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珠

恽珠(1771年7月29日—1833年6月1日)[1],字星联,别字珍浦,晚号蓉湖散人毗陵女史,江苏常州府阳湖[2],清朝女诗人、画家,一品太夫人。

恽珠
诗人、画家
清人所绘的恽珠画像
一品太夫人
国家清朝
姓名恽珠
星联、珍浦
品阶正一品
封爵太夫人
族裔汉族
信仰佛教
氏族毗陵恽氏
蓉湖散人、毗陵女史
出生1771年7月29日
婚年1788年
婚姻名份正室
逝世1833年6月1日
亲属
父亲恽毓秀
完颜廷璐
夫之父完颜岱
夫之母索绰罗氏
麟庆、麟昌、麟书
完颜氏
其他亲属曾祖父:恽寿平
姑母:恽冰
孙女:完颜妙莲保
著作
《红香馆集诗词草》
《鹤背青囊》
《闺签》

生平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阴历六月十八日生,曾祖父恽寿平,父亲恽毓秀。据说出生前,其祖母梦见一妇人送来一颗大明珠,因此给孙女取名珠。十岁时能诗,十三时能工绣,善绘事,被女画家、姑母恽冰欣赏。[1]

恽珠少女时倾慕耶律常哥,愿仿效她终生不嫁[1]。十四岁时,完颜岱夫人索绰罗氏让恽珠作一首以〈锦鸡〉为题的诗,后者援笔立成,诗:「闲对清波照彩衣,徧身金锦世应稀。一朝脱却樊笼去,好向朝阳学凤飞。」,因此受索绰罗氏赏识而说亲议婚[3],在十八岁时嫁给完颜廷璐作正室,为当时少见的满汉联姻。加拿大汉学家曼素恩指出,因为恽寿平有汉军旗人的养父子关系,使满汉联姻具有合法性[4]

丈夫官至知府,生麟庆、麟昌、麟书、以及一女,后因麟庆被封为一品太夫人。晚年有四位孙子、十位孙女[5]。恽珠少年曾自梦见到一海岛,有人告诉她前生为菩萨侍女,岛为红香岛,而绘有〈红岛侍书图〉[1]

恽珠重视儒家礼教,信仰佛教,喜食素食、刻印佛经与医书、作功德事,又仿照《列女传》,编有《兰闺宝录》以推广传统的伦理道德。恽珠平日写的诗作,由儿子私下印行,名为《红香馆集诗词草》,有诗七十八首、诗余六首。她知道后,说不足传世,叫儿子不要再印。[5]

恽珠被誉为满汉文化融合、闺秀文化的典范,最知名的成就为历时十七年编辑的《国朝闺秀正始集[1][6][7]。此书共二十卷,收录清朝女子的诗作,共九百三十三人,一千七百余首。她在书中表示收录作者的标准限于闺秀女子,尼姑道士妓女等盖置不录,但少数具有晚节的青楼女子的作品选入附录。她认为女子的诗作要有敦厚温柔之旨,不可浮艳。作者来自各地,有满、汉、蒙族之外,还有少数为哈密土司朝鲜女子。此书于1831年刊成后,许多女子将诗作寄来,希望能收录于续集,恽珠一一收集频加删定,校对由十位孙女帮忙,媳妇们监督。[5]

道光十三年(1833年)阴历四月十四日,恽珠临终时将未完成的续集交给孙女完颜妙莲保,盼望能完成。恽珠去世后,妙莲保以三年时间编成十卷《国朝闺秀正始续集》,又附录一卷,共收录共四百五十九人,九百一十九首,末录挽诗一册以志雅谊,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印行。[5]

画作

恽珠的〈四季平安图〉

绘有〈红岛侍书图〉、〈百花手卷〉、〈金鱼紫绶图〉、〈锦灰堆图〉、〈多喜图〉等[1]

著作

着有《红香馆集诗词草》(高鹗序,宗室崇硕跋)、《鹤背青囊》、《闺签》,纂有《兰闺宝录》及《国朝闺秀正始集》[1]

家庭

  • 夫内务府镶黄旗满洲、山东泰安府知府完颜氏廷鏴。其父河南布政使完颜岱,嫡母索绰罗氏(父乾隆壬申恩科进士德风,胞叔乾隆丁巳科进士文庄公德保 (清朝)),庶母陆氏;祖父完颜泰;曾祖刑部侍郎期成额,其嫡妻舒穆鲁氏(胞兄正白旗满洲、武英殿大学士文襄公舒赫德,胞姊舒穆鲁氏嫁乾隆四年己未科繙译进士文敬公伊尔根觉罗氏三宝 (繙译进士)),继妻戴佳氏(父镶黄旗满洲、悫勤公戴佳氏那苏图,胞姊戴佳氏封乾隆帝之忻贵妃)。
  • 子嘉庆己巳科进士完颜氏麟庆
  • 女儿完颜氏,嫁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嘉庆戊寅恩科举人董氏衍勋(胞兄道光癸未科进士衍豫(又毓庆),父乾隆己酉科进士广善)。

参考文献

  1. 高春花. . [201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issue=被忽略 (帮助)
  2. 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恽珠,字星联,一字珍浦,晚号蓉湖道人、女史,阳湖人。肥乡典史毓秀女,满洲泰安知府完颜廷璐室,嘉庆己巳进士、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母。有《红香馆诗草》。」
  3. 徐珂《清稗类钞》:「完颜夫人恽氏,名珠,阳湖人,麟见亭河帅母也。夫人父尉直隶之肥乡,见亭之大父官肥乡知县。夫人以僚属女,谒太夫人索绰罗氏,试以锦鸡诗,夫人援笔立成。诗:『闲对清波照彩衣,徧身金锦世应稀。一朝脱却樊笼去,好向朝阳学凤飞。』太夫人大赏之,聘为子妇。时夫人年甫十四也。夫人课见亭严,好谈经济,日以循良导其子。夫人刻李二曲集,为道光戊子刊本。序文侃侃论世,有法度,集凡二十六卷。夫人又善画,能传瓯香馆家法。」
  4. Susan Mann. . 加拿大: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05-01. ISBN 9780804727440 (英语).
  5. . 澳洲: 悉尼大学出版社. 2010-09-21. ISBN 9781920899516 (中文).
  6. 聂欣晗. . [201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7. 聂欣晗. . [201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