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原
屯原,台湾地名,位于南投县仁爱乡精英村,为能高越岭古道西段登山口,也是台14线的通车终点[1][2][3]。这里原是赛德克族道泽群的部落屯巴拉社(赛德克语:),日治时期以日文汉字「/ (Tonbara)」转写赛德克语。1918年能高越横断道路完工后,在此设立驻在所,文献记载名为「/(屯巴拉)驻在所」[4][5]。
历史
1906年,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上任后,为配合日本来台的财阀巨商掠夺独占山林资源,展开理蕃事业,为加强控制原住民族人,于1914年进行太鲁阁战争,以东西夹击的路线进攻,其中一条进入木瓜溪流域的原住民传统迁徙猎路,在战争结束后于1917年开辟成能高越横断道路(即今能高越岭古道的旧道)[6]。全线于1918年完工后,在沿线设立驻在所,屯巴拉驻在所就是在此时设置[6][7]。1925年,能高越道路因越岭点海拔过高,越岭点由奇莱改到能高垭口,改道后为与旧道区别,又改称为能高越警备道路。
1930年10月27日,莫那·鲁道率领雾社群11社部落,同时兵分多路,将能高越道路沿线分别监控各社所在的驻在所攻陷,并以火焚摧毁,其中的屯巴拉驻在所也因此被毁,同时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发动起义,史称「雾社事件」[4][7][8]。战事发展到11月11日,协助日方作战的「味方蕃」道泽群屯巴拉社头目铁木·瓦力斯(Taimu Walis)遭起事的雾社群击杀战死[4]。战事直到12月,莫那·鲁道与剩余族人集体自杀,日军镇压行动因此结束[4]。
隔年,台湾总督府将能高越道路沿途各驻在所重建,屯巴拉驻在所就是采原址重建,如今所见已成为遗址,周围早已遍布芒草[4][7][8]。屯巴拉驻在所长约70公尺,宽约30公尺,呈四方形状,地基是由石砌堆栈而成长方形状,座落于现今屯原登山口下方的转角处[7]。日治末期,为修筑跨越中央山脉的东西高压输电线,将能高越修建为车道,西线车道已修建到屯原。
2012年6月11日,屯原一处工寮因雨引发土石流,三名工人遭活埋,二人死亡,一人受伤[9]。
近况
现今的屯原是能高越岭古道西段的登山口,位于海拔约2000公尺处[2]。这里原有二座吊桥,因为受到山壁崩坍而流失[2]。屯原座落这条能高越岭古道上,向东翻越能高鞍部,然后沿木瓜溪下行,即可通往花莲吉安,而向西则会经过庐山、春阳,最后于雾社衔接埔雾公路及中横雾社支线,可分别通往埔里、梨山及太鲁阁等地[10]。过去这条古道曾是公路总局规划台14线的预定路线,后来于2009年公告解编后,屯原则成为台14线通车终点[3][11]。
参考文献
- . 内政部. 2005. ISBN 9860034621 (中文(台湾)).
- . 《缤纷台湾再发现》 (大麦影像传播工作室) (南投县 能高越岭道: 中国电视公司、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1-07-06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中文(台湾)). .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 . 行政院公报信息网. 行政院. 2009-11-19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中文(台湾)).
- 拓展台湾数字典藏计划20个合作单位. . 台湾多样性知识网.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馆.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中文(台湾)).
- 林文德、傅琪贻. (PDF). 雾社事件影响三群族群关系研究. 政治大学典藏. 2008 [2013-12-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12) (中文(台湾)).
- 叶品妤、滕淑芬. . 台湾光华杂志. 光华画报杂志社.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中文(台湾)).
- . 数字典藏与学习联合目录. 杜奉贤、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中文(台湾)).
- 黄国峰、杜奉贤. . 台湾原住民族数字典藏知识入口网.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2009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台湾)).
- . 中广新闻网 (Yahoo!奇摩新闻). 2012-06-11 [201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中文(台湾)).
在庐山温泉区上方的屯原一处工寮,传出土石流活埋三名工人,消防救难人员据报,赶往救援,仁爱乡灾害应变中心主任洪凤娇说,确定两人不幸死亡,另外救难人员抢救出一名女子,送医救治。
-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 台湾山林悠游网. 台湾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中文(台湾)).
- . 苹果日报. 2007-07-11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