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水溪
急水溪位於台灣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幹流長度65公里,流域面積379平方公里。幹流流經台南市:白河區、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柳營區、東山區、北門區、後壁區、六甲區、下營區等溪北行政區,主要支流有六重溪、龜重溪等。 急水溪因水流速度急而得名
急水溪 | |
---|---|
![]() 自鄉道南69線、南95線共線上的急水溪橋往西拍攝的風景,圖中之橋為臺糖鐵路橋(學甲線) | |
流域 | |
流向 | 台灣海峽 |
源頭 | |
- 位置 | 嘉義縣中埔鄉與大埔鄉交界處的凍子頂[1][2] |
- 海拔 | 1,234(4,049英尺) |
河口 | 王爺港 |
- 海拔 | 0(0英尺) |
面積 | 379平方(146平方英里) |
流經国家 | ![]() |
位置 | 台南市白河區、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 柳營區、東山區、北門區、後壁區、六甲區、下營區 |
本貌 | |
長度 | 65(40英里) |
平均流量 | 15立方每秒(530立方英尺每秒) |
急水溪上游稱為白水溪,發源於嘉義縣中埔鄉與大埔鄉交界處的凍子頂[1][2][3]。流經台南市白河區關子嶺北側,進入白河水庫淹沒區。再流至白河區南側與六重溪匯集後,始稱急水溪。其後又匯集另一大支流龜重溪,最終於北門區注入台灣海峽。
急水溪水系主要河川
以下由下游至上游列出水系主要河川,幹流河道以粗體字表示:
拜溪文化
其拜溪文化有「中庄仔拜溪」(今台南市下營區甲中里)和「五間厝拜溪」(今台南市新營區五興里)兩處,都是當地的重大民間祭典之一。起因在清治時期急水溪不斷氾濫沖刷改道,水患危及河堤南北兩岸村莊(中庄仔和五間厝),庄民開始祭拜河神,以求平安。「中庄仔拜溪」於農曆8月16日祭拜河神,而「五間厝拜溪」是農曆8月15日祭拜,儀式特徵是這兩天庄民會抬著祭品到河道祭拜,無任何特定儀式,只有擺祭品與祭拜行為。持續到午後4點,酒過三巡後,焚燒紙錢,拜溪圓滿達成流,傳至今不斷。至今轉化成飲水思源的拜溪模式,感念河道改道,免於水患之苦。
參考文獻
- (PDF). [2016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8月8日).
- (PDF). [2016-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9-16).
- 《環境地質災害查詢系統》,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官方網站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