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民主義觀點與評價

三民主義中華民國國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所提出之政治主張,因此發表以後,雖名列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但亦招來不同年代與各國各方不同之見解與評價。

中華民國政府觀點

為了提倡三民主義,中華民國政府早期在臺灣各大專院校普設三民主義研究所,畢業生多從事高中三民主義教師或是大專院校共同科中華民國憲法教師等職,而三民主義也是大學聯考必考科目之一,然而隨著民主化的開展,各大學為了學術專業以及學生出路考量,三民主義研究所紛紛改名,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的三民主義研究所均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三民主義研究所則改名為政治學研究所,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則改名為中山及中國大陸研究所等,至今台灣全國各大學已無名為「三民主義研究所」者。中国国民党将三民主义视为該党指导思想,該黨籍已故總統蔣中正亦曾著有「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一書,針對三民主義所闕漏之育樂問題,以其觀點作一補充陳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觀點

官方將三民主義寫入教材,重点提到辛亥革命和蔣中正執政時期。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國民黨政府完全背叛了三民主義,對少數民族施行壓迫和同化政策,主張歷史重任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肩上。[1]

200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上台後在中共中央黨校提出“新三民主義”:“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2]

社會民主色彩

有學者指出: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具有社會民主主義中間偏左色彩,在其「節制資本」、「藏富於民」等理念上都有所體現。[3]

註釋

  1. . [2015-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新三民主义,四川大政网
  3. . [2015-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