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为每年的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习惯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捉弄及取笑,而这些玩笑可能在随后得到揭穿。但如果玩笑开得过大,则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产生较大规模的反响及进一步衍生成为谣言都市传说等。在西方,一些大众媒体往往也会参与甚至主导一些恶作剧。事实上,纵观历史,花一天时间对周围人进行无害恶作剧的习俗在世界各地都较为普遍。

名称

  • 法语:(四月之鱼)
  • 英语:(四月愚人日)
  • 德语:(四月玩笑/四月一号)
  • 日语:音译自英语)
  • 韩语:
  • 越南语汉喃)(四月)
  • 波兰语(从 拉丁语: 四月一日)

起源

愚人节的起源大约有下列几种说法:

  1. 1565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颁布法令改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为新年的传统。一些守旧派反对该改革,依然按照旧历法在新历4月1日送新年礼,庆祝新年。支持新年改革的人借此对守旧派大加嘲弄,在当天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聚会。[1]从此在4月1日捉弄人的习惯便流传开来。当有人上当受骗的时候,捉弄他的人就会高呼「Poisson d'avril(四月鱼)」。
  2. 古罗马残籍记载:罗马在每年四月初举行「蔓姜会」,某年「蔓姜会」,农业女神刻瑞斯之女普洛塞庇娜极乐园采摘水仙花时,遇见冥府普路托,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示爱,普路托遂娶普洛塞庇娜为冥府王后,当他们两个返回地府时,普路托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发出嗤嗤之笑声,以愚弄刻瑞斯,而刻瑞斯果被愚弄,她乃循着声音的来源寻觅。因此,他们便以每年之「蔓姜会」为「愚人节」。[1]
  3. 愚人节与古罗马嬉乐节(Hilaria,3月25日)和印度胡里节(Holi,到4月0日为止)有相似之处。在时间的选择,看来与「春分」(3月21日)有关。在这时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

恶作剧

很多大众媒体会在4月1日当天故意散布一些错误的新闻来娱乐大众,甚至连许多严肃的媒体也以此为乐;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这类恶作剧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模式。

历史上著名的愚人节恶作剧包括:

  • Kremvax事件:大概是互联网上第一个著名的愚人节恶作剧。1984年的愚人节,互联网的一个新闻组中出现了一条据称是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亲自发出的新闻,称一个位于克里姆林宫的新的互联网新闻组服务器已经开始运作。
  • San Serriffe事件:英国《卫报》曾经在愚人节当天制作了一个特刊,专门介绍一个名为「San Serriffe」的度假岛屿。San Serriffe是sans-serif(无衬线字体)的谐音。
  • 能传播气味的电视BBC在某年的愚人节宣布开始试验通过电视传播气味。后来据报,确实有人联系BBC,称他们嗅到了从电视机中传来的香味。
  • 1957年的愚人节,BBC的一个节目报导了一棵能生长,并拍摄了主人收割的镜头。
  • 公制时间:在很多年的愚人节,多国的新闻媒体都曾报导,时间的计算将改为十进制。(诡异的是,瑞士著名钟表商Swatch1998年倡议过一种在全球通行的十进制时间标准:Swatch互联网时间
  • 比萨斜塔倒塌:一个荷兰媒体曾经报导,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已经倒塌。
  • 电视执照:另一个荷兰媒体曾经报导,为强制用户购买电视许可证(当时荷兰规定,购买电视机后必须申请执照),荷兰政府已经研发出一种仪器,警察只要手持该仪器在街道上行走,就可以立即侦测到那些没有执照的电视机,而唯一能躲避检查的方法是用箔将电视机包起来。新闻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全国的铝箔被抢购一空。
  • 1990年代初,新加坡报章在三月底连续多天刊出一种名为「XO啤酒」的产品广告,指这种啤酒由于酒精浓度高,为防饮家喝醉了倒下,只在地板铺有软垫的酒吧发售,到了四月一日,报章刊登广告表示没有这种产品,这只是一个愚人节恶作剧。
  • 取消悉尼奥运会:1999年的愚人节,一个澳大利亚电台在早晨的新闻广播中,连接一名在国外的记者,他宣称,国际奥委会在一个9小时的会议中做出决定,取消悉尼举办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资格。
  • 比尔·盖兹暗杀事件:中国大陆韩国等多国的网络媒体在2003年的愚人节报导,微软总裁比尔·盖兹在出席一个慈善晚会时被枪杀。
  • 2003年的愚人节,香港正值SARS事件的高峰期,一位少年模仿香港媒体明报的网页格式,声称香港政府将宣布香港为疫端口,该少年随后被拘捕并被落案检控。
  • 中国大陆事件:2005年的愚人节,担任批踢踢电子布告栏joke板板主的台湾大学学生,模仿台湾媒体联合新闻网的网页格式,以代号SkyMirage发表了一篇「北京斩首行动,总统府遭到轰炸」,署名为「中央社」,内文则是谎称总统府博爱特区陷入火海。经过网友以即时传讯软件电邮等方式传讯,最后全台湾争相报导此事。
  • 2006年愚人节, 比尔·盖兹以个人名义,收购了OpenOffice.org:OpenOffice.org 首页刊登的消息。
  • 2007年Google公司提供免费无线厕所宽带服务。[2]
  • 2008年,英国BBC电台播出一则报导南极企鹅飞往雨林过冬的纪录像片。
  • 2008年YouTube官方把所有的热门视频都换成了Never Gonna Give You Up
  • 2009年的愚人节,浏览维基百科,网页标题会出现「愚人百科,惨遭恶搞的百科全书(愚人节快乐!)」
  • 2009年的愚人节,伪基百科的主页被故意改成「这不是伪基百科」,并被Rick Astley于1987年所主唱的Never Gonna Give You Up的MV及歌词覆盖。
  • 2009年Google公司提供「谷鸽鸟看」服务。[3]
  • 2010年的愚人节,YouTube1080p格式的高清视频后推出TEXTp,该格式使用后视频将由大量文本组成,并宣称使用其格式每秒能为YouTube节省1元美金带宽费用支出。[4]
  • 2011年,Google公司推出「穿越搜索」功能。[5]
  • 2012年,Google公司推出「Multitask」,一种容许用户同时使用两只鼠标的功能;以及[6]「日本语摩斯电码」[7]和「水下搜索」[8]
  • 2013年,Google公司推出「灵鼻子Beta」(搜索中添加气味查询功能)功能。[9]
  • 2015年,部分专跑体育新闻的记者搞笑的将部分的球员被「交易」,并立即被排进主力阵容。如把底特律老虎队投手大卫·普莱斯被交易到波士顿红袜队,并成为开幕战先发投手;短跑好手尤塞恩·博尔特与英超曼联签约成为前锋球员、J博士重出江湖打NBA,打算「拯救」费城七六人队等假新闻。
  • 2016年富士电视台宣布转型成时代剧电视台,将改名为「武士电视台」[10]
  • 2017年,现今使用免费的软件Algodoo要求收费,点击收费链接后自动链接至英文维基百科的愚人节条目中,在重定向前会出现一个页面,说:「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反效果

不少人希望藉愚人节来为大家开玩笑,但有时玩笑开得太大,却会适得其反。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香港蔓延期间,香港一名14岁中学生利用从《明报新闻网》的下载得来的网页格式改装成另一篇新闻稿,在自己制作的网站里发出一则假新闻,指因为SARS在香港蔓延,所以香港需要宣布成为疫端口,海陆空交通要道即时封闭,更指「恒生指数大泻」。此外,有关报导亦指当时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因不能好好处理疫情而向中央人民政府请辞。这一则愚人节笑话新闻本来只经过ICQ传给他自己的同学,但有同学信以为真,把链接再散播给其他人,并迅速在网络传播,并引起公众恐慌,纷纷涌往超级市场抢购粮油食物。由于事态严重,港府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卫生署署长公开澄清辟谣,事件才得以平息。该男生事后被警方拘捕并以《检疫及防疫条例》票控,法官考虑他没有严重刑事动机,轻判他12个月社会福利署监管令,不留案底,但要充公他的电脑硬盘,又劝勉他要将电脑知识运用于有建设性的地方。[11][12][13](据悉,当日《明报》总编辑张健波曾经致电向造谣男童警告)。

2010年,湖北孝感一名民众因为通过手机发布虚假愚人节新闻,声称“白桦镇于岭村一名被拆迁户于杰用汽油引爆煤气罐,致9名拆迁工作人员死亡”,由于短信在中国大陆疯传,引起混乱,因此被捕后“涉嫌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500元罚款”[14]

被误以为愚人节笑话,但真有其事

  • 2003年愚人节,著名香港歌影艺人张国荣香港文华东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跳楼自杀。这一则死讯因在愚人节发生,消息虽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但一度被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恶作剧;直至主要媒体(包括电视和电台新闻)有所报导,才发觉消息属实(与外国媒体不同,香港媒体不会在愚人节制造假新闻),随即带来娱乐圈、乐坛和香港以至各地华人的震撼,不少人士均称此事令人难以置信。
  • 2004年,Google以愚人节语调介绍即将推出1GB容量的电子邮件Gmail

参考文献

  1. 陈炳圣. . 源桦. 2007. ISBN 986828421X.
  2. . archive.google.com.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3. . [2009-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3).
  4. . web.archive.org. 2010-04-04 [2017-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4.
  5. . [201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1).
  6. Google. . 2012-04-01 [201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英语).
  7. 谷歌日本. . 2012-04-01 [201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3) (日语).
  8. 谷歌中国. . 2012-04-01 [201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4) (中文(简体)).
  9. 灵鼻子Beta 存盘,存档日期2013-04-01.
  10. 愚人节恶搞!富士电视台改名成「武士电视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时报
  11. . 太阳报 (香港). 2003-04-02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12. 苹果日报. . 2003-08-05 [2016-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13. 2003年4月1日是一个港人难忘的愚人节. 旧时香港facebook专页
  14. . 凤凰网. 2010-04-28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中文(简体)).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愚人节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