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
孙元良(1904年3月17日—2007年5月25日),籍贯四川华阳,祖籍浙江绍兴,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孙元良 | |||
---|---|---|---|
![]() | |||
出生 | ![]() | 1904年3月17日||
逝世 | 2007年5月25日![]() | (103岁)||
国籍 | ![]() | ||
政党 | ![]() | ||
效命 | ![]() | ||
军种 | ![]() | ||
服役年份 | 1924年-1949年 | ||
军衔 | ![]() | ||
部队 |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第88师 国军第16兵团 | ||
参与战争 | 国民革命军北伐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一二八事变 | ||
获得勋章 | 宝鼎勋章 青天白日勋章 | ||
其他工作 | 瑞祥针织公司董事长 | ||
学历
|
孙元良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一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1团团长、第259旅旅长、第88师师长、第72军军长、第29军军长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任国军第16兵团总司令、川鄂绥署主任等,后于渡江战役中撤退,赴台后随即签署退役文书,后创办瑞祥针织公司并任董事长。2007年逝世于台北市[2]。
其子为著名电影明星秦汉。
称呼
名称 | 解释 |
---|---|
抗日名将 |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率第5军259旅于庙行击退日军,获宝鼎勋章。1937年淞沪会战中率88师守闸北,获云麾勋章。1944年率29军于贵州独山击退日军,获青天白日勋章[2]。 |
飞将军 | 一些中国大陆文献采取的称呼,称孙元良临阵脱逃[3] [4]。 |
生平
早年经历
1904年3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华阳县(今属双流区)。早年在私塾就学。1922年考入南京高师附属中学。1924年在北京大学读预科,经李大钊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后任第一团团长。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第1师第1团团长,在奉新违命撤退,差点被枪毙 [5]。后因薛岳、刘峙等说情得免。1928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野战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任教导第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警卫军第一师一旅旅长等职。1932年,任陆军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1934年,参与国共内战初期之将乐战斗等战斗。
中年经历
1937年8月,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率兵坚守闸北阵地七十六日,伤亡惨重,补充的后备团都是刚上战场的新兵。10月26日,大场阵地失陷,上海市区内已无法踞守。上午他向顾祝同上将指出全军88师留守上海造成牺牲并无意义,争取到仅留下一团死守的命令,孙元良命令国军524团团附谢晋元「死守上海最后阵地」。即为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时任第七十二军军长兼第八十八师师长,部队据守安德门、雨花台、中华门一带南郊阵地[6]。而第88师因淞沪会战的巨量消耗,至南京时兵力仅约7,000名,装备只有步枪三四千把、轻机枪不到200挺、马克沁重机枪五六十挺、火炮20门二十式82毫米迫击砲、4门六年式75毫米山砲,面对日军第6与第114两师团近4万人兵力,配备75毫米以上口径大砲116门,九四装甲车、八九式中型战车80多辆[7],然而面对兵力与火力的极大差距,孙元良第88师依旧发挥极为英勇顽强的战力,连日方在战后出版的部队史《乡土部队奋战史》也不得不给予高度评价[8]。12月11日,考虑到孙所部八十八师伤亡很大,唐生智下令孙收缩阵地。由于唐对作战无全盘计划[9],使八十八师与五十一师的阵地之间放开一个无人防守的大口子。12日,日军占领雨花台,直攻中华门。防御中华门的便是孙元良指挥的第72军补充团与88师工兵营,面对日军强大的炮火与装甲部队支持,孙部官兵持续顽强抵抗,双方于城墙边与城墙上展开激烈的战斗,日军甚至组织敢死队试图登城,阵地数次易手,日军在伤亡惨重下才总算攻陷88师阵地[10]。12日下午,唐生智下令各部突围。88师主阵地被敌军占领,88、87两师的溃退部队走拟出挹江门[11]。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辖下的第88师阵亡旅长2人、团长3人、营长11人,连排长伤亡十分之八,而日军仅第6师团从12月6日至13日就至少战死233人、战伤1,041人(上述伤亡数据也是严重低估日军伤亡的数据,双方战况激烈到日军第47步兵联队第3大队在投入作战进攻孙元良麾下第72军补充旅第2团阵地前,下辖的4个中队的中队长即因战况激烈、友军死伤惨重而在上阵前留下遗书,结果仅担任敢死队的第11中队于12月10日夜间至11日凌晨就死伤200多人,仅存24人毫发无伤,中队长首藤武中尉也伤重不治,负责救援第11中队的第10与第12中队也严重受创[12]。),其中绝大部分是死伤于雨花台战斗(而防御雨花台的便是孙元良的第88师)[13],仅12月11日当天,第6师团就有8名中队长被孙部官兵击毙[14]。同样投入围攻孙元良第88师的日军第114师团亦遭遇孙部顽抗而死伤惨重,仅辖下的第115步兵联队第3大队就在12月10日至13日投入716名兵力参战,结果被孙部击毙38人且有145人轻重伤[15]。该师团另一步兵联队第150步兵联队则在12月10日至13日投入2,236名兵力参战,结果被孙部击毙55人且被击伤148人[16],第114师团亦有2个大队长被孙元良部所击毙[17]。南京保卫战当中国军总共击毙日军中尉以上军官至少27名,其中有15名是被孙元良部所击毙[18] 。第88师战前约6,000余人,战后仅500人归队。
孙元良于1938年3月下旬抵达武汉。
1939年1月,以民生航运公司职员身份,孙元良取道香港游历考察英、法、德、意等欧洲诸国。回国后重返军界,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1944年5月26日担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九军军长。12月,日军两个联队攻陷贵州独山(今独山县),威胁贵阳及陪都重庆。孙元良率二十九军驰援。在欠缺车辆运输、需穿越溃军和难民的情况下,他指挥先头部队九百多人抵御日军的两个联队,后随着主力部队逐次抵达战场,孙率部于12月8日至13日收复南丹、独山等要地。独山一役的获胜,阻止日军进入战略要地贵阳,保卫了陪都重庆,因而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1945年10月奉京沪卫戍司令汤恩伯之命令,任常镇地区守备指挥官,负责无锡、苏州、江阴等八县防务。1946年6月任重庆警备司令任职18个月。1948年初被起用担任整编四十七军军长,1948年8月调任十六兵团司令官。1948年11月,率兵团参加徐蚌会战。12月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包围后,率领16兵团在兵团及军直属山野炮掩护下突围。突围后到达萧县,拂晓时遭到小部解放军部队的夜袭,兵团部队大部份崩溃,孙元良率兵团司令部400多名官兵逃脱[19]。
1949年2月,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官兼任第41军军长,率领官佐从南京到万县,在孙震的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下重建部队。1949年11月,解放军发动川东南战役。重庆沦陷后,率部撤向川北。1949年12月孙震飞台后,孙元良兼任川鄂绥署主任。率部在广汉布防,隶属于胡宗南。1949年12月21日,川鄂绥署副主任董宋珩与十六兵团副司令官曾苏元率3个军10个师6万人在什邡宣布起义,孙元良率领国防部警卫团扩编的董兆均第60师制止投共未果,率第60师逃往广汉,在新都唐家寺把部队交给60师师长董兆钧,孙元良同第41军军长张宣武潜入成都,让子女先行逃亡,最后中华民国政府战败撤退才逃往香港,后来台,退役。
晚年经历
1970年代初,一度在日本开面馆,名为“天福园”。1975年,定居高雄,任一家针织品公司董事长。
1985年发表抗议书,驳斥日本军国主义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言论。
2004年,海峡两岸各办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创校80周年纪念活动。中共邀请身为当时黄埔一期唯一还在世的孙元良。孙以身体年迈,除了拒绝中共,也未参加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官方举办的活动。[20]
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因器官衰竭,在台湾去世,是最后一位过世的黄埔一期学生[21]。同年6月9日,遗体火化后,先安厝于林口顶福陵园,家属依其遗嘱不发讣文,翌日才登报告示孙元良辞世的消息,并等候适当时机迁葬至南京[21]。
家庭
父亲孙廷荣,曾任清朝彰明县知县,1917年卒于成都。母亲钟英。叔父孙震是川军将领,曾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官、国军第五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子女11人,其中孙祥辉是中华民国空军军官,于1967年驾驶TF-104G战机(机号4143)于训练任务时发生发动机失火,与同机飞官黄瑞文一同殉职;女儿孙祥娟是台湾最大少女品牌服饰比其集团总经理;孙祥钟是台湾电影明星,艺名为「秦汉」;孙子是形象同样备具争议的偶像剧演员孙国豪。
周镇寰是他的机要秘书。
史实争议
1961年,宋希濂[注 1]撰写《南京守城战役亲历记》[注 2],1962年,葛天[注 3]撰文《我所知道的孙元良》,称孙元良临阵脱逃、贪污和企图强奸劳军的女学生代表。
2019年6月,电影《八佰》中国大陆公映前夕,导演管虎在宣传时,提及孙元良,与其子秦汉合照,被认为将四行仓库保卫战归功于他[24][25],引网民争议。中国历史研究院[注 4]刊文《【解读】孙元良缘何引争议》,指孙元良贪生怕死、克扣军饷、私刻公章、企图强奸学生,不应该通过电影《八佰》将孙元良刻画为抗战英雄。6月25日,此文获中国共青团中央微博官方帐号的转发[26]。后片方暂停视频公映,至2020年8月重新上映。
临阵脱逃指控
有文献称孙元良为“飞将军”[3][4][27]。这些文献一般认为,孙元良在以下时机均临阵脱逃:1926年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守江西南昌,临阵脱逃导致阵地无人防守,南昌失陷于直系军阀孙传芳,后于江西奉新再次抗命撤退,临阵脱逃;1937年指挥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守上海;1937年指挥第88师守南京;1948年12月指挥第16兵团参加淮海战役。
南京保卫战
孙元良何时及如何离开南京引发争议。
渡江说
孙元良所作通报中自述,1937年12月13日晨,他与副师长彭巩英率领部队从南京城北方的晓庄出发,往东南方向撤退,途中遭敌[28]。
孙元良第88师之战斗详报:
12日晨,沿京芜铁路进攻之敌已逼近赛虹桥。雨花台方面因系敌主攻所在,虽经全部我官兵奋勇苦斗,奈外无粮弹,内无援兵,且敌挟战车、飞机、大砲……上午,韩团长宪元、营长黄琪、周鸿、符仪廷先后殉难;下午旅长朱赤、高致嵩,团长华品章、营长苏天俊、王宏烈、李强华亦以弹尽援绝,或自戕或阵亡,悲壮惨烈。全部官兵六千余员皆英勇壮烈殉国[29]。
孙自述,在南京陷落后,自己带领着司令部六百人突围离开南京。从龙潭附近渡江,经泰兴、淮阴、徐州、郑州,于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汉」[30][31][32]。
藏身说
宋希濂于1938年1月的〈陆军第78军南京会战详报〉说,由他指挥的第78军于12月12日封锁挹江门、掩护唐生智部从下关撤退。相对于孙元良的第88师在城南牺牲奋战 ,还被命令要从正面突围,78军「未发一枪、未杀一敌即行撤退,并未能与各友军同一行动突破敌之包围,引为遗憾」,13日凌晨00:30,「因受各部队长之敦促,(军长宋希濂)随军直属部队(欠工兵营)于第一次渡江。」[33]
宋希濂1961年所着〈南京守城战役亲历记〉说:
孙元良却率师直属队和262旅一部在12日上午就违令先动。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孙元良于12日下午2时左右率所部2,000余人向下关方面逃窜,企图过江。唐生智得悉,命我负责堵阻。我力劝孙元良万不可这样擅自行动,孙为情势所迫,乃又率所部回中华门附近……孙元良于12日下午5时到长官部开会出来后,就没有回部队,脱去军服,换上便衣,跑到一家妓院拜鸨母做干妈,迁到难民区躲藏了一个月,后因日军疏散难民,才混出来[34] 。
同于《文史数据选辑 第十二辑》刊登的唯真[注 5]着〈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周振强着〈蒋介石的铁卫队——教导总队〉,以及《浙江文史资料选辑》刊登的刘劲持着〈上海“八·一三”抗战及南京卫戍战见闻〉也持此说法[35][36][37][38]。
然而与宋希濂回忆大相迳庭的是,南京警察厅保安总队长赵世端于1937年12月19日的报告却指出:“八八、八七、三六等师司令部及重要辎重灰(10日)晚已由八八师之军需处卸运汉口。孙元良军自文(12日)晨雨花台失守至长官公署请援,即刻再返中华门督战。”由此可见孙元良并未如宋希濂回忆那样擅离职守率部逃亡[39],而根据日军数据与战后参战日军编写的部队史,日军于12日在中华门遭遇孙部官兵有组织且顽强的抵抗,守军并未有溃逃现象[40],甚至日军第114师团还有2名大队长与1名中尉情报军官于12日当天被孙部击毙[41],足见对孙与所部的溃逃指控有所不实。
中国大陆的南京大屠杀研究者经盛鸿教授称:南京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得知孙元良藏身难民营,亲自将孙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密室加以保护。大屠杀高潮过去之后,孙元良才得以从南京脱身[42]。此说法无法在《拉贝日记》中找到佐证:《拉贝日记》中完全没有提到孙元良[43]。
著作
- 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
- 《世界军事史》
相关文艺作品
影视作品
年份 | 剧名 | 演员 | 剧中姓名 | 注解 |
1976年 | 电影《八百壮士》 | 杨群 | 孙元良 |
链接
注释
参考文献
- 粘嫦钰,〈不想沾光 秦汉极少提父亲〉,《联合报》,台北报导,健康医药版,2007年6月11日,联合报系。
- .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 江城. . 华文出版社. 2015年10月: 65. ISBN 9787507544138.
孙元良因此得到了一个“飞将军”的外号,意思是说他临阵脱逃的速度非同一般
- 刘继兴. . 中国友谊. 2010年1月: 159. ISBN 9787505726741.
孙元良出身黄埔,系“天子门生”,有“飞将军”之称。这个雅号可不是褒义的,又名“长腿将军”、“逃跑将军”。
- 杨天石在〈蒋介石假令枪毙孙元良〉「4日,又召集第六军官兵和一师孙元良团全体将士训话,重申必须枪毙孙元良。两次训话,第一次一小时,第二次两小时,每次都慷慨激昂、声色俱厉,听者莫不怦然心动。」
- 胡志伟 (作家). . 香港: 明报. 2005-06-19: D10世纪版.
- 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p138~139。
- 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p174。
-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时报文化出版,1994年版
- 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p179-p199。
- 南京卫戍军战斗详报,「88师主阵地全被敌军占领……午后三时,88.87两师各一部溃退部队,经中山路北走拟出挹江门……」,中国第二历史文件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马振犊,第14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14-03984-2
- 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p157-p162
- 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p173。
- 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p269
- 南京攻略戦闘详报 (第3号其2) 昭和12年12月10日~12月13日 歩兵第115连队第3大队(2)」JACAR(アジア歴史数据センター)Ref.C11112028000、金栗敏光史料(歩115Ⅲ戦详第3号其2) 南京攻略戦闘详报 歩兵第115连队第3大队(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南京附近戦闘详报 (第6号) 昭和12年12月10日~12月13日 歩兵第150连队(2)」JACAR(アジア歴史数据センター)Ref.C11111559200、第6号 南京附近戦闘详报 自昭和12年12月10日至昭和12年12月13日(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 . [2024-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1).
- . [2019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3日).
- 拉娃谷幸、涂堂銮. . TVBS News. 2004-06-08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繁体中文).
- 卢德允,〈秦汉父 抗日名将孙元良103岁逝世〉,《联合报》,台北报导,健康医药版,2007年6月11日,联合报系。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简体中文).
- 王成斌等主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2),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98年
- .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繁体中文).
- .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 李绍瑜. . 雅虎——奇摩新闻. 2019-11-15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繁体中文).
- 苏克勤; 苗立军. 姚坚主编 , 编. . 河南人民. 2008年1月: 545. ISBN 9787215064171.
在该(南京)保卫战中,他(孙元良)率部从城南打到城北揖江门外,号长“飞将军”
- (繁体中文).
- 陆军第88师京沪抗战纪要,中国第二历史文件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马振犊,第177页,ISBN 978-7-214-03984-2
- .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简体中文).
- 孙元良. . 时英出版社. 2008年.
- 胡志伟. . 香港: 明报. 2005-07-07: D10世纪版.
- 中国第二历史文件馆.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 489–496.
- 文史资料研究会. .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61年: 13–30.
- 李吉荪. (PDF). 近代中国研究. [2020-08-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23).
- 刘斐. .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编). .
那里的守军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由城墙爬进城内,径趋挹江门,企图由下关渡江逃脱。经卫戍司令部指定的戒严部队宋希濂部堵劝,收容约2000人,仍由孙元良率领回中华门附近作战。
- 周振强. .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编). .
十二日晚十时左右,我在紫金山第一峰指挥所看到南京中华门方向和下官方向都起火,打电话到总队部也打不通。派人到总队部一看,回报说,总队长下午五时到总指挥部开会以后没有回来,参谋长邱清泉也离开了总队部,城里部队很乱,都纷纷向下关方向跑去。
- 谭道平. 南京卫戍战史话. 东南文化出版社, 1946:70:“到午后三时,八十八师八十七师分一部溃退部队,经由中山路北走,要想出挹江门,可是走到铁道部附近,却为三十六师及长官部特务队所阻,不听指挥,秩序因此更为紊乱了。”
- 国史馆文件史料文物查找系统,戴笠电蒋中正据赵世端电报告南京失陷经过且因长官公署毫无撤退计划及部署串行指示渡口与备船故淹毙被俘者甚多现每团仅余百人等,典藏号:002-090200-00032-123
- 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p179-p199。
- .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 .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5-07-19 [201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4).
- John Rabe. . Random House LLC. 2007-12-18 [2013-11-12]. ISBN 978-0-307-4286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9).
- 国史馆文件史料文物查找系统,鹿钟麟呈蒋中正查复孙元良克扣军饷及贪污一案实情文电日报表 数字典藏号:002-080200-00497-129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 19.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年第1版: 460–470页.
- . 台湾网,来源:华声在线. 2013-10-10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简体中文).
- 理水、小王同志. . 观察者网. 2019-06-25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简体中文).
- 国史馆文件史料文物查找系统,鹿钟麟呈蒋中正查复孙元良克扣军饷及贪污一案实情文电日报表 数字典藏号:002-080200-0049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