竹子编成),均绑有祭品、顶端有顺风旗。

•中:倒塌棚(长12公尺、宽7.2公尺)。

•下:16根衫木孤柱(高13公尺),各涂75公升牛油。

2015年37岁的林宗麟每天拉单杠内核肌群训练[2],9月12日11点开赛后,在队员叠罗汉协助下,攀爬涂抹牛油孤柱,爬到孤棚棚顶下,使出类似倒挂金钩的「倒翻棚」[3];比上届冠军快了24分,仅花了8分9秒就翻上孤棚;创下头城抢孤史上最快纪录。

宜兰头城抢孤于农历7月30日「鬼门关」举行。

恒春抢孤

自屏东设县以前就有抢孤的活动在进行,直到日治时代末期,因为第二次世界战争的缘故,禁止举办大型活动而暂时消失;直到1951年左右,再以举办三年、停三年方式重新将此项传统恢复举行,恢复期间亦曾间断举行,直到1981年又再恢复[4]

恒春抢孤

过去每三年一次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举办的抢孤活动,于恒春古城的东门旁举办;竞赛参加者须每八人为一组,以叠罗汉的方式互助合作,运用绳索攀爬上十二公尺高涂满滑腻牛油的大型柱体,爬到顶端时须以倒挂金钩的方式翻上孤棚,取下顺风旗,便完成抢孤的胜利。

现今孤棚结构也与早年的不同。早期作法是:竖四根长度三丈六的原木代表恒春城内四座古城,原木上涂满易滑的牛油,下舖防护网、地板铺细沙,防止意外。原木上再搭建孤棚,孤棚顶端插放一面锦旗,率先抢得锦旗者即为优胜。 如今将四根原木柱改为卅六柱,参赛队伍数相对就能扩增。镇公所广发英雄帖开放给恒春以外各地好手共襄盛举,也已经有外籍队伍越洋来较劲。现在每年一次。

长洲太平清醮抢包山

中国大陆

漳州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大社村抢孤为龙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949年起抢孤棚及建醮活动曾中断了35年。

新式抢孤

长洲抢包山比赛

参看

  1. . [201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4).
  2. . [201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2).
  3. . [201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4. . [201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