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忠
张志忠(1910年—1954年),本名张梗,化名杨春霖、老吴、老钟,嘉义新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其妻季沄,亦为中共党员。1946年担任中共台湾省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在嘉义参与组织台湾自治联军反抗国民政府,兵败转入地下,1950年与其妻一同被捕,中华民国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蒋经国多次劝降无效,于1954年遭到枪决[1]。
张志忠 | |
---|---|
![]() | |
![]() | |
任期 1946年8月—1954年3月16日 | |
省委书记 | 蔡孝干 |
前任 | 首任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张梗 1910年 ![]() |
逝世 | 1954年3月16日 ![]() ![]() | (43—44岁)
国籍 | ![]() ![]() |
政党 | ![]() |
学历 | 集美大学 |
闽南语名称? | |
---|---|
全汉 | |
全罗 | |
台罗 |
生平
本名张梗,出生在台湾嘉义厅打猫支厅新港区新港街(今嘉义县新港乡福德村)的贫农家。新巷公学校毕业后到合隆商号工作。
厦门求学时期
受新港仕绅林维朝资助,赴厦门就读集美大学。当时中国大陆学运影响下,1924年以厦门大学李思祯(嘉义人)、集美中学翁泽生、洪朝宗(台北人)等人组成「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创设「共鸣社」,发刊《共鸣》,以庄泗川(嘉义人)与张梗为负责人。该会后与上海台湾学生联合会有所联系[2]。
反抗日本统治
1923年厦门集美学校留学生翁泽生、洪朝宗等数十人,在接受文化协会干部蒋渭水、王敏川指导筹组「台北青年会」、「台北青年读书会」研究左翼思想与举办社会运动。 1926年无政府主义运动在台湾拓展,台湾黑色青年联盟成立。1927年1月王万得与蔡孝干等人在彰化倡组「台湾无产青年会」,庄泗川与张梗被推举为嘉义负责人(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误记张栋),2月日警全面检举台湾黑色青年联盟,大举逮捕有关人员。张梗等人判决「豫审免诉」后释放。1929年去中国大陆参加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3]。
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9年张梗参加由留集台湾学生会、同文台湾学生会、留漳台湾学生会与上海林木顺、翁泽生联系,以学生会干部詹以昌(彰化人)、曹烔朴、王溪森(台中丰原人)等人组成闽南学生联合会学习共产主义。该会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由侯朝宗(嘉义人)主持,会员有王灯财(台中丰原人)、董文霖、王天强、张梗等。1931年发生台湾共产党大检举事件,翁泽生指派人员在厦门训练台湾青年,准备日后回台工作,张梗约在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
1932年张梗返台后便受到「上海台湾反帝同盟」检举事件的牵连而被捕,张梗后来在保释中逃至中国大陆。张梗逃走有几种传奇说法,据坊间说法,张志忠为人很聪明,当时在狱中使用装疯卖傻的方法才逃过一劫,甚至别人拿铁丝要刺他眼睛都无所畏惧,更是靠吃鸡粪鸭粪骗过日本人。次年,等到日本人对他的看管松了,他才逃亡大陆。妻子季沄家书中提到张梗离家后从日本逃往大连,大连至青岛。
参加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前往山东加入十八集团军(八路军)。转赴延安,就读中共所办之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获派至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的「冀南敌区工作部」日军工作科任职,化名张光熙,对敌军做统战工作。曾与「日军士兵觉醒联盟」冀南支部的日本反战士兵秋山良照接触。战后,他于1946年返台,后任中共台湾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兼武工部长。
家庭
张志忠与季沄留有一子一女。
其独子张思中(小名杨扬),在台北市长沙街星光旅社自杀身亡,时年21岁,留下一封遗书给柏杨,请他转交给台湾华南银行董事长刘启光。
其女张素梅于高雄工专毕业后,因罹患大肠癌病故,年仅26岁。
身后
1968年1月,柏杨在《自立晚报》「挑灯杂记」专栏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描述张志忠其子杨扬自杀事件的处理过程。
199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追赠张志忠、季沄「革命烈士」称号[10]。
2007年,台湾左翼历史传记作家蓝博洲发表「孤坟下的历史:张志忠及其妻儿」一文,收于联经出版杂志书《思想》第5期《转型正义与记忆政治》,记述其事[11]。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 蓝博洲. . 印刻. 2012-07-02.
- 陈小冲. . 九州出版社. 2013-04-0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 九州出版社. 2010-11-01.
- 陈正茂. . 秀威信息. 2009-03-01.
- 国防部军事情报局. . 国家文件管理局. 1950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 国防部后备司令部、台湾省保安司令部. . 国家文件管理局. 1953-10-02~1954-11-13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 .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 蓝博洲. . 晨星. 2003-12-15.
-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 吴克泰、蓝博洲. . 《军事历史》第2期. 2002.
- 思想编辑委员会. . 联经出版. 200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