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
历史沿革
秦、汉九卿中有太仆,为掌车马之官。北齐定制,以寺为官署名,寺卿为官名。隋、唐后均沿其制[1]。
明朝时,掌牧马之政令,属兵部,洪武六年(1373年)于滁州设立南京太仆寺,设卿、少卿、寺丞等官职。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北平及辽东、山西、陕西等处行太仆寺。
清朝时期,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立,最初并无专署,附设在兵部的武库司。同年十二月,裁撤。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复设太仆寺,皇帝出巡,扈从车马杂物皆为总管[2]。其中,置卿、少卿、员外郎等官职。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将原有的兵部、练兵处以及太仆寺整并为陆军部。
参考
- 钱玉林,黄丽丽主编. .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04: 413–414. ISBN 978-7-81118-432-7.
- 张德泽着. . 故宫出版社. 2012.07: 92. ISBN 978-7-5134-0285-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