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
弥撒(拉丁语:),又称圣祭、感恩祭(拉丁语:),是天主教会拉丁礼的祭祀仪式。旧天主教会、圣公会及大部份的路德会高派教会的礼仪也跟弥撒大同小异。在东方教会中,是指与罗马教廷完全共融的圣餐礼。「弥撒」的拉丁文原文「」(解散之意),是由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即「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而来。

天主教会的感恩祭
天主教会在特伦托大公会议中重申了传统天主教徒的教导,即相信弥撒是以不血腥的方式达成与耶稣受难相同的奉献:「所奉献的是相同的,现在通过祭司奉献的祭品,那时在十字架上献身。不同只在于奉献的方式。因为那时以血腥方式在十字架上献身的基督在弥撒中再次以不血腥的方式奉献……。此奉献确实赎罪」。会议宣称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创建了弥撒:「他以葡萄酒和面包的表像向他的父亲天主圣父奉献了他的血与肉,并且通过这些东西,他给与他的使徒他的血与肉,然后组建了新约祭司;并表示:『这样做来纪念我』,他命令他们和后继祭司奉献这些东西;就和天主教会一直以来理解和教导的一样。」[1]
在大公会议中,明确指出:「借着饼与酒的被祝圣,饼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我主基督身体的实体;酒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祂宝血的实体。这种转变,天主教会恰当地、正确地称之为饼酒的实体转变。」这转变称为变质说,使整个基督,体血、灵魂和神性,是真正地包含在共融圣事中。
进堂礼
弥撒开始时,全体站立,咏唱进台咏(进堂圣歌),主祭者与辅祭者在歌声中走进祭台。
- 致候礼
- 主祭者带领信众划十字圣号,并可简略地介绍本日弥撒。
- 忏悔礼
- 主祭者引领全体信众向天主认罪,并恳求天主赦罪。
- 垂怜经
- 信众重复主祭者或领经员的「上主求祢垂怜」、「基督求祢垂怜」、「上主求祢垂怜」。
- 光荣颂
- 全体颂念或咏唱:「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主、天主、天上的君王,全能的天主圣父,我们为了祢无上的光荣,赞美祢、称颂祢、朝拜祢、显扬祢、感谢祢。主、耶稣基督、独生子;主、天主、天主的羔羊,圣父之子;除免世罪者,求祢垂怜我们。除免世罪者,求祢俯听我们的祈祷。坐在圣父之右者,求祢垂怜我们;因为只有祢是圣的,只有祢是主,只有祢是至高无上的。耶稣基督,祢和圣神,同享天主圣父的光荣。亚孟。」
- 集祷经
- 因应当天的弥撒,主祭者读出祷文,信众回应:「亚孟」。
圣道礼仪(拉丁语:)
圣祭礼仪
- 奉献礼
- 信众坐下,颂唱奉献咏,同时收集「弥撒献仪」(奉献)。主祭者准备稍后的圣体圣血。主祭者偕同信众祈祷希望天主收纳各人共同奉献的圣祭。
- 感恩经(拉丁语:)
- 主祭者和信众共同颂谢天主、欢呼赞美天主圣名、为教会、生死者及诸圣祈祷,并进入以下进程。
成圣体圣血:主祭者覆述圣经经文,呼求圣神,祝圣祭台上的饼酒,使其成为耶稣基督的身体和宝血。信众于祝圣后欢呼期待基督光荣地再临。 圣三颂:主祭者颂念光荣天主圣三的祷词,信众回应「亚孟」。
礼成
主祭者在弥撒最后,全体站立,主祭者对会众进行降福礼,并派遣参与弥撒者向世人传播福音。所有仪式结束后,主祭者宣布:「弥撒礼成」,全体答:「感谢天主」后咏唱礼成咏(礼成圣歌),主祭者与辅祭者在歌声中走出祭台,会众解散。
参考文献
- .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0).
参见
![]() | |
---|---|
常用经文 | 垂怜经 | 光荣颂 | 信经 | 圣三颂(包涵迎主曲) | 羔羊颂 | 遣散礼 |
专用经文 | 进堂咏 | 集祷经 | 书信 | 福音前欢呼 | 福音 | 继抒咏 | 奉献咏 | 颂谢词 | 领主咏 | 领圣体后经 |
拉丁弥撒 | 升阶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