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

张才英语:1916年—1994年5月4日),台湾摄影家。出生于台北大稻埕,青年时期受兄长张维贤影响赴日本研习摄影,活跃于1930—1950年代。1994年5月4日逝于台北自宅。2014年入选IPA亚洲30位最具影响力摄影师。

生平简介

张才1916年出生于台北大稻埕,幼年丧父,兄长张维贤为台湾新剧运动领袖。1934年,张才听从张维贤建议赴日本学习摄影,学习期间受到德国「新即物主义」(Neue Sachlichkeit)启发,发展出客观写实的摄影美学,[1]青年时期被暱称为「社会大学的毕业生」,作品反映人文精神、社会意识与文化现象等多重面向。[2]

1936年于大稻埕创立「影心写场」。1948年于台北中山堂举办首次个展,同年新生报于淡水沙仑举办摄影比赛,张才获第一名,邓南光李鸣雕同获第二名,当时较年轻的摄影家黄则修称三人「三剑客」[3]。此后,张才、邓南光跟李鸣雕常被合称为「摄影三剑客」或「快门三剑客」[4]

1950年代,张才随台湾大学人类学教授进行田野调查拍摄原住民,同时因个人兴趣拍摄台湾宗教庆典与酬神歌仔戏,以镜头捕捉原住民的生活、台湾宗教庆典的热闹与戏台下歌仔戏演员的心酸,为台湾纪实摄影开先锋。[5]

1994年5月4日,张才于台北自宅过世。[6]2014年1月14日,IPA公布〈2014 亚洲最具影响力的 30 位摄影家〉,台湾入选者为张照堂张干琦、张才。[7]另外,张才曾于1950年代拍摄三峡宗庙庆典,留下珍贵历史影像,2016年为张才百年诞辰,三峡成福国小摄影社遂举办「百年张才巧遇百年三峡」,向张才致敬。[8]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张才

参考数据

  1. 萧永盛. .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09-09-24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2. 张才. . 台北县中和市: 跃升文化. 1994-11. ISBN 978-957-630-319-7.
  3. 吴逸骅/文、余志伟/摄影. . 【报导者】. 2016-05-04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7).
  4. 简永彬. . 【意象・台湾】. 国艺会. 2015-11-26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5. .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4-07-11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6. . 【数字岛屿】. 中央研究院数字文化中心.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7. . 【IPA】. 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2014-01-07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8. 谢幸恩. . 中国时报 (新北). 2016-03-14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